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600章 盛田昭夫是个自大狂

“不知道徐先生会为索尼带来什么生意?”盛田昭夫好奇询问。

徐洛道:“CD技术。”

不可否认,索尼和飞利浦在这方面真的已经是遥遥领先整个行业。

当然还有另外两家企业,德国广播设备公司的“机械式”和日本胜利公司。

闻言,盛田昭夫一笑:“这要与我们的大贺先生谈才合适。”

他说的大贺是1982年接任索尼总裁的大贺典雄。

大贺作为一个在东京和柏林接受教育的音乐家,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罕见的组合:集商人的精明和音乐家的敏感于一身。

而且用CD把索尼带进数字化时代的主要功臣也是大贺典雄——八十年代索尼公司的领军人物,但这个人也被人诟病。

1982年10月1日,索尼向日本市场推出它的第一代CD播放机“CDP-101”。

尽管CD的面市带来轰动,但第一台CD播放机定了一个高得令人却步的价格:www.youxs.org,大概折合700美元,只有少数音乐发烧友才愿意不惜代价买一台,因此销售很不畅。

在CD发售两周年的1984年11月,索尼向市场上推出了“D-50”。

它不仅实现49800日元的划时代价格,而且尺寸仅相当于4张CD盒大小。

D-50成为CD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市场飞速起死回生。

在D-50面世的1984年年底前后,CD唱片还不及LP的十分之一。

到两年后的1986年,已达到年产4500万张的生产规模,由此二者间发生逆转。

只不过他们是用于听歌,徐洛则打算用来存储电影和电视剧。

作为一个资本家,他也知道VCD和DVD对传统影院的冲击。

现在提及这个,除了完成对天下影视各位股东的承诺外,也想介入这个领域,跟着分一杯羹。

至少等别人发展起来时,自己不至于束手无策。

对于盛田昭夫的回答,徐洛也不着急,笑着道:“我忘了现在大贺先生是索尼的总裁。”

“徐先生也是一个对新科技敏感的商人。”盛田昭夫又说道,“不过我认为商业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商量就行,徐先生也是第一次来到索尼,不如我带你参观一下如何?”

徐洛点头,“有劳盛田先生。”

在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他只能说索尼真的手握很多数不清的黑科技。

如1960年的世界第一代晶体管电视机,1968年的世界第一代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1970年推出的TR-1825收音机等等。

这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选手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无敌手。

在徐洛看来,索尼毫无疑问是个大企业、大集团,但这个超级大企业太喜欢生产一些小批量的小众发烧产品。

对于索尼这样一个典型的日企,在技术研究上是从来不会懒惰的。

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直接导致巨大的开发成本,却由于产品本身小众而且价格高昂而无法做到盈亏平衡。

同样,不仅仅是索尼,几乎所有走向没落的日企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技术,而是过于关心技术。

好比1944年盟军广泛装备冲锋枪的时候,你这小鬼子还偏执地研究如何把单发手动的三八式步枪做得更方便好用,精度更好,如何把武士刀打磨得更加锋利。

两者对比之下,效果显而易见,拿着刀剑去砍拿冲锋枪的敌人,不失败才奇怪。

反正这些日企存在一个痼疾,和日本的民族性格相吻合的痼疾,就是偏执。

这种日本式骄傲或者偏执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索尼从来不跟随潮流,因为它始终坚信自己能引领潮流。

包括盛田昭夫本人也是如此。

另外索尼是个出了名的内斗企业,僵化的体制使得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互相不联系,本来优势的技术却不能转化为优势的消费产品。

尤其是在大贺典雄掌权期间,许多对其地位有威胁的职员均相继被其清除。

尽管索尼以及盛田昭夫都充满不关注形势的偏执,但徐洛还是对索尼这样一家执着的公司充满敬意。

正因为他们的偏执,才有很多惊艳的产品问世。

除了感觉索尼的黑科技多以外,还感觉到盛田昭夫毫无理由的自大。

盛田昭夫脸上带着自信,“徐先生,毫不夸张的说像英特尔、康柏、戴尔,甚至是alien这些快速发展的公司根本无关紧要,因为你们在消费电子市场根本无法与索尼、东芝、日立和松下等日本公司一较高下。”

他对日本产业的优越性溢于言表。

不等徐洛回答,他又接着说道:“其实我认为alien公司投资电脑是个错误的决定,如果你投资磁带式便携音乐播放器和视频设备的量产才是最好的投资。”

徐洛不想与他争论,顺着他的话往下说:“盛田先生说得对,所以我才跟你说投资5亿美金到CD技术上。”

“我期待与你的合作。”盛田昭夫当即说道。

但徐洛已经打消跟索尼合作这项技术的念头。

因为这家企业太偏执,即便投资,想要赚钱,按照他们的尿性,只怕自己要饿死。

不过可以试试锂电池。

离开索尼后,他就催促英国那边的实验室,尽快来日本做展示。

先震惊一下这些自大的小鬼子。

然后再看能不能将索尼和东芝等公司拉进来,购入一家上市公司的壳,再借壳上市,收割日本人的钱。

没有这些本土企业入股,外来户很难挤入进来。

参观完这些日本企业,抽时间与邓丽君在日本游玩几日后,他便与邓丽君一起返回香港。

真要有商业谈判什么的,安排下面的人去即可。

而不是他这个老板又要跑腿,又要动嘴。

甚至锂电池的展览也没必要去盯着看。

等到合适的时期,再来收割这些鬼子的财富。

回到香港没几日,报纸上突然大量爆出关于莱斯银行收购标准渣打的新闻。

莱斯银行宣布将收购价提高28%-29%,涉及资金增至13亿英镑。

此消息一出,无论是英国本土,还是香港的金融界都被震惊到。

认为标准渣打银行可能要被莱斯收购。

因为现在要做白衣骑士至少需要3亿美元,而且还需要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行。

当晚,标准渣打银行香港负责人的白朗便在福临门请徐洛和陈淑蓉吃饭。

双方简单寒暄后,白朗就开门见山,“两位,天下也持有不少渣打银行的股份,请问天下愿意再增资,做标准渣打银行的股东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