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

“荥阳?”

李治疑惑的看了一眼杨轩,不知这个时候荥阳会传来什么急报。

杨轩示意,说着:“看看吧!”

他对荥阳的印象也不深,只知道是郑家的地盘,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李治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这个传送消息的骑兵,甲胄为黑色,和玄甲精骑,或者说大唐主要的将士铠甲,有着很大的不同。

现在作为明面上的继承人,他也逐渐了解到大唐暗面的力量,而眼前的骑兵,就是隶属于其中之一的‘不良人’。

知道属于对皇室的死忠,也不担心有刺杀什么的,直接说着:“递过来吧!”

“是!”

那骑兵恭敬向前两步,双手捧的高度,正好适合李治手够得着的位置。

见到李治收了卷轴,又是朝着施了一礼,默声的一个跨越上马,转身便往着来时的方向奔去。

动作迅捷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李治注意到,也没管,知道对方只是个传递消息的,不知道具体消息。

这就是不良人这个组织的强大之处,很多时候,除了在做具体事务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办时。

连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或者说这样做有什么用处也是毫不知晓的。

还有他们对于自己的上线,也就是上司,一般也都不知道具体是哪位。

可能是路边的摊贩,也可能是青楼的女子,无人知晓,算是把情报工作做的滴水不漏了。

唯一知道的,并且也是被死死严格要求的,就是忠于皇帝,忠于大唐。

李治对此,在听闻后先是惊惧的同时,便是大大的认同了,甚至认为当初创立这个组织的人,当真是天才。

不过即使是他,对于谁才是这个组织的首领,以及创始者,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

恐怕若想要知道,只有等得真正成了太子,或者是继得大位,才有可能知道吧!

没有多想,李治认真的看起了手上的情报,越看,脸上的喜色越浓。

杨轩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那传信的骑兵离去的方向,随后正好接过李治递过来的卷轴。

“掌柜的,你看,没想到咱们还没与郑家碰面,对方就投靠了过来,真是意外之喜啊。”

李治兴奋的说道。

卷轴上的内容,就是郑家大宴时的情景,尤其是郑元寿的那番话,一字未改的写得明了。

皇子孝顺有能,说的不就是他吗?

这样识时务的家族,才能存在得长远啊。

“不过,王师的逝世,却是天下的一大惋惜,真是可惜了。”

虽说着可惜,李治却是不显悲色。

对于他来说,王通的名气虽大,但终究交际不多,唯一的一次,也是站在了敌对方。

那时的王通代表儒家前往雀仙楼踢场子,反被掌柜的力挫,所以久而久之。

王通的才能,在他看来也就一般了,主要是活的长久,收下的学生大多也都出息了,所以名声才能那般盛。

但此时收到他死的消息,该做的表面工程他还是知道要做的。

杨轩看了一遍,便把卷轴放下,没有在意李治的话,反而考较着问道:

“郑元寿那番话,你是怎么看的?”

李治听着,知道掌柜的是在指点自己了,当即收起喜色,面容恢复平静,眼眸中露出沉思之色,答道:

“郑元寿既然当着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那样一番话,必定是有着向朝廷靠拢想法的。”

“朝廷乃是天下正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方能这样做,看清大势,说明是个明白人。”

说到这里,小心观察了一番掌柜的表情,但很失望,掌柜的一脸平静,他看不出任何东西。

只得接着,不确定的道:“不过这样的表态,也有在向着朝廷请功的意思,作为天下顶尖的七大世家之一,郑家是除了陇西李外,第一个向朝廷表忠心的,朝廷对此自然不能薄待。”

“这应当是郑家的小心思了,在事后,吾必会请奏父皇,言明其中利害,适当的敲打对方一下。”

“若臣民只以利益至上,那还置忠孝何在了?”

话落,李治没有再说了,只是一脸忐忑的表情看着杨轩,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

对于他来说,无论自己身处何等位置,终究还只是个常人,在内心里,还是更愿意相信这个眼前只比他大几岁的掌柜的判断。

掌柜的才智,经过无数次论证,早已经可以断定绝对是这天下少有的智者了。

似乎就没有掌柜的不知,或者不懂的事情。

若天下才气总共有十,李治更愿意相信,掌柜的杨轩似乎是独占了这天下所有的才气。

虽然因为同处于一个时代这样说感觉很可悲,但眼前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这里,实在是不能不承认。

杨轩不知李治的想法,淡声的说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无论是世家还是百姓,其实尽皆如此,何须另谈忠孝?”

这般赤裸裸利益至上的观念一出,李治一愣,旁边靠着听到两人对话的秦怀玉也是猛的一睁眼睛,闪过一道不满之色。

对于他这个将门出身的人来说,这样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

不过此时是他们两人在进行问答,无论是才能还是官职,他都不足以插入两人的对话。

只得憋着,脸上显现着愤懑之情,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杨轩注意到,却是没有在意,出身不同,环境不一样,未来所处的位置也不一样。

所以不需要秦怀玉懂得这些,但李治,这个他心中认可,甚至现在还在扶他一把上马的人,却是必须得懂得。

不然如何能将大唐打造成他心目中的国度?

在利益至上的国度,忠孝之言并不是被直接抹除,恰恰相反,在杨轩看来,因为有着利益驱使。

才能使得百官,将士,民众的动力达到最大,又会因为种种牵扯,把忠孝绑的最牢靠。

虽然这样,会显得人情味少了一些,但却能把这个国家的活力彻底激发出来。

至于说等以后大唐疆域足够大,也足够强的时候,紧绷的神经需要缓一缓。

他自然也是留好后手了的。

百家复起,文治兴盛,那时,自然又会把华夏拉回原本的轨道。

只不过那时,华夏的国土面积以及国力,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完本神站】官网: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