“还请先生收留。”魏延的拳头抱的更紧了一些。
看着真情来投靠的魏延,姜泽开心的大笑了一声。
“哈哈哈哈”
“文长多虑了,像文长此等英雄我又有什么不收的道理呢?我主刘皇叔又有什么不收的道理?”
闻言魏延大喜过望,连忙拜谢“多谢先生知遇之恩,末将没齿难忘,粉身碎骨也难报先生大恩!”
“将军快快请起,只不过将军刚来麾下,尚未有丝毫军功,只能委屈将军在我帐下做一位偏将军!”姜泽连忙扶起魏延,但也说了一下自己这边的待遇。
但魏延心里却不一样了,魏延满是惊讶。
他本来以为自己无名,没有任何战绩,就算被接纳估计也是校尉之类,结果人一上来就封了个偏将军,虽然偏将军不算大,但也能率领三千到五千人,至少也是个将军了!
比之率领几百守军的城门校尉可好的太多了。
这不仅待遇比城门校尉好的多,更意味着魏延有了好的出名的机会。
“多谢先生!先生大恩纵容魏延身死也难报!”
“好了,魏延,现在我给你一个任务,正好我大军尚在夷陵,需要调到前方来,而我近日不好动身,我给你我的虎符再写信一封你从夷陵调到夏口来!”
魏延快速抱拳应了下来“末将领命!”
而此时鲁肃和诸葛亮也离开了玄德和刘琦,乘船前往柴桑郡。
在船上,两人开始商量对策。
鲁肃对诸葛亮说道“先生见到孙将军时,千万不要直接告诉他曹操的军队人数众多,实力强大。”
诸葛亮回答道“这个我明白,不用你特地叮嘱,我会根据情况作出应对。”
“嗯,先生明白就好,来喝酒!”鲁肃见诸葛亮答应再也没有多说,拿起酒杯喝了起了。
但他想不到,诸葛亮演了他,一会诸葛亮不仅会实话实说还会夸大其词。
就如上次姜泽舌战荆州官员一样,都要先扬后抑。
船靠岸后,鲁肃请诸葛亮在旅馆里暂时休息,自己先去见孙权。
孙权此时正在堂上召集文武官员议事,听到鲁肃回来了,立刻召他进来询问道“子敬你去江夏,探查到了什么虚实?”
“我已经大概了解了情况,稍后再详细禀报。”
孙权拿出曹操的檄文给鲁肃看,说“曹操昨天派使者送来这封文书,我已经先打发使者回去,现在大家正在商议对策,但还没有决定。”
鲁肃接过檄文看了起来,内容大致是: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翻译过来就是我近来奉承帝命,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刘琮束手就擒;荆襄的百姓,也都望风归顺。现在我统领雄兵百万,上将千员,准备在江夏与将军会猎,共同讨伐刘备,平分土地,永结盟好。希望将军不要观望,尽快给我答复。
鲁肃看完后朝孙权问道“主公您怎么看?”
孙权微微摇头“还没有定论。”
这时张昭站出来说“曹操拥有百万大军,借天子之名征讨四方,抗拒他是不顺天意的。而且我们唯一能与曹操抗衡的优势就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已经占据了荆州,长江天险也与他共享了,我们的形势已经不利。我认为不如投降曹操,这是最稳妥的策略。”
其他谋士也都纷纷附和张昭的意见。
孙权听了,沉默不语。
张昭又道“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我们投降曹操,东吴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江南六郡也可以保全。”
孙权还是低头不语。
过了一会儿,孙权起身去更衣,鲁肃跟在他后面。
孙权知道鲁肃的意思,于是拉着他的手说道“子敬,你想怎么做?”
“刚才那些人的话,完全误导了将军。他们都可以投降曹操,但唯独将军您不能投降。”得到孙权让自己说的允许,鲁肃连忙回道。
孙权问:“为什么?”
“如果我鲁肃等人投降了曹操,还可以回到故乡,继续做官,不失州郡之职。但将军您如果投降了曹操,又能去哪里安身呢?最多只能被封个侯,有一辆车、一匹马,几个随从,怎么能再像现在这样南面称孤呢?他们的意见都是为自己打算的,不能听。将军您应该早点拿定主意。”鲁肃一下子说了一大堆理由。
孙权叹了口气道“他们的议论,太让我失望了,子敬你提出的建议,正和我的想法相同。”
“但曹操刚得了袁绍的军队,现在又得了荆州的兵力,恐怕势力太大,难以抵挡。”
鲁肃却回道“我到江夏时,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瑾也在那里,他引荐了诸葛亮。主公可以问问他,就能知道虚实了。”
孙权道“那卧龙先生也在这里?”
“现在就在旅馆里休息。”
“今天天晚了,先不见他。明天把文武官员都召集到帐下,先让他们识一下我们江东的英才,然后再议事。”
孙权自然心中很奸,想着先吓唬一波诸葛亮,以争取有利地位,为了以后的结盟打好铺垫。
“遵命”
鲁肃领命而去。
第二天。
鲁肃早早到旅馆去见诸葛亮,又嘱咐他说:“今天见到我主时,千万不要说曹操兵多啊!”
“先生切记!不然恐损我等大计!”
诸葛亮笑着说道“我会随机应变,不会出错的。”
心里却想着的是另一套。
于是鲁肃没有怠慢,带着诸葛亮去见孙权而去。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