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事缓则圆
顺治回到自己宫中,就大发脾气。将宫中的东西乱摔,这些名贵的官窑瓷器,一个个砸在地面之上,碎成粉碎。
“啪。”的一声,无数碎片飞溅在皇太后的花盆底鞋前。
皇太后见状,一挥手,所有太监与宫女都撤了下去。只剩下母子两人。
顺治也看见皇太后,不过多生气,还是毕恭毕敬的行礼说道:“儿臣见过额娘。”
皇太后踩过地面上的瓷器碎片,在顺治的搀扶下,在一旁的椅子上坐好,母子两人都不说话,好一阵子,皇太后才说道:“我知道,你恨不得亲手杀了多尔衮,但是而今多尔衮已经死了。你还如此放不下吗?”
顺治没有说话。
有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表示。
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皇儿,你也大了,用不了多久,你就要亲政了。有些事情不能意气用事。”
“而今天下危如累卵,南朝步步紧逼,南朝皇帝一心一意想要北伐,先后与朝鲜,四川与朝廷交战,朝廷连连失利,一个弄不过,就是一溃千里,多尔衮这才坐不住,才亲往辽东,一心想要除掉郑成功,断南朝一步,惜哉功败垂成,天不假年。”
“哼。”顺治心中暗道:“也是放出风声,才气死这老贼。”xuqi.org 海豹小说网
皇太后目光深深的看了顺治一眼,顺治顿时有一丝紧张,顿时避过皇太后的目光。一时间也有些忐忑,却不知道,他当时做的事情,到底有没有瞒过皇太后的耳目。
皇太后也不深究这些了,说道:“我知道,你不喜欢多尔衮,也不喜欢阿济格,你要多考虑一下大局。只是大局稳定了,祖宗传下的基业能够保全,其余的事情,倒是还不是任你处置吗?”
顺治别的话,没有听进去,但是这一句话倒是听进去了,他抬起头来,说道:“额娘,这可是你说的。”
皇太后说道:“自然。”
顺治说道:“好。朕等着。”
孩子越大,越有主见了。皇太后也有些奈何不了顺治了。
顺治这边点头,一切阻力都没有了,故而不多时,北京就发布了多尔衮的丧讯,并追封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以皇帝的规格下葬,并授阿济格为摄政王,同时也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摄政王。
郑亲王本来就是摄政王的头衔,不过,当时为了避免与多尔衮冲突,所以退让。
不管怎么说,阿济格毕竟不是多尔衮。多尔衮能做的事情,阿济格即便是接管了
多尔衮的势力,也未必能做道的。
如此清廷就进入左右摄政王秉政的时局。
一时间平静无事,似乎多尔衮之死,就好像是一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引起一丝波澜,随即消失不见了。
北京城中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朝廷之上,一时间失声。
南京乾清宫之中,张轩坐在主位之上,左右分内阁与枢密院大臣落座。
张轩闭上眼睛,捏着鼻梁。用力的在黑暗的视界之中,按出各种各样斑斓的色块。心中很是失望。
他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他失策了。
内阁以张质为首的文臣,与枢密院以袁时中为首的武将,他们争论的焦点,都在要不要大举北伐,以及朝廷的钱粮是否足够支撑。但是他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多尔衮之死,定然会给清廷带来混乱。
唯一区别的是混乱的大小而已。
这是北伐可乘之机。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多尔衮之死,这样大事,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北京城中的权力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变化,大抵是阿济格换了多尔衮而已。
也就是说,张轩之前所想的种种策略,都落空了。
张轩如何能不失望。
他睁开眼睛,叹息一声,说道:“事到如今,清廷处置无懈可击,北伐的时机不到,诸位这几天都累了,好生回去休息几日,这三日不上朝,就当是我对多尔衮的尊重吧。”
“陛下。”文安之猛地起身,说道:“北京之事,决计没有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张轩微微有些奇怪,因为文臣一边,几乎众口一词,想要劝说张轩暂缓北伐,而今北方的局势,是有利于他们,张轩看得清清楚楚,当北京的消息传来,张质与姚启圣可以长出一口气啊。
只是文安之这又要说些什么?
张轩说道:“文先生,觉得北京还有变数。”
文安之说道:“陛下,阿济格此人比多尔衮如何?”
张轩说道:“不如。”
文安之说道:“多尔衮摄政之时,清帝不过九岁孩童,而今清帝已经是少年了。又有清廷太后,郑王,礼王,等宗室王宫护持,外有北方将门为姻亲,大势比之当初好了不知道多少,而阿济格此人何止不如多尔衮,是远远不如。为人粗暴,以不识书为能。如此满清的汉臣,定然从之归清帝。如此不过数年,阿济格必然失势。”
“而阿济格岂是那种束手就擒之辈。”
“清廷必乱。”
张轩听了,有些失望,说道:“这我知道。只是我军又不能时时刻刻等着北伐吧。”
文安之说道:“臣之意,非为北伐,而是使清廷内乱,不管怎么说,彼内乱,就是我朝之喜。”
张轩说道:“文先生的意思是?”
文安之说道:“以臣之见,清廷之所以如此平稳,就是因为我朝大军在侧,让他们不敢有乱。而今我朝大军不在的话。他们才敢起别的心思。”
袁时中冷笑一声,说道:“如何才能我朝大军不在?难不成让全军撤退吗?拱手相让?”
“不。”文安之说道:“与清军议和。”
议和这两个字一出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自从张轩上一次以强烈的态度抵制议和之后,议和这两个字,在大夏朝廷之上,就成为了禁忌词汇,万万没有想到文安之居然敢说出来。
张轩眉头拱起,嘴唇微微抿着。却已经表现出不耐的样子。
文安之说道:“只要我朝议和,与清廷修秦晋之好,才能让清廷放下提防,阿济格与小皇帝的冲突才能爆发。”
“我朝议和,东虏就信吗?”张轩说道。
他一时分辨不清楚,文安之到底是为了迷糊清廷使之内乱,才提议和这一件事情,还是想要议和,才寻得借口。
“无须他们信我朝的诚意。”文安之说道:“只需让他们知道,这几年战事,我朝财源枯竭,人困马乏,想修整一段时间。明为议和,实为停战。将来还有卷土重来之日。”
“他们会信吗?”袁时中说道:“东虏明知道,他们还会再打过来,他们就会内乱。”
“自然。”文安之说道:“只需给东虏一个喘息之极,我们在解决我们自己问题的同时,清军也会解决他们的问题。”
“而清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阿济格,唯有朝中政事稳定了,才有可能战胜于外,如果清廷朝纲如此紊乱,想要大胜我朝,是决计不可能的。”
“即便他们担心我们有诈,也不得不为,因为这一件事情总要解决的,还有即便小皇帝不想解决,阿济格未必不想解决。”
“他们双方已入困笼。必有一死,双方都知道这一点。”
张轩听了,心中有些矛盾,他本意是决计不提和议之事,只是而今,似乎能通过议和制造一个机会,一个北伐的机会。
到底要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