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快走吧,要不来不及了!”
在侍卫们的催促下金宪英也顾不得形象了衣衫不整的就跟着侍卫跑了出去。
刚刚出了王帐,就见汴依带着一队骑兵向自己杀来。
“陛下快走!”
侍卫统领大吼一声,带着十几名侍卫就迎了上去,想要阻止汴依为金宪英争取一点时间。
不过他们的行为不过是长臂挡车,竟敢丝毫没有延缓汴依的速度。
金宪英奔跑中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他还没有从地上爬起来,汴依就已经杀到他面前。
“王上,得罪了!”
……
不远处诸方使者、代表此时也被惊动,他们纷纷从帐篷中钻了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
此时众人都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钱氏之人这时看着金宪英的王帐方向道:“没想到今日竟然会见到这一幕。”
王氏之人道:“此情与司马懿所行何其相似啊!”
“君所言甚是,依我看这一次新罗王恐怕凶多吉少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
众人此时皆是摇头叹息。
倭国使者闻言却是道:“新罗王太过自大骄横,出现如此之事不过早晚而已。”
渤海使者与契丹使者虽然没有说话,脸上却是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王帐周边的几个军营此时也已经开始行动,不过几个营地距离王帐所在都不算近,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
“饶命!”
看着眼前的汴依,金宪英吓得跪倒在了地上。
这时金宪英身旁的一名侍从硬气的叫道:“汴依你这是造反!”
汴依闻言上去一刀斩下了其首级。
金宪英见状只感觉下半身一热,竟是尿了。
看着地上滚动的首级和瘫软在地的金宪英,汴依悠悠的道:“失败了才是造反……”
言罢他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走到金宪英面前,把金宪英扶了起来。
“还请王上下令,诸军回营!”
看着汴依那冷酷的面容和周围士兵那明晃晃的战刀,金宪英露出了他太平国王的本质。
他浑身颤抖着按照汴依的命令下达了一道道的命令。
与此同时朴昌在城内的行动也很顺利。
他先是以举行酒宴的名义把臣内大小将校全部请到了自己府邸。
众人喝的正酣之时,突然刀斧手尽出把所有人都控制起来。随后他顶盔贯甲的走到众人面前。
“朴将军汝世代为我新罗大臣可不要误入歧途啊!”
“朴昌你这可是谋反啊,感觉悬崖勒马还来得及!”
“哈哈哈!”朴昌闻言哈哈大笑起来,“失败了某自然是谋反,不过成功了那这就是拨乱反正!”
这时一名将领道:“朴昌,汝以为控制了咱们你就能成功吗,城外陛下可还有五万精锐和三千禁军在!”
朴昌微微一笑,上前一步一刀将其枭首。
“诸位,陛下如今已经被妖人所惑,已经不适合为我新罗之主,今日我与汴将军决定拨乱反正……谁赞成,谁反对!”
众人看着地上还在滚动的人头,一个个沉默了。
这时朴昌走到一名军官面前,“苏将军可愿支持我!”
那军官看着朴昌手中的刀,最终还是跪了下去。
“苏北愿意听从将军调遣!”
随着苏北的投降,许多人也跟着投降。
不过还是有不少人依然不愿意投靠朴昌。
对这些人朴昌自然不会手软,当即下令让投降之人上前杀了这些人做投名状。
“朴昌你不得好死!”
“朴昌陛下不会放过你的……”
“朴昌我在地下等着你……”
“你们这些贪生怕死之辈,陛下回城后不会放过你们的……”
“哈哈哈,你们以为金宪英还能回城吗,给我杀了他们!”
朴昌说话之时,其身前的侍卫却是往地上丢了几把短兵。
刚刚投降的几人对视一眼,随即按照朴昌的命令,拣起地上的武器砍向昔日的同袍。很快整个大厅就被鲜血给染红了。
有了这些人的协助朴昌很快就接管了城中各处,此时除了王宫其余地方都已经落入他的控制之中。
王宫虽然还在抵抗,但被其攻破也不过是早晚的事。
……
城外汴依很快就把金宪英的手令传到了周围几个军营。
各军收到命令之后,都出现了迟疑。
汴依也依靠这个时间把自己所统帅的军队集结了起来。
当各军抵达王帐所在地之时,汴依已经带着金宪英和自己的七千大军向金城缓缓退去。
“喔喔喔”
鸡鸣之声响起,新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此时汴依已经带着金宪英回到了城内,朴昌也完全控制了王宫,除了金乾运之外金宪英其余诸子皆被杀。
依然忠于金宪英的大臣们也指挥着大军抵达了城下。
此时城内朴昌与汴依两人拥有两万三千军队,城外则拥有四万余大军。
一直到辰时三刻,朴昌与汴依两人这才派出使者与城外诸大臣进行谈判。
实际上在使者前来之时,诸大臣就已经发生了数次激烈的争吵。
有人主张立即攻城,有人主张先与朴昌、汴依谈判,还有的人却是一言不发,一直在进行衡量。
使者抵达之后,诸大臣又再次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吵。
最终他们还是达成了一致,先与朴、汴两人谈判。
得知同意谈判的消息后,朴、汴两人都是长吁了一口气。
就在双方进行谈判之时,朴氏、王氏以及柳氏的大军正快速向金城靠拢。
另外朴昌也再次发动钞能力,利用谈判之机开始收买拉拢诸军中低级将领。
当诸大臣反应过来的时候,城外许多军官已经被收买。
大臣金敏珠还打算做最后一博,下令向金城发动进攻之时,没想到除了其家族私兵外,其余各营竟然尽数倒戈。
经过一番激战,金敏珠及其家族私兵全军覆没。
见此情况,其余诸大臣降的降,逃的逃。
第二日,朴昌宣布金宪英暴毙于王宫之中,死前下令立金乾运为太子。
三日后,朴昌与汴依两人扶持金乾运登基为王。
继位之后封朴昌为大将军,封汴依为百济节度使,统领原百济国旧地。
随后朴昌开始对国内进行了一番大清洗,短短一个月内被杀者就超过三万人。
不久之后汴依在府邸中被人刺杀,最终伤重不智而死。
自此新罗国军政大权完全被其所掌控。
朴昌获取大权之后,很快就对军队进行了改制。
在新罗全国设置了八大节度使,分别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节度使。
随后又对金城之兵进行调整,设置直属于自己的中央禁军。
因为对原本驻军的不信任是以这支中央禁军却是以其家族私兵为基础再从各地征召新兵组成。
为了拉拢各大家族,是以军官全部由各大世家的子弟担任。
有了这支禁军的支持,朴昌接下来又对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为了更好的监控军队,其建立了一支名为梅花内卫的机构。
同时为了拉拢军队,其也大大提高了其国内的赋税。
新罗国的赋税本就远高于大唐,如今再加税,许多百姓已经难以承受。很快其国内就爆发了抗税运动。
一开始这些抗税运动还只是自发的局部性质的。
朴昌也没有太过在意,只是命当地政府出兵镇压。
有人向其提出需要警惕这种现象,他却不以为然的道:“一群贱民,泥腿子能成的了什么气候!”
确实一开始这些抗税运动规模都不大,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不过随着他对军队的清洗,一些对其不满的军官慢慢与抗税的百姓相结合。
这两者结合的威力可是一加一远大于二的。
很快在新罗南部以及西部地区就出现了真正的起义军。
原本忠于金宪英的一下家族也秘密支持这些起义军。
这些义军多为原新罗军士兵,其头领也多为军官出身。
有了这些专业人士的领导,这些义军就没有那么好对付了。
新罗国内出现内乱的消息传出后,其周围的契丹、渤海、倭国都起了兴趣,也开始暗地里支持这些义军。
李恽在收到秀衣卫送回的情报后,同样指示李毅加大对新罗国内起义军的支持。
得到各方支持的起义军发展极为迅速,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三万余人。
这个时候朴昌方才重视起来,感觉调集重兵进行围剿。
这些义军也不与围剿的新罗军正面对抗,而是退入山区进行游击。
为了剿灭这些义军,朴昌不得不推迟自己进攻辽东、玄菟两郡的计划。
……
张三跟着队伍一直行走了一个月方才抵达范阳。
此时在范阳已经集结了数万征集而来的七科適以及诸郡恶少年。
因为人数众多,是以又进行了一番整编。
所有人被按照以五百人为一屯重新进行了整编,并且还发放了自卫武器。
虽说是自卫武器,但其实就是从常备军淘汰下来的旧武器。
这些武器放到大唐以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这一次军屯是仿照秦汉之时的军屯而行,其各项制定也差不多。各屯也都会变成一队屯骑。
张三因为擅长骑射,因此也被选入屯骑,而且还被破格提拔为屯骑什长。
完成整编之后,张三等人继续上路,其屯长这个时候却是换成了一名叫做李平的校尉。
“头你可知道,咱们这次会被分到何处?”
行军路上,一名少年向张三询问。
经过这些时日的交往,张三对什中之人也有了基本了解。
问话的少年名叫刘耀乃是来者蜀中,他自言是因为把人打成重伤方才被发辽东。
不过根据张三的观察,这刘耀的出身恐怕并不简单,其不但能说会算,而且还懂得使槊。
这槊可不是一般人用的了的,槊主要是骑兵使用,尤其是重装骑兵。
因此,马槊是槊的主要形式。马槊通常为一丈八到两丈之间,槊首锋刃长达二尺。
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不经过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通常为重装骑兵所持有,自汉以来的武将往往以持槊为出身高贵世家的象征。
槊杆一般是复合材料构成,利用复合材料的弹性来抵消反振之力。
也正因为如此,想要制成一杆好槊就需要十年时间,想用好槊也必须从小就进行训练。
若是一般的平民或者寒门(曾经显赫一时,但后来没落家族)根本无力承担,只能选择刀或者枪。
张三虽然怀疑刘耀的出身,但也只是藏在心里。
“还不知呢,莫非汝听到什么风声了?”
此时周围几人也都竖起来了耳朵。
刘耀神秘的一笑,“我从我大舅的二姑父家的三小子的表弟的堂哥处打探到,咱们会被分配到玄菟郡南马訾水(鸭绿江)畔的沃沮!”
“沃沮!”张三闻言却是皱了皱眉。
刘耀注意到张三的动作,眼中诧异之色一闪而过。
这时一旁的的人问道,“刘耀,沃沮在什么地方?”
刘耀正要说话,却又突然停了下了,“什长可知道沃沮在何处?”
张三看了刘耀一眼道:“汉孝武皇帝灭卫氏朝鲜后在其地置汉四郡,玄菟就是其中之一,这沃沮原为玄菟郡治所,治所迁至高句丽县后这沃沮的地位也渐渐降低……如今恐怕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众人听到张三之言皆是面露崇拜之色。
刘耀也是面露好奇之色道:“什长,看来也不简单啊,为何会甘愿成为赘婿!”
张三闻言笑了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就想过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刘耀点了点头,笑了笑却是对张三更加好奇。
果然如同刘耀所言,他们这一屯果真被分配到了沃沮。
不过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此时的沃沮城已经不复存在,只声音一段段淹没在林木之中似乎在述说着昔日的辉煌。
这时一名戍卒蹲了下了,敛其一点土放入口中。
随后他惊叫道:“好肥的土,咱们有福了!”
听他他之言,不少人也跟着做了同样的动作。
很快整个队伍到处都升起惊叹之声。
一名火长更是道,“没想到这玄菟果真并非苦寒之地,而是一片沃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