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和你曾经最要好的朋友相聚了?!
当这个问题浮现出来的时候。
一般是你就要看到这个曾经的朋友。
当徐妙锦时隔近三年,再次见到她的知己良朋时。
两人相视一笑!
时间拉长所形成的距离感,就这样在一笑中,消失了。
她知道她没有变。
她知道她外在变化很大,可是内里还是与她同样的想法。
初春的日头不长不短。
可她到达安平观的时候,天已经快要黑下去了。
南康公主吩咐今日加菜,她们共用晚膳。
“此次回来,小权可有说些什么。”
南康公主的面色今日看上去格外的精神,她露出一个少有的微笑,轻轻的询问。
他们的膳食很简单,两碗糯米粥,一道清炒百合,一道卤牛肉,一道炸酥肉,一道爆藕心。
菜色很简单。
可道道都是徐妙锦喜欢吃的。
她吃的筷子都没有停过。
两年了,在军营中日子不是说多艰苦。
那是根本没有可挑剔的。
吃的喝的,只要不会引起身体问题,那就都可以。
什么美味珍馐都没有。
即使是休沐的时候也是一刻不得闲。
根本没有心思考虑每日的三餐是什么。
她还来不及回答什么。
南康又开口:“不着急!你若是喜欢吃,明天还做!另外,我也为你留心了一个细心的婢女,照顾你的饮食起居。”
她的话语温暖温柔。
一下子就戳中徐妙锦那颗,因为一场场战争而逐渐麻木起来的心脏。
人是必须要有感情的,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或是其它任何亲密之情。
若是没有,那他八成都是会出问题的。
“早就吃饱了,若你不提醒,险些撑坏了肚子!”
徐妙锦爽朗一笑。
她在南康公主面前的放松,是在任何人面前不曾有过的。
她们自从五岁相识到现在,
共同成长,共同分享秘密已经十多年!
早已是亲密无间的知己!
“殿下确实有吩咐。”
她的用词引得南康一愣,随即目光凝了凝。
‘殿下’‘吩咐’之类的词汇,在以往都是不存在的。
徐妙锦和她弟弟之间的称呼,一向是‘小权’‘姓朱的’‘姓徐的’之类。
而现在已经有什么变化了吗?
这些念头快速掠过脑海,而目光中看到她从怀中拿出一物。
展开来。
一枚展翅欲飞的凤凰镂刻铜牌出现在其掌心。
看到令牌之后,南康公主露出一个微笑。
她将令牌拿起,持在左手,也从怀中拿出一个有些相似的令牌。
合在一处!
只见原先只是振翅欲飞的凤凰,瞬间变成一只在烈火中焚烧的凤凰!
“小权的奇妙之物真是精美啊!”
即使是从小到大看过那么多弟弟发明的南康,也忍不住发出感慨。
“他还要求不管是谁过来,都要核对令牌和口令。‘你看我这颗心碎的’。”
南康抬起口。
口令上半句:你看我这颗心碎的。
“嗯!看我,一见到你高兴的,差点都忘了!对令是:跟饺子馅似的!”
说完之后。
两人都不由哭笑不得。
这到底是无心的口令,还是什么感情的真实写照。
谁把宁王殿下的心给伤的那样厉害?!
双重验证通过之后。
他们可以谈论接下来重要的事情。
作为军人,深知保密重要性的徐妙锦已经习惯这一步操作。
而待在京城之中,像是一直脱离在宁王的核心之外。
又是待在道观中,什么都没做的公主,好像对这一切也分外熟悉。
丝毫没有生涩感。
“妙锦,你初来京城,应是等你休息一日之后再与你说的,只是京城形势一日几变,你提着心也难以入眠,还不如现在就与你知晓!”
南康公主挑蜡烛的棉线,使它更亮一些。
“我早就等不及了!宁王殿下到底有什么布置!现在的形势可是对我们极其不利啊!”
徐妙锦双手放在后脑勺,腿伸的直直的,依靠在椅背上。
以一种不羁的姿势放松着。
她知道宁王殿下做了很多事,但是那都是在漠北与蒙古的战场上的。
在千里之遥的京城之中,他也有什么布置吗?
“吕、方、齐、刘、范、蒋......,还有......。”
南康公主念出一个个姓氏,然后向着东边的方向轻轻的抬首。
他们在西郊,东侧自然是皇城的方向。
“探子最先传回来的消息,吕峰听闻陛下降下的旨意,大喜!于卧室中醉酒。”
南康公主低低的说话声,如同吟唱。
在暗夜中,她与徐妙锦坐的极近。
用只有她们两人才听得到的声音在诉说着。
她短短的两句话中,已经透露出太多的讯息。
徐妙锦一瞬间愣住。
她眨了眨眼睛,闭起又睁开。
“殿下是从两年前开始布置的吗?”
“...应该是。”
“哦,那我无话可说。”
徐妙锦一脸被电到的表情,无言。
安排探子这么好安排的吗,怎么感觉分分钟就能成功一样。
“皇上对范文从大人说的自有安排,应该是指早就北上而去的三名太监!”
南康说着,眼睛望向黑暗的夜空。
当父皇颁发诏书,令各大藩王一个月内齐聚京师的时候。
范文从曾经问过还在战事中的宁王怎么办。
父皇答,他自有安排。
想来那三名太监早早北上,陛下应该早就计划好了的。
而此时,他们应该已经到达宁王府了吧。
“嗯?!!!三名太监?!”
徐妙锦皱起眉头。
一般颁旨太监只有一名,皇宫中的太监人才也稀缺的很,也不是个个都能够去颁旨的啊。
一次派三名太监,就有些反常了。
“是的!看来,父皇对北上的任务十分看重。”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徐妙锦嗤笑一声。
“现在的情形是小权要怎么回到京城!若是父皇再像上次一样直接软禁,或是直接.....”
处死两个字终究是说不出口的。
只是想一想都觉得事情不好办。
宁王朱权现在正在外用兵。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而朱元璋则是直接派了三名太监过去!
其中的含义,不用想也知道的。
宁王到底要不要回京,要如何回京,甚至回到京城之中是否还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