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沙朗等人安排好之后,罗信向沙朗表示歉意,今天晚上要去皇宫和隆庆帝过中秋节,明日再设宴招待沙朗等人。
沙朗等人听说大明皇帝只是请罗信去皇宫过节,一个个眼中都释放着兴奋的光芒,这说明罗信前途光明啊,只有罗信前途光明,他们才能够有光明的未来。罗信还是有些歉意地说道:
“若不是陛下亲口相请,今日一定会为你们接风洗尘的。”
“罗大人,不用管我们。而且我们一路也十分劳累了,正好我们好好睡一觉。”
“也好,今晚你们好好休息。明日我派人带着你们逛逛京城,晚上为你们接风洗尘。”
“大人,你在信中说,这次要在京城成立一个书院?”沙朗目光灼灼地望着罗信。
“是!”罗信点头道:“我尽量为沙朗先生争取一个官身。”
“真的?”沙朗激动地站了起来,他在大明奔波了多年,对大明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知道有一个官身,意味着什么。
“应该没有问题。”罗信笑道:“沙朗先生,你们先休息吧。”
罗信离开了跨院,便去见黛儿,见到黛儿正在挑选服装,见到罗信走了进来,便道:
“相公,去见陛下,我还是有些紧张。”
“有什么可紧张的?”罗信笑道:“你又不是没有见过皇上。”
“可是……”黛儿的脸上有些纠结道:“那个时候陛下还不是皇上啊。”
“那也没有什么不同,人还是那个人。”
“小钧也在吧?”罗羽仰着头望着罗信道。
“嗯。”罗信摸了摸罗羽的脑袋,点头道。
“是都快两年没有见到他了。”罗羽的脸上现出了思念之色:“不知道小钧有没有忘记我。”
“应该不会吧。”罗信笑道。
“不好说啊!”罗信小大人似的说道:“他住进皇宫的时候,才两岁多点儿,说不定已经把我忘了。”
半个时辰后,罗信一家三口乘坐着车轿来到了东安门,然后乘坐着宫里准备的轿子,向着乾清宫行去。当然罗信是没有乘坐轿子,而是和前来迎接的冯宝并肩而行。再次见到罗信,冯宝客气了很多,罗信也是笑脸相迎,仿佛上午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般。
这是黛儿和罗羽第一次来到皇宫,黛儿紧张得头都不敢抬,反倒是罗羽四下张望着,寻找着隆庆帝的儿子朱翊钧。
来到了乾清宫的正殿之上,罗信便带着黛儿和罗羽拜见皇帝和皇后。但是,还没有等到罗信一家三口跪下,隆庆帝和皇后便一起上前,扶住了他们。隆庆帝和皇后原本就和罗信一家很熟,而且更知道罗信是他们的依仗,否则不知道得受百官多大的欺负,对罗信一家也十分客气。
皇宫内吃饭,自然不会像罗信家里,大家围着一张桌子,而是分桌而坐。隆庆帝,罗信,罗羽和朱翊钧一张桌子,黛儿和皇后,贵妃一张桌子。
太子朱翊钧还依稀记得罗羽,两个小孩坐在一起,很快就勾起了朱翊钧的回忆,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罗信和隆庆帝也谈笑风生,讲述一些当初隆庆帝还是裕王时候的事情。
而皇后和贵妃那一座,对黛儿也十分客气,看来是隆庆帝叮嘱过她们,所以黛儿也很快不再慌乱,和皇后贵妃有说有笑起来。
一顿饭并没有吃多久,也就半个时辰左右,罗信便带着黛儿和罗羽离开了。如果是罗信一个人,隆庆帝还能把罗信留下来,两个人聊个痛快。说实话,这隆庆帝也可怜,登基之后,就没有一个能够和他聊天的人,也就罗信能和他聊天,但是罗信又公务繁忙,哪里有时间陪他聊?
所以,今晚隆庆帝和罗信聊得还真是意犹未尽,但是罗信是一家三口来的,自然不好强留。
回家的路上,黛儿靠在罗信的怀里,一脸的精疲力尽,罗信便道:
“让你去吃饭,怎么累成这样?”
黛儿便给了罗信一个白眼道:“那是和皇后,贵妃吃饭,紧张死我了,都忘了吃的是什么。”
罗信便轻轻拍了拍黛儿的小手道:“有什么紧张的?我看皇后和贵妃对你都很好。”
黛儿的脸上便现出了骄傲之色道:“这都是相公给争的面子。”
“父亲,小钧还记得我。”身旁的罗羽不甘示弱地说道。
“嗯,为父看到了。”
第二天。
罗信安排陆元带着沙朗等人去逛京城,自己则是前往内阁。今日内阁照例要开一个会议,罗信走进房间,便感觉到了气氛有些怪异。只是略微思索一下,就知道是做完和皇上吃饭的事情传了出来。
人红遭人妒!
罗信也不在乎,稳稳地坐在那里。如今徐阶离开,高拱没有了敌手,此时的罗信确实是需要隆庆帝的支持,他要求的不高,只是不想高拱插手工部改革。如今看来,昨夜的一顿饭,还是有些效果。
不过,副作用也很大。整个会议期间,高拱没有询问罗信一句话,在往常的会议中,高拱多多少少地会征求罗信一下意见,但是今天却没有。
“这老高的心胸还真是狭窄啊!”
罗信摇了摇头,却不在意。反正会议上也没有提出关于工部的丝毫事情,看来高拱虽然对罗信嫉妒,有意地排挤打压罗信,但是却也不去碰罗信的东西。
但是,高拱不搭理罗信,最后罗信却是开口了。他提议将要建立的书院,名字定位工院。这样的小事,高拱自然不会脑残地去反对,所以瞬间便通过了。
散了会,罗信也不做逗留,便立刻前往工部。如今正是工部改革的准备阶段,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罗信去拿主意。
如今沙朗等人到了,三大营监军的事情解决了,罗信便将精力全部放在了工部的改革上。而工部原本就都属于罗信分管,高拱也说不出什么,而且高拱见罗信摆出一副根本不参与高拱掌控内阁的事情,只是将精力投入到工部的改革当中,便也明白了罗信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