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谋高丽

谈话结束,并不代表事情就结束了。

相反,忙碌才刚刚开始。

朱标带人对新税法进行最后的完善,同时开始研究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细节问题。

陈景恪自然也没办法置身事外,每天都被拉过去一起探讨。

眼见没办法躲清闲,他就将朱雄英也拉了过来。

美其名曰好好学习。

啧,好兄弟就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把朱雄英恨的咬牙切齿。

洪武十八年就这样过去。

新一年皇帝率领文武百官,祭祀了苍天、宗庙以及新建立的圣贤庙。

并且要求朝觐的各藩属国使节,全部去祭拜圣贤庙。

还将此事定为永例。

以后凡藩属国朝觐,必须先去圣贤庙祭拜华夏先贤。

这相当于是承认了他们的华夏身份,各藩属国自然非常乐意。

陈景恪今年是少不了应酬的,毕竟身份不一样了。

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一窝蜂的登门送礼。

有些他可以不理,有些必须亲自接待。

不过还好,有福清帮他出谋划策,省去了许多麻烦。

但总的来说,今年依然是他过的最累的一个年。

新年刚过完,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下达了一个命令。

清查人口和土地。

“此事由晋王负责,户部协助,国子监负责丈量,其他各部门必须配合他们工作。”

“若有敢怠慢、阻挠者,严惩不贷。”

同时还下达了一条命令,傅有德替晋王坐镇山西,耿炳文坐镇陕西。

此令一出满朝文武皆心中一凛。

清查人口和土地,此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大家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每年户部都会统计一次数据,但这次统计具体是什么情况,大家心中都懂。

很明显,这次皇帝想要的是一个真实的数字。

否则也不会派晋王负责,晋王朱棡是什么人大家可太了解了。

杀起人来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让他负责,就是冲着杀人去的。

还命国子监丈量,这是为了杜绝地方官吏和大户勾结作假啊。

事情大了啊。

大家都很清楚,私底下隐藏的人口和土地不在少数。

这要是查下来,恐怕不少人性命不保。

但没人敢反对此事。

盖因掌握人口和土地数据,是很正常的行为。

谁反对,谁就是心中有鬼。

不过还好,接下来朱元璋又做了补充:

“若有隐瞒人口土地者,限期主动上报衙门,可免于处罚。”

“若被朝廷查出隐瞒不报,严惩不贷。”

文武百官这才松了口气,还好,皇帝给大家留了余地。

不过心中难免又有些好奇,这不是皇帝一贯的行事风格啊。

以前那都是一通杀杀杀,现在竟然肯给人机会了。

众人立即就想到了朱标。

莫非是太子求情了?

想来十有八九是了,除了太子还有谁能劝得动陛下呢。

皇后倒是也能劝得动,只是她老人家一般是不插手政务的。

除非是事情闹大了,群臣主动找她求情,她才会出面。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太子了。

太子殿下果然宽仁啊。

户部。

看着正式下发的命令,曾泰叹了口气。

上次问皇帝要了一大笔钱,帮助国库度过难关,获得了朝野的一致赞同。

本以为自己可以荣退,没想到啊。

皇帝突然来这么一手。

不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都归户部管辖,此次清查必然是以他们为主的。

而干这个活儿,是会遭人恨的。

自己想要光荣退休的想法,看来是不可能了。

邱广安看着自己的上司,心中充满了同情。

这位尚书的任期,堪称波澜壮阔。

从他上任,朝廷就开始了接连不断地变革。

宝钞改革、军改、政改、黄河改道等等,每一样都需要户部配合。

很多甚至就是户部主持的。

为了完成这些变革,他可谓是殚精竭虑。

这三年肉眼可见的苍老了许多。

虽然大家私下都喊他曾老抠,但心里对他充满了尊敬。

本以为变革完成,可以缓口气儿了。

结果皇帝突然又要清查人口和土地,这是要把曾尚书往死里用啊。

不过想到自己的处境,邱广安心里的同情又变成了苦涩。

尚书一般都是遥领,负责和皇帝沟通的,真正负责具体工作的是左侍郎。

所以这三年他的日子也不比曾泰好过。

这一次清查人口和土地,他也难逃骂名。

“哎。”想到这里,他也重重叹了口气。

皇帝真是,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就不能换个人吗?

听到他的叹息声,曾泰忍不住笑了起来:

“广安呐,年轻人别整天愁眉苦脸的,四十岁的户部左侍郎,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

邱广安苦笑道:“您老不也唉声叹气的吗,这感觉屁股下坐着的不是左侍郎椅子,是火山口啊。”

曾泰意有所指的道:“你真不想背负这个骂名?”

邱广安心下一喜,说道:“您老有办法?”

曾泰恢复了户部尚书的从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

“办法多的是,老夫随便给你指派个差事,就能让你置身事外,但伱确定要这么做吗?”

邱广安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慷慨激昂的说道:

“正值朝廷用人之际,我岂能因为区区骂名就退缩。”

“我必将全力辅佐晋王,完成人口和土地的清查工作。”

曾泰笑道:“这才对吗,陛下雄心勃勃欲要开创盛世,瞻前顾后之人又岂能入得了他的眼。”

邱广安除了苦笑还是苦笑,想入皇帝的眼,可太难了啊。

但在骂名和前途之间,他依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曾泰突然感慨道:“我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坐了三年半了。”

“如果能做满今年,就足足四年半。这在咱们洪武朝,也找不出几个。”

邱广安恭维道:“此乃尚书能力出众,深得陛下信赖。”

曾泰摇摇头道:“什么能力出众,不过是陛下看我办事还算尽心,才给予此殊荣罢了。”

“只可惜我年龄大了,最近总感觉精力不济。”

“本来想近期请辞的,可陛下要清查人口和土地。”

“值此关键时刻,我岂能一走了之,只能勉力为之。”

邱广安有些搞不懂,他为何要没头没尾的这番话。

可对方是上级,他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敷衍道:

“曾尚书万万不可,户部离不开您啊。”

曾泰只是笑了笑,没有理会他的话,而是说道:

“但等到人口和土地清查完,我是定然要请辞的。”

说到这里,他目光盯着邱广安,说道:

“我请辞之时,会向陛下举荐你接替我的位置。”

这也算是官场的规矩,前任如果是荣退,是有资格举荐接班人的。

当然,仅限于荣退。

至于皇帝采不采纳,谁都不知道。

但皇帝定然会将被举荐人,纳入考察名单的。

这就是机会。

“谢曾尚书厚爱,下官实不敢当。”

邱广安心中一喜,但作为政治老鸟,他也提高了警惕。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曾老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曾泰岂能不知道他心中的疑惑,笑道:

“我也是户部的一份子,户部好了,我就算赋闲在家也有光彩。”

“你的能力我是认可的,人品也信得过,举荐你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要求,就是希望日后你能照拂一下我的后辈。”

邱广安自然不会全信他的话,不过也没有在质疑,而是做出一副感激模样道:

“曾尚书说的哪里话,这三年多亏您关照……”

“就算你不举荐我,遇到您的后人,能帮我的也一定会帮的。”

曾泰笑道:“我是信得过广安你的……这次清查人口和土地,会得罪许多人。”

“但也正是你表现的机会,只有将此事做好了,才更有可能入陛下的眼。”

邱广安心道,全是废话,这谁不知道。

话说,这曾老抠不会是给我画大饼,让我往前冲吧?

曾泰继续说道:“不过骂名背多了,也影响你升迁。”

“所以这一次你不能太高调。”

“默默的把事情做了,有什么事情就往我身上推。”

说到这里,他开玩笑一般道:“你不会认为,我是想抢你的功劳吧?”

邱广安自然不会这么想,这个功劳可不好领,甚至很多人避之不及。

曾泰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功劳我领骂名我背,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机会给你。

这是标准的扶一程。

“尚书说笑了,下官怎么会做此想,感谢您都来不及呢。”

“若有朝一日真能如所想,广安绝不敢忘您的大恩。”

——

出了户部衙门,邱广安就约了陈景恪见面,将此事大致讲了一下,并询问他的看法。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对方的意思,就是问自己支不支持此事: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可不好坐啊。”

“接下来几年面临的情况,会更加的复杂。”

不好坐,就是有机会呗。

邱广安心中一喜,正色道:“为国效忠岂能言艰辛。”

陈景恪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给他任何保证。

没必要,也没办法给予任何保证。

回宫之后,他也没有将此事告诉朱元璋。

自己身边时刻有老朱的人盯着,俩人见面的事情他肯定已经知道了。

如果老朱觉得合适,肯定会让邱广安当的。

如果他觉得不合适,自己去游说,反而会让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这是默契。

不过说起来最近他也是真没闲着,除了和朱标一起完善新税法,还要抽出时间去研究高丽的情况。

朝鲜这一块土地,自古以来就和中原有很深的羁绊。

尤其是在文化上,和中原更是一体。

双方的羁绊深到什么程度呢,全世界都一直将其视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马关条约》第一条,就是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只不过为了政治需要,在教科书上将这一条给删除了。

之前朱元璋和朱棡说要打辽东,陈景恪就寻思着,能不能趁机将高丽给打下来。

所谓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事儿。

不过打高丽也没那么简单,眼下要考虑是否适合。

别到时候羊肉没吃着,还惹一身骚。

越研究他就越觉得,现在是打高丽的最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就难了。

不过想打高丽,还需要做一番准备,今年就有点不是那么适合出兵了。

将自己的想法理清,他就连忙去找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正和徐达、冯胜、蓝玉等人,商量攻打辽东的具体方略。

得知他的来意,就对众人说道:“先别讨论了,此事可能要有变故了。”

众人都有些惊讶。

他们都听到了,方才孙福过来通报,说是陈伴读求见,对辽东之事有一些新的想法。

可就因为这么一句话,连什么原因都没说,就能让皇帝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陈伴读对皇帝的影响力,竟然大到这种程度了吗?

蓝玉除了震惊,比别人又多了欣喜。

陈景恪是铁杆太孙党,和蓝家关系莫逆,他越厉害对蓝家自然就越有利啊。

徐达则并不意外,唯一想不到的是,皇帝这么快就决定让陈景恪走上台前了。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也很无奈。

按照原本的计划,等到朱标登基了,朱雄英年龄再大几岁开始站出来,再让陈景恪走到台前。

但朱标的身体突然出问题,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

朱雄英要提前站出来,承担本该朱标承担的责任。

陈景恪作为他最得力的助手,自然也要提前站到台前。

眼前这些人,都是老朱最信重的大臣,让陈景恪站出来展示一下才华,获得这些人的信任。

有助于以后的工作。

陈景恪得知老朱不是私下见他,而是让他当众述说自己的见解,也是有点懵。

等清醒过来,就忍不住兴奋起来。

当着这么多大佬展示自己的才华,实在让人无法不激动。

深吸口气,他迈入大殿。

和众人见过礼之后,朱元璋开门见山的道:

“说吧,对辽东之战,你有什么想法?让诸卿也一起听一听,参谋一下。”

陈景恪也没有客气,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口说道:

“我以为,今年不适合出兵辽东。”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