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论功罪

袁崇焕听说追击队伍被阻击也无可奈何,想请毛文龙的人回来也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只得命令追击部队大力进攻,不过这些家丁精兵都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如何能舍命,阵前动静倒是挺大,但后金阻击的军阵仍然纹丝不动。

不过袁大督师直属督标的四门佛朗机炮大放异彩,在和敌方的大炮对轰中丝毫不落下风,因为买的有大员产定装弹,后金阻击兵力设置的几个简陋工事,在大强度的轰击中逐渐被破坏,给予阻击兵力一定的毁伤。

而殿后军总指挥岳托也有了一些经验,他在后面的两里地外又建了第二座简单的堡垒,然后在一个黄昏时分把第一个堡垒的兵力撤下来,而后面的手法也是一样,这样的梯次防御竟然拖了追击部队半个多月的时间,从而让所有的辎重和人口顺利的通过了长城上的各个关口。

当接到黄台吉让他全面撤退的命令时,他如释重负,率领殿后军几天之间撤得干干净净,只留下追击大队大眼瞪小眼。

追击部队也发力起来,然后顺利的收复遵化县城和各大峪口,最后顺利封堵长城上的重要隘口,完成了此次的战略目标。

后金此次的破关,给明朝一记承重打击,京师左近几十个县遭遇荼毒,攻破县城四座,还有张家湾的漕粮仓库,给京师造成严重的粮食和物资供应危机。

而被后金军掠夺走十几万人口,还有大量的财物和物资,当地百姓流离失所,产生的流民不计其数,最麻烦的是,明朝官府还没有足够的物资对这些人进行赈灾,历史上冻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不过现在就好多了,由于社团这边做了大量的准备,各处流离失所的百姓得到很好的救治,不过他们的代价则是签署了大量的贷款协议,然后将漂洋过海前往遥远的大洋彼岸开拓还债。

后金军队完全退出关外以后,时间已经进入公历的三月份,大沽河已经开河,酝酿了一冬的大沽港立即繁忙起来,今年是尤为热闹。

在外海等待的社团船只一窝蜂的涌进来,拉走一船又一船的移民,他们的目的是白翎岛,现在社团财大气粗、实力雄厚,刘星林动员了几百艘船只,甚至把北美移民的船只都调过来一部分,就为了在这个时间窗口抢出大量的移民出来,西岸社委妥妥的想落袋为安。

而联军更是布满了整条运河航线,全力保证移民秩序的正常进行,由于和毛文龙以及神行军有分肥方案,神行军的官兵干起活来也十分卖力,有联军的军力威胁,各个想要捣乱的势力也得掂量掂量。

朝廷的各路大员最近也忙得不可开交,主要是各项推卸责任以及相关责任人的罪责,建奴军力退出长城,让崇祯皇帝和各路大臣心里都放下一块大石头,不过接下来崇祯皇帝想起此事的前因后果,也不禁怒火攻心。

刚登基时,由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牛皮,让崇祯皇帝给予他极大的权力,也有极高的期望值,但是这一次后金入关,一下子把所有的希冀给打破灭了,剩下的是对袁崇焕深深的失望和被蒙骗的感觉。

而袁崇焕也知道此事难了,在战事完毕后,他安排好军中事务,便撤去自己的仪仗,以布衣待罪之身,轻车回到京师,叩见崇祯皇上,认罪伏法。

袁崇焕这样的态度,倒让崇祯皇帝对其产生了好感,他也没有苛待他,只是将其入诏狱关押,好吃好喝的供着,不过对勤王的各路兵马就得各项安抚了。

袁崇焕的事情,崇祯皇帝则交给内阁和朝堂进行议罪,一时间,各路御史轮流发言,袁崇焕的各种罪行也被罗列出来。

不过由于袁崇焕没有擅杀毛文龙,也没有得罪毛文龙背后的势力,而且崇祯对阉党的清算比历史上轻得多,现在朝堂派系众多,各种声音也多,所以对袁崇焕的声讨比历史上轻得多,朝堂大有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思。

而崇祯皇帝阅览袁崇焕的议罪书时也不禁直皱眉头,这里都是一些“指挥失当、用人不贤、浪费军资、揽权太甚”等鸡毛蒜皮的事情,就这些事情,连弄一个革职查办都觉得重了。

可是,这么严重的建奴破关事件可是明朝破天荒的大事,也就是英庙爷时期的“土木堡事变”可以媲美,这还发生在自己这个皇上刚登基没多久的时间,这不是“啪啪”打脸么?

现在崇祯皇帝非常纠结,有心想让袁崇焕承担责任,那肯定是要论死的,不过袁崇焕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似其他的官员油滑,是个干事的人,把他处死了,往后谁能真心实意给自己干事呢,但是不处死,这么大的事情,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啊,往后建奴再破关,又该怎么追查责任呢。

而且此次事情太大条,朝堂肯定要来一场大地震,可能造成朝局不稳,对自己的威信可是一个大大的削弱啊。

所以一连几天,崇祯皇上都不发一言,好像此事根本没有发生一样,与其平时的勤政努力简直判若两人。

好在朝廷内还有能人,内阁的阁老温体仁很懂皇上的心思,暗示自己的门生:担任科道言官的钱象坤给皇上呈送了一篇上疏,一下子改变了问题的性质。

这篇上疏的意思就是建奴在这次破关过程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各路勤王大军的进攻下仓皇逃窜,损失惨重,并且涌现出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将领,如毛文龙、祖大寿、满桂等人,尤其是毛文龙,以区区三千余兵力,使得敌酋黄台吉闻之丧胆,吓得赶紧狼狈逃窜,还被撵着屁股追击,虽然各地小有损失,终归是国朝的胜利。

给崇祯皇帝也带了高帽,云当今皇上高屋建瓴,利用敌酋轻敌冒进,调动各处资源执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磨盘战术”,把京师城下变成血肉磨坊,重创了敌人的军事力量,虽然自己也略有损失,但这就是国力消耗战必须承受之代价,将来建奴只会慢慢的虚弱下去,胜利指日可待。

这一篇宏文大论,把崇祯皇帝都气乐了,这颠倒黑白的本事,让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简直看不过眼,真想把这个叫钱象坤的御史抓过来看看他的眼珠子是怎么长的,尽睁着眼睛说瞎话。

不过自己仔细琢磨琢磨,想来想去,这篇文章避重就轻,竟然说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首先是对自己的面子大有裨益,其次是能迅速的稳定朝局。

于是召集内阁几位大佬,捏着鼻子厚着脸皮把这一封上疏转给他们讨论,这一帮人也是老成了精,顿时看到了其中的妙处。

首辅韩爌更是万般乐意,历史上他就是因为后金破关而引咎辞职的,这个锅太大,光袁崇焕一个人背也背不动,救他就是救自己啊,当即大喜,“此文独辟蹊径,一针见血,道出此次争战的得失,真乃宏文是也。”也顾不得文中夸赞的毛文龙,还是自己以前的弹劾对象呢。

温体仁当然赞同,这事他是始作俑者,上下都心知肚明,如果此事成功,当简在帝心,就算不成,也混个好人缘,真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啊。

唯有次辅李标不太乐意,这韩爌的首辅下去,就该自己上台,但此事事关皇上的颜面和太多人的利益,自己如果从中作梗,当这个恶人,可能连次辅也当不成了。

一旦达成统一的意见就好办了,几位阁老的门生遍布朝堂,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后讨论便开始了,各种上疏如雪片一般涌向崇祯皇帝的龙案,全是这次战争得失的评论:什么建奴经此一役,军力大损,灭亡指日可待;什么皇上高屋建瓴,朝廷运筹帷幄,以国力煎熬建奴;还有赞颂毛文龙新战法的评论,以火力对野蛮,从此不惧蛮夷云云,朝廷真有能人啊。

崇祯皇帝看罢非常开心,还真为自己的运筹帷幄高兴起来,由一名中二少年慢慢的向一名厚脸皮政客转变,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经过几番来来往往的酝酿,还有私底下的勾兑,决定先给本次几个耀眼的新星加封褒奖,出尽风头的毛文龙已是武将中的最高品,只得被加封为最低等的子爵勋衔,并且荫其长子为锦衣卫千户官,并会被当今圣上召见,于平台问对。

而祖大寿和满桂、麻登云、黑云龙等武将,也因功加封,不过是些赏赐而已,连蒙荫也没有,也就是告诉他们,朝廷并不认可你们的表现,你们的表现比人家毛文龙差远了。

不过这几个武将也知道自己是跟着毛文龙沾光,要不冲他们的表现,治一个畏敌不前的罪都是轻的,这次能够顺利脱身就好了,好歹还有兵将们的赏赐,梳理各地方也得了不少的实惠,兵将们也能高高兴兴的返乡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