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年前,整个宇宙还是混沌一片。那时,既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日月,也没有星辰;没有时间,也没有方向。漫漫无边无际,无光无亮,混沌不堪。
不知过了多久,宇宙中的精气逐渐凝结,慢慢地、在宇宙的中心,凝结成一个庞然大物。这庞然大物犹如一座小山,汲沐宇宙之精气。又过了很久很久,这庞然大物突然发出震惊宇宙的一声巨响,迸裂开来,迸裂的碎块飞射至宇宙的四方。
这庞然大物迸裂后,现出一个灵物来。这灵物,方头方脸,眼窝凹陷,双目紧闭,高鼻大嘴,两耳垂肩,浑身被覆鳞甲,似人似兽。他蜷缩着身躯,吸纳宇宙之精气,呼吐体内之浊物。
又过了很久很久,这灵物缓缓觉醒,开始拧动身躯。随着关节地运动,发出一阵“霹雳咔嚓”震耳欲聋般的响声。这灵物挺起身躯,抬起头,猛然睁开双眼——那眼如铜铃,熠熠闪光;振臂大吼:“嗷——”吼声响彻宇宙。随着这吼声,他身上的鳞甲纷纷掉落。随着鳞甲的脱落,剥脱出一个“人”来。但见他,身材高大,面目冷峻;膀大腰圆,四肢健壮。
这人吐故纳新,顿觉心情舒畅,力冲全身,便不自主舞动起拳脚来。他舞动了一会,不觉尽兴,于是,捡起身旁迸裂下的碎块,以碎块为械,连挥带舞,连劈带砍。这一舞动,直把宇宙之气,搅动得翻覆颠倒,旋转不止;气旋上浮,尘埃下沉。不多久,就见这混沌宇宙,从这人腰部高度,向上下分开。
上层气质逐渐变得清明,如云如雾,缥缈如幻,冉冉上升。
下层气质则渐渐变得更混浊,徐徐沉降。沉降之物不断积聚,最终聚结成厚厚的尘埃沙土层。
两层之间,则形成气体层。
此时,宇宙被分成了三部分:上层为云雾;下层为尘土;中层为浊气。
随着上、下两层的上升和沉降,中间层里浊气回旋——这便是后来所说的“风”。
这人舞动累了,也出了一身的汗,便停下来歇息。这一歇息,又经回旋之气——风一吹,禁不住“阿嚏”“阿嚏”地打起了喷嚏,口中的唾沫四溅。这唾沫有喷到上层缥缈云雾里的,也有喷到尘土层上的。喷嚏喷出的气,吹到尘土层上,沉积下来的尘土,本来是很平坦的,经这喷嚏一吹,却又被吹得高低不平了。有的地方被吹成了坑,有的地方则被吹得尘土堆积——这便形成了后来的盆地、丘陵和高山。
这人见整个宇宙昏昏暗暗,于是,便在尘土中找了一块发亮的类似小石头的东西,放在上层的云雾之上。顿时,整个宇宙被照得通亮。他很惊奇,给这发光的东西取名为“日”。这便是后来所说的太阳。
“日”的光亮一照,刚才喷到云雾中的唾沫星,也泛起光亮来。这些便是后来天空中的月亮和繁星。
这人见宇宙被分为三个部分,于是,给他们分别命了名:称最上层云雾状为“天界”;最下层尘土层为“阴界”——因为日的光亮照不进那尘土层里,故而称其为“阴”;中间为浊气的这部分,称为“阳界”——因为日的光亮可以照射进去。
“三界”已开辟,并且又命了名,这人很是得意,于是道:“宇宙三界由我而生,你们都尊奉我为‘元始天尊’。都要听我的,为我所用,唯我独尊。”自此,这人便成为“元始天尊”。意即:由我开始,唯我独尊。
元始天尊见已将三界划定,但仅有自己一人,觉得甚是寂寞,便想找个人作伴,说说话,解解闷。但这三界初定,哪里有其他人?于是,他便蹲下身来,抓了一把被自己唾沫打湿的尘土,照着自己的样子,捏起泥人来,聊作消遣。
元始天尊觉得很好玩,捏得很认真,很仔细。他先把一块泥搓成圆柱形,作为小泥人的身子。又搓了两根泥条,接在身子下,当作泥人的腿;又把腿的最下端折了折,再用手一掐,做成脚的样子。又搓了两根泥条,安在身子上部,作为胳臂,并将胳臂的末端捏扁,用指甲掐出手指的形状。最后,团了一小块泥,安在泥人的身子上面,作为泥人的头。
元始天尊将捏好的泥人托在手掌上,端详着,见脑袋光溜溜的,不好看,心里不太满意,禁不住摇了摇头。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五官,然后会意地点了点头。放下泥人,从地上抓了一点泥,搓成一个圆锥形,将大头朝下,安到泥人的脸正中。又从地上捡了一个碎石片,在泥人的头上刻出眼睛、鼻孔和嘴。
元始天尊又端详泥人,觉得还有不足,又抓了些泥巴,给泥人安上耳朵;再用小石头片,在泥人的眼上和头顶轻轻地划了几道,划出眉毛和头发。再捏了一个小泥条,安在泥人身子下的腿裆里,当作阳器。这样,一个“男”性小泥人就捏成了。
元始天尊将小泥人托在手掌上,仔细地观看。这小泥人眉清目秀,一脸喜兴,十分惹人喜爱。他望着这俊秀的小泥人,甚是高兴,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元始天尊把小泥人放在地上,又抓了泥土,照着前一个小泥人的样子,又捏起小泥人来。元始天尊依然是那样的认真、仔细。捏好后,与前一个小泥人并排放好。元始天尊欣赏着这两个小泥人:都是那么俊秀,那么喜兴。他喜不自胜。
元始天尊再抓了泥巴捏小泥人。然而,仅又捏了几个,便有些不耐烦了,也感到累了。于是,没等手里的这个小泥人完全捏完,就将他放在地上,不再捏了。歇了一会,看着摆在地上的小泥人,心想:捏了他们何用?沉思了一会,有了主意,便拿起刚才放下的那个小泥人,道:“我赋予你生命,你就在这阳界里替我捏小泥人吧,捏得越多越好。”
这小泥人得了元始天尊旨意,立时变成了真人。她向元始天尊合掌颔首施礼道:“遵命。”言罢,转身走到一旁,挖泥土捏小泥人去了。
待这小泥人灵化成真人后,元始天尊才发现,由于刚才自己累了、心烦,还没把这个小泥人捏完——没有给她安上阳器。再想安,已然晚了,只好作罢。于是就有了与元始天尊不同的另一种人。元始天尊将她赐称为“女人”,赐其名为“女娲”。
元始天尊又拿起一个小泥人,道:“我赋予你生命,赐你为太白金星,主司三界明暗,省得那‘日’时时明亮,照得我睡不了觉。”说完,将小泥人放在天界之上。
这小泥人立时变成了真人——太白金星。他向元始天尊合掌颔首施礼道:“太白遵命。”言罢,司职天界明暗,制定三界时间去了。
元始天尊又拿起一个小泥人,道:“我赋予你生命,赐你为北斗金星,主司三界方向。”说完,又将小泥人放在天界之上。
这小泥人立时变成了真人——北斗金星。他向元始天尊合掌颔首施礼道:“北斗遵命。”言罢,司职三界东南西北之方向而去。
元始天尊再拿起一个小泥人,对他道:“我赋予你生命,赐你为智慧金星,编撰三界文字与法历。”说完,又将小泥人放在天界之上。
这小泥人立时变成了真人——智慧金星。他向元始天尊合掌颔首施礼道:“智慧遵命。”言罢,编撰文字与历法去了。
元始天尊又拿了一个小泥人,对他道:“我赋予你生命,赐你为太乙。为我把守住天门,不得让他人来骚扰我。”说完,又将小泥人放在天界之上。
这小泥人立时变成了真人,他向元始天尊合掌颔首施礼道:“太乙遵命。”立于天界,警惕地守护着。
元始天尊又拿起一个小泥人,心想:我封的那几个人,还得我去管他们。不可,我才懒得去管,还是把这活交给你吧。于是,对这个小泥人道:“我赋予你生命,赐你为玉皇,封你为三界大帝,管理这三界万事万物。”说着,将这个小泥人放于天界高处。
小泥人立时变成了真人——玉皇大帝。他向元始天尊合掌颔首施礼道:“玉皇遵旨。”言罢,转身而去。
自此,天、阳、阴三界有了一个最高的首领,就是玉皇大帝。
元始天尊见地上还有两个小泥人,却又想不起来该封他们什么。沉思片刻,拿了一个放在左手上,看着这个小泥人,从心里喜欢。自言自语道:“你这么俊秀,倒让我不舍得放走你了。你就跟了我,听我呼唤,侍奉我衣食起居。”
元始天尊看了看地上剩下的最后一个小泥人,与手上这个一样俊秀、好看,惹人喜欢,也有了不舍之意。又觉一个侍童,恐一旦有事差出,身边又无了使唤的人,便又拿了他,放到左手上,道:“我赋予你们生命,你俩一起侍奉我吧……”指着其中一个小泥人道:“我赐你叫‘开天’。”又指着另一个小泥人道:“我赐你叫‘辟地’。”
两个小泥人变成了真人——开天和辟地。他们施礼道:“开天(辟地)遵命。”然后侍立于元始天尊左右。
元始天尊见捏的所有泥人都已赐封完了,很是得意,自己便欠了身,坐在天界之上,道:“你们都要尊奉我为元始天尊。我虽不主事,不理政,但我是帝上之帝,天上之天。我居九十九重天上,你们都必须居我之下,无重要事情,不可烦扰我。”
元始天尊又唤来太乙,对他道:“你在九十九重天给我把守好了,非我准许,不得让他人入我天重上来。”自此以后,太乙天尊守护着九十九重天的东天门。有了这天尊级的人把守,极少有人能到九十九重天上。
再说女娲,遵照元始天尊旨意,不停地用泥土捏小泥人。泥人摆得遍地都是。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不尽相同。由于捏泥人用的土不同,其颜色也不相同:含沙多的发白;含土多的发黑;含土稍多于沙的则颜色呈棕色;而含沙稍多于土的则略偏黄。因此,便出现了白、黑、棕、黄四种泥人。又由于捏的泥人多,用了不少泥土,因而,在地上挖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坑。出现了坑多,平地少的状况。后来,天界降雨,雨水注入到这些大大小小的坑里,就成了湖泊与海洋。造就了水多,陆地少的状况。
起初,女娲照着自己的样子捏小泥人,都没有阳器。后来才忽然想起来,元始天尊及其所捏的小泥人,都有阳器。于是,后来捏的小泥人又加了阳器。再后来,由于捏泥人时日久了,人也累了,心也烦了,捏的小泥人,便出现了: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规整,有的不规整;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有的有阳器,有的没阳器。各式各样,千差万别。
一日,天空中突然乌云滚滚而来,眼看就要下雨。女娲见满地晾晒的小泥人就要被雨淋了,一个个收拾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便拿了竹耙去搂,用簸箕去端,急急忙忙将这些小泥人堆放到屋里。即使这样,也有不少的小泥人被雨淋湿粉化成了泥。由于收拾得匆忙,有许多小泥人受到了磕磕碰碰。这一磕碰,又出现了不少断胳膊缺腿的,碰掉鼻子耳朵的,等等。又经这堆放、挤压,尤其是那些还未完全晾晒干的,有的被压得歪了脖子,有的弯了腰。就此下来,出现了不少有残疾的小泥人。因此,造就了不少阳界人身有残缺或心智不健全等现象。也暴露了阳界人肉软、骨脆、最怕水的特点。
话说玉皇大帝,得到元始天尊的旨封后,见若大个三界,只有他们区区几人,暗自叫苦道:“这怎么管得过来?”于是战战兢兢地来到九十九重天上,元始天尊的塌处。只见元始天尊,高坐于九十九层莲台之上,身放万丈千千万万道九彩光芒。赶忙匍伏叩首,道:“启禀天尊:朗朗三界,浩瀚之大,仅吾辈数人,实难操持过来。弟子恳请,望天尊赐予人手。万乞万乞。”
元始天尊道:“玉皇勿忧,本尊已旨命女娲在阳界捏泥人,并已将她所捏之泥人,尽皆赋予了灵性。你可取来,用于天、阴两界之需。剩余的,留作女娲阳界之用。”
玉皇大帝领了旨意,携太白、北斗、智慧三位金星,出了天界,径直来到阳界。见了女娲,说明来意。女娲知是元始天尊旨意,不敢阻拦,道:“所捏泥人众多,都堆放在那屋里,你们尽可去取。”女娲边说边引导玉皇大帝他们来到堆放泥人的屋里,让他们自己拿。
玉皇大帝与三位金星,捡捏得周正的,完好无损的,颜色不白不黑不棕的,看起来顺眼好看的小泥人,尽情地拿了,抱在怀里。
玉皇大帝看到窗台上摆放着两个眉清目秀,十分漂亮的小泥人时,欣喜不已,情不自禁地走过去,轻轻拿起一个来,放在怀里。见另一个也一样招人喜欢,便又拿了另一个。
回到天界,三位金星各自从自己拿回来的小泥人中拿了两个小泥人,将其他的交给了玉皇大帝,然后拜辞而去。
玉皇大帝则对这些小泥人,一一安排职位:
第一位:天相。其职责为,协助玉皇大帝,治理天界。赋名为田协理。
第二位:阴界王。司阴界之职。主管阴、阳两界之人生死。赋名为阎罗——玉皇大帝本想封这第二位为阳界王,但想起阳界已有女娲,又是与他本人同为元始天尊亲自灵化之人。心想:若封了阳界王,女娲怎么办?阳界就让女娲去管吧,我也懒得去问。于是,便将这第二位封为阴界王。又想:自己在天界,不能受他人管束。因而,也就没有赋予阴界王司天界的任何职责。
第三位:护法神。司天、阴两界法规戒律的督行。统领天界众神众兵,维护天界安宁。赋名李天督。
第四位:建造郎。司天界、阴界构建。赋名郑天建。因此时,天界、阴界均还处于一片空白之时,还没有住所和宫殿。所以,任务很是繁重而艰巨。
第五位:内侍郎。司玉皇大帝衣食住行。赋名王侍。
玉皇大帝赐封完,五个小泥人都变成了真人,各司其职去了。
玉皇大帝又拿起剩下的两个小泥人中的一个,见她是自己特意从女娲那儿拿的那两个十分俊俏的泥人之一,不禁高兴地拿在手中细细观赏。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个小泥人与之前的那些不同,她没有阳器。赶忙惊讶地看另一个,也是如此。于是也拿过来,道:“你们俩虽然俊秀漂亮,可与他们不同,让朕如何赐封你们?”
玉皇大帝越看这两个小泥人越喜欢,有爱不释手之感,因而,不舍得再分封出去,想把她们留在自己身边。于是道:“你们两个就留在朕身边吧,侍奉朕的衣食起居。”然后指着其中一个,道:“我赐你名叫‘金枝’。”又指着另一个道:“我赐你名叫‘玉叶’。”
玉皇大帝赐完,将两个小泥人放下。两个小泥人立时变成了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娇态百媚,美丽无比的两个年轻少女——自此,金枝、玉叶这两位绝三界之美人,就成了玉皇大帝的贴身侍女。
赐封完,玉皇大帝也累了。心想:这赐封之事真是麻烦,又很累人。这两界里又需要这么多的人,这样一一赐封下去,不把我累死?怎能如此?有没有其他办法?
玉皇大帝刚被赋予人的灵性,又没理过政,因而没有任何经验,也不懂规矩。当然,这混沌宇宙,刚刚辟出天地来,哪有什么规矩可循?于是便问身边的金枝,道:“你说如何办?”
金枝也是刚获得灵性,自然也不懂规矩,知道便说,毫无讳忌。道:“大帝若嫌辛苦,不如交给他人去做,您只审视定夺便是。”
玉皇大帝听了大喜,连连称赞道:“甚好,甚好。”
于是,玉皇大帝又招来三位金星,吩咐他们再去阳界,多拿些泥人,安排职位。
太白金星道:“启禀大帝,元始天尊旨命太白司三界明暗,制定时间。还未办完,恕太白不能从命。”
智慧金星道:“启禀大帝,元始天尊旨命智慧编撰三界文字和法历,还未做完,恕智慧不能从命。”
北斗金星也道:“启禀大帝,元始天尊旨命北斗司方位,天界大小星星不计其数,北斗还未造册命名完,恕北斗不能从命。”
玉皇大帝听了,虽然心里不悦,却也没有办法,只好道:“三位金星遵元始天尊旨意便是。”
三位金星辞别了玉皇大帝,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玉皇大帝又招来自己赐封的田天相等几人,对他们道:“朕命你们按自己所司职责,快快拟出下属职位,呈报上来,不得拖延。”
田天相等几人伏身叩拜道:“卑职谨遵大帝旨意。卑职这就办理。”
玉皇大帝听了高兴不已。心想:还是自己赐封的人听话,好使唤。于是,便紧握分封大权不放手。后来陆陆续续赐封了许多人,以致天宫里快要人满为患——这是后话。
不久,田天相来到玉皇大帝驾前,叩拜道:“启禀大帝,卑职已将天界官位职级及设置等撰拟完毕,呈请大帝审视、定夺。”说完,将拟好的奏章呈递给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接过奏章,展开来看,只见奏章上写到:
启呈大帝视阅:
天界官位共设七级,其官位设置如下:
第一级:王
第二级:相
第三级:神
第四级:郎
第五级:将
第六级:府
第七级:令
玉皇大帝看到这,疑惑地问:“朕的大帝之位应算哪一级?”
田天相本想将玉皇大帝写成第一级,其他职级依次顺降,又怕不妥,便没有写。于是道:“回禀大帝,大帝乃三界之帝,人上之人,级上之级。卑职怎敢编入?”
玉皇大帝听了高兴地笑道:“甚好,甚好。”
玉皇大帝继续往下看,见奏章上写到:
天界设置如下:
天界共分九十九重。天界之人,分重居住。元始天尊居于九十九重天之上。大帝居于九十一重天之上。其他人员,依官位高低,依次居于八十一重天之下……
玉皇大帝看到这,又问:“田天相,为何要将天界分为九十九重?”
田天相道:“回禀大帝,因元始天尊已居于九十九重天之上,无人再能企及,所以,卑职便将天界分为九十九重。”
玉皇大帝听了轻轻地“嗯”了声,继续往下看。见后面有很多内容,也觉得不甚重要,便没有再往后看。道:“田天相,这王、相、神,先各设一职,待以后,有了合适的人选再增补。其他的,朕没有异议,就按天相的奏章去办吧。”
按照这奏章,玉皇大帝未被列入等级,因而玉皇大帝就成了人上人。那三位金星虽无职,但与玉皇大帝同时获得灵性,自然也享受同等待遇,也是人上之人也。元始天尊就更不用说了。
田天相遵照玉皇大帝旨意,依奏章上所设职位人数,到阳界女娲处取泥人去了。
田天相来到阳界,取小泥人时,忽然心想:刚才大帝说,王、相、神先各设一人,包不包括阴界的阎王?若是包括阎王,则王、相、神三职已满;若是不包括阎王,则还差一人。又想:还是包括吧,天界若不设“天王”,我这天相之上只有大帝一人,也好做事;若有了天王,又多一人管束,岂不是更麻烦?于是,便没有拿“天王”这个小泥人。
天界自始便无“天王”一职。难怪后人每每充胆大时便说“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怕。”其实,不是因为他胆大不怕,而是天界里根本就没有“天王”其人,又怎用得着害怕?用此话来表明自己胆子大,纯粹是骗人的把戏。
这正是:霹雳一声宇宙惊,元始天尊辟三生;自此有了人与物,世界变得更纷呈。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