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放心,不要三年,臣一定让他们哇哇叫!”
大宋的士大夫,向李迪这样允文允武的可不少。
本来他还觉得这次回来给赵祯教书,太过轻松。
没想到赵祯早就给他准备了一份大礼!
到时候这羽林卫外出,还不得尊称他李迪为一声老师!
此时,慈元殿中,王迪的咆哮都快掀翻房顶。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衮服乃是天子正服,娘娘虽然为皇太后,权摄军政,但是想要着衮服祭祖,这绝对与礼不和!”
“哼,如今太后总摄国政,祭祖之事本就当以天子之礼而行,又有何不可?!”
当刘娥抛出自己的条件的时候,王钦若和王曾就再度吵了起来。
“王钦若,老匹夫,你简直就是奸佞之臣!当年撺掇先帝封禅,如今又鼓吹太后着衮服,你心里可有礼义廉耻二字!?”
王曾脸红脖子粗,直接开喷了。
要想刘娥承认潘惟熙是谋逆,就必须同意她穿衮服祭天祭祖。
这件事,在王曾这种视礼仪为律条的细节控面前,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曹利用则是觉得,只要三衙中,殿前司掌握在官家手里,区区一件衣服,算不得什么。
所以曹利用没有说话,既不赞同也不反驳,倒有点像看戏的意思。
吕夷简开始琢磨了,刘娥想要穿衮服,那么必然会在气势上盖过赵祯一头。
而且祭祖这样盛大严肃的场合都穿衮服了,以后其他不重要的时间,是不是也能够穿天子服饰了?
这当然是刘娥的政治野心,但这个野心能够延伸到哪一步,还需要后续博弈。
政治不就是在进进退退之间,完成自己曲折而又隐晦的目的。
刘娥的沉默,表示了她的决心,绝不退让。
这个事情继续僵持下去,对谁都不好。
所以,他站了出来。
“臣倒是觉得,此次李迪回京,只是给官家授课有点荒废人才,不如拜为参知政事、户部尚书!?”
本来讨论着赵祯出宫,斩杀潘惟熙的事情,吕夷简突然冒出一个李迪。
看似突兀,其实就是利益交换。
王曾脸色急剧变化,这可没法再往死里喷了。
大宋的权利,掌握在政事堂和三司,六部的事情都被政事堂、三司、提刑司瓜分了,形同虚设。
所以将李迪提为户部尚书这个虚职不算什么,但是参知政事就不一样了。
那是能够参与票拟的副宰相,以今天赵祯与李迪寇准的恩情,相当于往政事堂中,塞了一个赵祯的人。
对于赵祯而言,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哪怕是聪明稳重如王曾,一下子也难以决断了。
一件衣服换一个副宰相,当然是划算的。
但是帝王权威,赵祯能否割舍?
最后想来想去,王曾还是跟着自己的脾气来。
“不行,天子衮服是底线,绝对不能突破!”
“太后如今行使皇帝职权,衮服谒庙,理所应当。”
王钦若也是寸步不让。
但是却没有先前那么咄咄逼人了,不过筹码这种东西,吕夷简给了她一个思路。
“寇准毕竟为国操劳多年,这次回来的名位一直在争论,吾以为可为太傅!”
大宋的官场就是这样,一个职位可以来回折腾半个月,最后全盘推翻。
“就怕太后身穿衮服祭天敬祖的做法,将难以面见祖宗。”
王曾的反驳再退了一步,但这话却让刘娥没法反驳。
她穿着衮服祭祀赵家的祖宗,是有点打脸的意思。
场面再度进入尴尬!
从法礼上,刘娥会抗争。
但是从感情上,刘娥也有与吕雉武则天不一样的一面。
那就是真宗确实真心待她,她也的确比武则天更有人情味一些。
从刘娥自己的愿望,她既然垂帘听政多年,工作甚至都不输真宗,自然也不愿意输给帝王。
同时也希望借着这个事情,试探一下朝臣的底线,赵祯的态度。
吕夷简皱着眉头想了想,建议道。
“娘娘可以可以修改衮服的配饰,降低其规格,这样既能衮服祭天,也能打消朝臣的疑虑!”
这种大事,虽然他们几个当权者算是内定,但是朝堂之上,定然还是要经历一个风波的。
只是有他们几个宰执弹压,不会出大的问题而已。
“臣觉得此事,应该请示官家决断!”
最后王曾,还是提了一个要求。
衮服之事,还是让赵祯来决断。
“可!”
刘娥情绪复杂的点了点头,虽然现在军国大事的印章由她掌管,但是赵祯的影响,已经扩散到朝堂了。
很快,赵祯的回复就来了。
可!
朱楼中,寇准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化作一声无奈叹息。
哪怕是他亲自上场,也不见得能够争取到更好的结果了。
现在大宋需要平衡,哪怕他觉得刘娥衮服祭祖,也在吕夷简的建议下,不那么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