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
文安之虽然快马加鞭向长沙赶去,但是消息比文安之走的更快。
当文安之还没有到长沙。
隆武帝正在召集重臣议事。
“高贼,已经破海洋关,兵临石门。估计三五日之内,兵临常德。”
隆武说道:“海洋关,石门,常德。好一个势如破竹,夏贼还没有来,高贼就已经到了。”
“连区区高贼都对付不了,朕以过是托付诸位大学士,诸位就是这样回报朕的,回报我大明列祖列宗吗?”
“臣等死罪。”马士英与何腾蛟领头跪下来了。
“死罪有什么用?”隆武说道:“现在该怎么办,常德是万万不能丢的。”
长沙北边屏障,就是一个洞庭湖,洞庭湖东侧是岳阳,而洞庭湖西侧就是常德。在岳阳以东多为山地,而常德以西也多为山地。不利于大军行动。
岳阳与常德两座城池锁死了洞庭湖两侧陆路与水路。
这两座城池就是长沙以北屏障。
隆武正是因为如此,才大发雷霆。
何腾蛟大声说道:“臣举荐一人镇守常德,臣敢保证有此人驻守常德,常德万无一失。”
隆武眼睛瞄了一眼马士英,在马士英没有说话,在隆武的眼中马士英大大失分。
隆武目光转向何腾蛟说道:“何人。”
“堵胤锡。”何腾蛟说道:“堵胤锡在崇祯年间担任长沙知府,崇祯十四年以治绩第一,被毅宗皇帝赐宴,随即又调任湖广参政。在长沙任上击贼屡胜。甲申之变后,堵胤锡讲兵演武,欲为毅宗皇帝报仇。以知兵著称。”
“好。令堵胤锡以兵部侍郎衔担任常德知府,巡抚湘西,要什么给什么。令他赶快赴任。”隆武说道。
“是。”何腾蛟立即找人拟旨,飞快的传达命令,事不宜迟堵胤锡得到命令之后,几乎来不及殿辞。就匆匆而去了,他必须在高一功打到常德之前。赶到常德。
随即外面有太监轻轻走了进来,说道:“陛下---”
“什么事情,没有看正忙着。”隆武一肚子火气,他自从登基之后,几乎日日操劳,没有好好休息过一日。但是现在看来几乎没有一点用处。
还不等夏军南下,仅仅是闯贼残部,就势如破竹连克数城。
这种无力感,让他暴跳如雷。但是毫无办法。
小太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面之上,惶恐无比的说道:“陛下您说过,凡是您
特许的臣子不管什么时候来求见,都必须通知您。”
隆武自然是说过这些话,给出的名单还很大,凡是尚书一级别的臣子,或者曾经任尚书的老臣都在名单之上。还有一些不在长沙的臣子,只要赶到长沙,只要求见就立见。
这个名单大概有百余人之多。
隆武微微调整一些气息,说道:“是那位爱卿?”
小太监说道:“是文安之文大人。”
隆武听了之后,回头看看屏风。
只见隆武帝身后的屏风之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都是人名,是隆武记住的臣子。文安之在其中的序列并不是太靠前的,隆武还是看见了。
猛地记起来了,说道:“快请。”
片刻之后,文安之风尘仆仆的进来,行礼道:“老臣文安之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武帝连忙上前搀扶起文安之,说道:“老大人何须多礼,而今社稷危难之际,正需要老大人竭力扶持,才能挽狂澜于既倒。”
这是隆武帝的例行台词了。
毕竟召见人才,见一个两个还能保持激情,但是每人召见几十人上百人,还能保持激情。
握发吐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而且现在正是危机时刻,隆武帝也无心召见大人,不过文安之远道而来,不管怎么说,也要先抚慰一下。再说其他。
只是却不知道文安之接下来的话,让他大吃一惊。
文安之说道:“陛下可是为高一功担心,臣正是从高一功军中而来。”
隆武一听,脸色陡然一冷,说道:“文大人可是奉高贼之命而来?”
文安之一听,就知道隆武有些误会了。说道:“此事说来话长,臣为李过所掳,得知因闯贼之死。李贼与罗贼有间,高贼从西北而来,臣以言语动李贼,乃令李贼叛罗贼,与高贼合兵。以陛下之命招抚闯贼余部,此番这些人都是为投奔陛下而来。只是海洋关守军拒不接纳。才发生冲突。”
随即文安之细细说了一番。
刚刚等文安之说,马士英就厉声说道:“臣请治文安之之罪。”
“文安之引贼霍乱楚地。惊动圣驾,罪该万死。”
文安之说道:“陛下,老臣死不足惜。但是江山残破到如此地步,该如何收拾,朝廷能征善战之将,都次第凋零,可还有勇猛如黄将军,老辣如辽国公,督师如孙白谷,坚毅如卢九台。国难如此,正当不拘一格用人。高一功,李过,党守素等将,虽有大逆之罪,但从军数十年,屡败官军
,行军千里而军不散,皆良将也。取之,正可补朝廷之短。陛下只需一张圣旨,就可得数十万士卒。有何不可为之。”
马士英脸色严肃的说道:“如此则至毅宗皇帝于何地?如此则至天下人望于何地,如此则至陛下于何地?江山残破如此,陛下之所以能立足江南,南面而王,非因陛下有尺寸之功于天下,而是列祖列宗之圣德,毅宗皇帝之余恩未绝。而今闯曹肆虐长江,东虏蹂躏北方,天下百姓汲汲以望陛下者,无外乎扫清贼氛,还天下以安宁。而陛下接纳闯贼余孽,失天下人之望。臣恐天下人以为陛下薄于毅宗。”
隆武大怒道:“放肆。”
马士英说道:“臣死罪。”
马士英说着死罪,但是跪得笔直,让隆武有一种他是跪着的,而马士英是站着的。
隆武恼怒非常,并非马士英的态度,而是马士英说中了隆武的缺点。
隆武得位不正。
首先隆武这帝位,没有得到上任皇帝指认,又不是神宗皇帝子孙。不过是岳阳的时候。权宜之计。
隆武的威望浅薄之极,这也是隆武登基以来,紧衣缩食,裁撤宫女太监。示天下以俭。又日夜不停的召见大臣,操练士卒。提拔将领。
如此这般,不就是提高他的威望,让天下人知道,他隆武是有为之君,才会有人为他所用。其实与崇祯有多相像的地方,崇祯一辈子做错了太多的事情,简直是数不胜数。
但是崇祯为什么一直为后世所怀念,固然是满清暴-政不得人心。还有崇祯皇帝一生在道德上几乎没有缺席。
他菜不重味,身不胜衣,日夜勤政。能力上不去议论,但是态度上却是满分的。
即便临时所写的也是“勿伤百姓。”
在现代道德这东西几近虚伪,但是古代却是非常有凝聚性的。
隆武必须用这样的姿态来面对各地士绅,坐稳皇帝的位置。
而现在接纳李自成残部,显然对不起崇祯,而崇祯在这个时代的威望相当大,也就是说如此一来将会折损隆武的威望。
甚至能动摇隆武的政治根基。
马士英与何腾蛟都没有什么政治洁癖,之所以如此激烈的反对,就是因为其中危害太大了。大到无法无视的地步,历史到南明后期,大明体系的文官体系与当时南明的武力体系大顺军与大西军的残部,依旧有冲突矛盾。
这种情况并不是仅仅说他们目光短浅就可以解释的。此刻提出如果没有反对的意见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