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炒作和分歧

第710章炒作和分歧

骆志远对冯国梁和易纲的个性了若指掌。

他既希望有冯国梁这种能有个人判断的高管,也希望有易纲这种不折不扣执行下去的下属。这两种人互相配合,才是最佳的结果。

“老冯,你的担心是对的。中医药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里很难见到经济效益。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不做。好在我们前期在印国已经有过相应的研发和市场运作,这算是成功的经验吧。”

骆志远面向冯国梁微笑着解释:“搞中医药产业,我们即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短期目标。长期规划自不待言,短期的目标其实也很明确:依托印国医药公司的经验和模式,集中精力研发女性保健治疗类中医药产品,尽快运作上市。比如在印国畅销的痛经贴,等等。”

对于冯国梁,骆志远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尊重。他不会因为冯国梁的“异见”而动怒,反而更加尊重和宽容对待冯国梁的这种个性。

作为一名高管,如果离开了个人判断和主见,骆志远也很难放心将他放到下面去独挡一面。

“骆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倒也可行,不过一年之内,集团不要对此有利润诉求。我个人感觉,发展中医药产业,在一两年之内,只能投入,想要得到回报,很难。”冯国梁想了想,轻轻道。

易纲在一旁皱了皱眉,心说你老冯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既然老板铁了心要做,你又何必一个劲的泼冷水?跟老板对着干有什么好处?显示你有水平、比老板还高一筹?

“老冯,短时间内我们不求回报。我们现在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这个产业的投入,所以我说时机成熟了。可你也要知道,投入必有回报,只要我们运作得好,将来的回报或许是惊人的,超乎我们想象的。”

骆志远依旧不疾不徐,面带微笑,没有因为冯国梁的接连质疑而出现情绪波动。

冯国梁既然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质疑,索性就直言到底:“骆董,要不要进行相应的论证和市场调研?完了再做决策?其实国内类似的公司不少,但真正赚大钱的我感觉并不多。而且,他们多以中成药为主,主打业务也介入西医西药,如果我们单纯地做中医药,我担心……”

易纲忍不住在一旁反驳道:“老冯,你这话太绝对,也太偏激了吧?我们康桥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哪一次不是在大胆地尝试别人不敢做的事?比如说电动车项目。当初,连我都觉得,骆董冒了很大的风险,但结果如何呢?电动车市场上,我们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而且在印国的市场也很成功。”

“还有能源领域。原来公司内部有很多怀疑声音,说是能源行业是国家垄断行业,资源大多掌控在央企手里,我们一个民营企业杀进去是不是有些太自不量力了?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我们不但成功参与进去,还分得一杯羹!”

“再有就是香港的上市。在上市成功之前,有几个人认为我们会成功?”

“老冯,骆董这些年所做的每一个决策,经过事实证明,都是非常英明和正确的。”

易纲一连串的反驳让冯国梁无言以对。虽然他对易纲靠“反驳”自己来迎合骆志远的做法并不是很买账,但奈何易纲说的都是大实话,他很难据理力争。

骆志远扫了易纲一眼,虽然面带微笑,但心里却在暗暗摇头。

就管理水平而言,易纲与冯国梁不相上下,互为伯仲。但就大局观和格局来说,易纲就没法跟冯国梁相比。在骆志远心里,冯国梁可以独挡一面,但易纲却不能。

因为易纲骨子里那一份谄媚,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缺陷和弱点。

但这种弱点和缺陷,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视为是一种忠诚。

这是易纲至今还能得到骆志远重用的关键因素。

“易纲,也不能这样说,我又不是圣人,我做出的决策,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哪有不犯错的人?”骆志远笑了笑,“所以啊,老冯的担心也有一定的道理。必须要承认,这有相当程度的风险,问题是,我想冒一下风险。”

骆志远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冯国梁知道自己不能再坚持下去了:“骆董,我保留个人意见,但对于骆董的决策,我会不折不扣地落实。”

骆志远笑着起身拍了拍冯国梁的肩膀:“我想把医药产业的前期运作交给你们二位。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

听完骆志远详细的关于医药产业的规划思路,冯国梁知道骆志远决心已定很难更改,虽然心里有异议,但还是遵照骆志远的决策执行下去。

冯国梁和易纲有了一定的工作分工。

易纲负责牵头组建隶属于集团总部的中医药研发中心,中医药研发中心的地位和层次相当于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研发中心以在印国的医药公司研发中心为班底,高薪聘请业内专家加盟。

冯国梁则负责内外部关系的协调和对外宣传。

骆志远跟冯国梁说了一句话:“文化也需要炒作,在我们的中医药产业板块成型、有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前,要先营造出相应的营销氛围。”

所以,在康桥集团中医药研发中心挂牌成立的第二天,在冯国梁的幕后推动下,京城各大媒体都进行了相应的报道——康桥集团斥巨资进军中医药产业!

而随之,媒体上竟然出现了观点之争。

而不久,冯国梁和易纲的工作配合就出现了巨大分歧——

易纲想要高薪聘任华夏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的中医理论专家彭向里为中医药研发中心名誉主任,还向不少业内专家发出了高薪延揽的橄榄枝,也得到了热情的响应。

邀请中医药专家加盟是既定方针,没有什么好争议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易纲开出的价码太高了,冯国梁觉得投入太大,没有必要。

他宁可花相对较小的成本聘请“二线专家”,也不愿意花费如此高昂代价让一些人进来当什么招牌。

但易纲却持不同意见。他觉得,研发中心的权威性是日后产品上市的基本保障,花再多的钱都是值得和必要的。

两人在易纲的办公室里争论起来。

“老冯,你不要这么目光短浅好不好?不就是多花点钱嘛,有什么哟?你要知道,彭教授这几个人可是业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你给钱少了,人家愿意挂名吗?”

“易总,我们必须要兼顾投入和成本。彭向里的学术水准如何,我不想谈,我只想说,一年几十万就这么轻易打了水漂,你难道不觉得心疼吗?”

“老冯同志,说句直白的话,你给钱少了,人家根本不屑一顾。”

“那就不要请这种人。我们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研发人员,不是谁的虚名。而且,我们做这个产业的基础是骆董个人的一些秘方,有必要耗费这么大的代价去撑这种无谓的门面?”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冯国梁愤愤而去。

骆志远问讯,忍不住啼笑皆非。其实,他觉得易纲的做法也有些过头了。

不过,他既然放权给了易纲和冯国梁,就给予两人相应自主的权力,轻易不会插手。

冯国梁走后,易纲犹豫了一会,还是主动去向骆志远汇报,试图争取骆志远的支持。

“骆董,我个人认为,邀请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加盟,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日后产品的上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则,日后很轻易就能引发业界的质疑。”易纲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骆志远的神色变化,他就是这种个性,一旦发现骆志远有不满的表现,他会立即放弃个人观点。

骆志远笑了:“易纲啊,你的想法没有错,的确是这个思路。”

“是啊,骆董,我跟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彭向里教授接触了两次,人家对我们的邀请也很感兴趣。只不过呢,以彭教授的层次,我们给出的报酬太低,人家恐怕也不能答应帮我们摇旗呐喊。”见骆志远支持自己的观点,易纲非常高兴。

骆志远又笑了:“彭教授在业内大名鼎鼎,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有什么条件?”

“彭教授倒是很客气,说是为了支持中医药文化义不容辞,但实际上,骆董,您也清楚,现在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一切都要靠真金白银来说话,不给出一定的价码,显然是不行的。”

易纲试探着又道:“彭教授个人,我想给个一年二十万的年薪,至于他推荐的其他人,一年给个十万也就足够了。骆董,您看这样合适不合适?”

骆志远哦了一声:“具体的成本,你去跟老冯商量着办吧,这事由你们具体运作,无论你们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支持你们!”

骆志远轻飘飘地又将皮球推给了冯国梁,易纲无奈地苦笑,只好告辞离开。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