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瑶瑶的回答,陈轩瞬间放下心来。
轩辕剑也在身边,这样的话陈轩就只需关心他昏死过去之后,战场上后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瑶瑶和琴琴的讲述下,陈轩得知当日他剑斩东皇之后,邪帝之名传遍中州,并且第二次震动整个山海界。
当日北宫羨和简舟保护昏死过去的陈轩、风玥两人,还有瑶瑶琴琴、苏有容、苏玉城、杨流银、林芈等人回到狮牢关,十五国大军也是各自撤退,没有继续打下去。
而九歌组织随着东皇的陨落而覆灭,九歌神祗死的死、逃的逃,基本上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之后得知陈轩体内流淌着三皇之血、且亲眼目睹陈轩受轩辕剑灵应龙认主的十五国百万将士,都想奉陈轩为中州之主,由陈轩带领他们光复大夏。
在陈轩昏迷的这一年时间里,其中几个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武国纷纷来到圣唐投诚,就等着陈轩醒来后统御他们。
但是中州各国将士都想得太简单了,以为出现一个得到轩辕剑的三皇纯血后裔,中州十五国就不再征战、而是共主陈轩。
实际上十五国中除了前来圣唐投诚的那几个,超过半数以上的武国都没有奉陈轩为大夏新皇的意思。
这些统御一个国家超过千年的皇帝,岂会因为陈轩体内流淌着三皇之血就选择放弃至高权势、向陈轩效忠?xizu.org 柚子小说网
他们体内的大夏皇族血脉是不够陈轩纯正,也没有得到轩辕剑,可是他们也能称自己为大夏正统。
尽管将士们强烈抗议,各国皇帝给出的回应几乎大同小异,那就是目前还不确定陈轩是生是死,就算活下来,也很有可能根基损毁,无法再斩出当日灭杀东皇的那种剑威,这样一个废人又有什么资格成为大夏新皇?
如果陈轩还能激发出斩杀东皇的剑威,各国皇帝也许还会考虑像某几个武国那样去圣唐投诚。
于是这一年内,中州的局势先是几个损失惨重的武国投向圣唐,大大加强圣唐兵力。
七国盟约已经不复存在,还保留着较完整实力的殷商、汉澜、兀离三国,对几个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却不愿去圣唐投诚的武国继续发动战争,瓜分吞并了这几个武国。
云秦武朝和光明武朝虽然损失惨重,但是这两个武国原本就是中州十五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因此两国结盟,非但没有给殷商、汉澜和兀离三国机会,反而也趁势吞并了周边的两个武国。
之所以能这么快吞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萧河带着剩下几个臣服于他的九歌神祗趁机洗刷好几个武国的国库,带走许多修炼资源的同时杀死这几个武国不少顶尖高手,导致这几个武国彻底失去防守力量。
至此,中州势力重新划分,大战之后十五个武国灭亡九个,只剩下圣唐、云秦、光明、殷商、兀离和汉澜六大武朝。
不过陈轩听瑶瑶和琴琴说,其实除了这六国外,中州又多出一股新的势力。
那就是大战之后,中州许多修士和百姓或多或少都有身心创伤,他们听闻圣唐有一位仙音琴神,其歌声和琴声都能安抚人的心灵,于是自发的一批批涌入圣唐境内,祈求风玥的怜悯,为他们弹奏琴曲,抚平创伤。
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从百万数、千万数最终达到亿万数,全部集结在圣唐国境东南区域,自建城池、自立章法、自选城主,城中立起一座座风玥神像以及敬拜风玥的神庙,并自号国朝名字为“风朝”,每日跪请风玥来风朝担任女帝,俨然成为圣唐武朝境内的国中之国。
原本圣唐打算出兵灭了风朝或者将这亿万难民驱除出境,但是风朝除了普通百姓之外,还有大量修士和不愿跟随各大武朝的将士,这股强大的力量并不输给仅存的六大武朝多少,因此圣唐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新国度崛起。
再一个就是现在的圣唐,皇帝李龙渊做不了主,陈轩又是当初七国盟军的救世主,考虑到风玥和陈轩的关系,虞绍南等圣唐大将也就不敢自作主张对风朝出兵。
风玥并没有立刻答应风朝民众当他们的女帝,不过倒是创作了不少琴曲助这些在战争中受到极大创伤的可怜人早日恢复,也是因此尽管风玥还没答应风朝民众的祈求,却得到了他们的忠诚和爱戴。
至于风玥体内的月神,在献出最后的神力之后,这一年内没有任何异动,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自我消亡了。
另一个陈轩关心的问题就是北宫羨和简舟的去向。
据瑶瑶琴琴说,北宫羨和简舟留下来和葛洪一起帮陈轩、风玥治伤之后,两个星罗高手便飘然而去。
风玥恢复速度比陈轩快很多,大约三个月就醒来了。
陈轩则是用了整整一年,但北宫羨和简舟得知葛洪确认陈轩脱离生命危险、只是还需昏睡一段时间,两人才决定去办自己的事情。
听瑶瑶琴琴说到这里,陈轩往螣蛇之戒中注入法力,果然有北宫羨留下的讯息。
原来当日简舟和枭魂大战一场,最终简舟成功杀死那个实力恐怖的飞荆刺客首领,由此获得突破感悟,准备找个顶级灵地冲关。
而北宫羨也准备休养受伤的分身,所以暂时要消失一段时间。
至于是不是回去找自己的真身,这一点北宫羨并没有在讯息里说明。
陈轩最后关注的问题是山海界各大顶级势力对这场中州大战、以及他暴露三皇血脉是什么态度。
瑶瑶和琴琴的回答是,各大顶级势力基本不打算插手中州,因为一年后即将迎来山海界万年难得一见的超级盛事,那就是倚天万剑宗“祭剑大典”。
这场祭剑大典几乎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从中州放到东海之滨去,加上各大州域传闻陈轩生死未知,一年之后,人们也就渐渐淡忘了中州大战。
随着大典举办时间越来越近,各个州域的正道宗门以及中立宗门先后赶往东海之滨的东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