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文能挥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新的视频在巨幕中开始播放。

标题出现:

【文能挥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南宋武力值最高的文人——词中之龙:辛弃疾。】

“大爱稼轩先生!”

“真正文武双全的人物!”

“稼轩先生一直是我偶像!”

“……”

密密麻麻的弹幕,展现着诸多网友对辛弃疾这位词中之龙的敬仰。

各种赞誉之词不断在巨幕中出现。

南宋以前历朝历代的许多古人,看到如此景象,不禁对这位名为辛弃疾的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根据他们观看巨幕的经验,能得到后世之人如此尊崇的,都是非同凡响之人。

北宋哲宗位面。

“词中之龙!好高的评价!”

苏轼感慨道。

他的目光一直看着巨幕,想知道此人为何能得到后世之人如此高的评价。

【辛弃疾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的山东。】

【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这个少年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从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根据当时形势,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劝耿京接受南归。】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耿京命辛弃疾和贾瑞等人南下奉表南归。】

【就在辛弃疾与南宋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的时候,叛徒张安国率人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金朝。】

【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闻讯,率五十人传入金军大营,在五万金兵中生擒张安国,并闯出重围,南下归宋,在临安城将张安国公开斩首。】

巨幕中,在激昂的BGM中,开始播放辛弃疾带兵冲营的影视剪辑。

“五十人闯五万人大营,还生擒叛徒,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他在马上单手擒拿的张安国,猛得一笔。”

“去病,弃疾,敢叫这样名字的,都是狠人。”

“活捉的难度可比斩杀大多了!”

“穿着金军的衣服进去的,有勇有谋!”

“这么猛的将军,最后居然是以诗词留名后世,哎。”

“辛弃疾:写诗只是副业,打仗才是主业。”

“文能跟你讲道理,武能跟你讲物理的真男人。”

“君子六艺的典范。”

“……”

大秦位面。

嬴政开口赞道:“好一员猛将!”

大秦以军功立国,他自然是欣赏这种勇猛之士。

大汉武帝位面。

策马扬鞭的霍去病看着巨幕中挥剑杀敌的辛弃疾,满眼赞赏,

“我叫去病,你叫弃疾,真是有缘,可惜我们不在同一时代,否则我们定然会是好朋友。”

少年战神,眼光很高,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他的欣赏。

他不知道的是,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他的铁杆粉丝,才为辛弃疾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大明位面。

朱元璋叹了一声:“辛弃疾此人,确实是难得的文武全才,可惜时运不济,未逢明主。”

他读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与诗词。

曾经,他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拂晓行军诗》,其中,“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这句就是化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在其余历朝历代的位面,还有不少人在感慨。

南宋以前的,为辛弃疾的勇猛而惊叹。

南宋以后的,却为辛弃疾的一生不得志而遗憾。

【经此一战,辛弃疾名震天下。宋高宗任命作为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那时,他二十三岁】

【三年后,二十六岁的辛弃疾先后向朝廷上书《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九议》、《议练民兵守淮疏》、《详战》等诸多抗金方略。】

【然而,在南宋朝廷偏安成风的情况下,他的满腔热忱并未引起皇帝的重视,他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恢复中原大计如石沉大海,这使辛弃疾陷入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中。】

“有一说一,辛弃疾的《御戎十论》很厉害的,先取山东,再拿下河北,避实击虚,然后一口气收复中原,老朱后来统一北方的时候,就是先打的山东。”

“哎,南宋朝廷真的是一言难尽!”

“辛弃疾要是生在汉唐时期,必定能做出一番成就!可惜了!”

“是啊,出生在南宋,是辛弃疾最大的不幸。”

“可惜宋皇非汉武!”

“良将未逢明主,真是不如意啊!”

【一路宦海浮沉,辛弃疾在平定茶商军之后,成为封疆大吏,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正是这段时间的一个元宵节,辛弃疾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青玉案·元夕》。】

巨幕中出现这首词,配乐响起,一道磁性的男声开始饱含深情地朗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美的词!全词写得太生动了!”

“从景入人,无不美得让人泪流满面,意境太华丽了!”

“铁汉柔情,最美的元宵词,那位在灯火阑珊处的佳人,必定是美丽无比。”

“这首词不是写爱情,而是比喻国家,他寻找的佳人,既是孤独的自己,也更是遥远的旧都汴京。”

“我语文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也说不是写爱情的。”

“这词可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者原来的意思,一个是后来者想象的意思。”

“从辛弃疾的原意来说,肯定不是写爱情的,他这时候早就结婚生子了。”

“最后一句简直是绝了!惊艳千年!整首词的灵魂。”

这首词一出,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无不击节赞赏。

尤其是柳永、晏殊等婉约派的大词人,更是赞叹不断。

【1172年春,辛弃疾被派到滁州当知州。当时的滁州十分破败荒凉,一片废墟,物价昂贵,物资匮乏。】

【在滁州,辛弃疾在此展现出卓人的治理才能,他通过降低当地税率,招募流散的人回乡,组织种植荒地,减免商人赋税,修建酒楼等手段,很快让滁州变得繁华。】

【除此以外,他积极训练民兵,时刻关注金人情报,就此,他作出惊人的论断: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见《论亡虏疏》)】

【翻译一下就是:金国最多60年之后肯定会灭亡。等金国灭亡之后,南宋的忧患才真正来到,这个忧患就是蒙古人,可惜朝廷并不相信他的判断。】

【而我们作为后世人都知道,金国灭亡于公元1234年,时间与辛弃疾预测的相差无几,足可见辛弃疾的眼光之准。】

【1175年,南宋发生了“茶寇内乱”,朝廷无力平定,便派辛弃疾去围剿,辛弃疾又凭借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不出三月便平定了这场内乱。】

“全才啊!治理地方、带兵打仗样样精通,果然写词才是副业。”

“这是南宋真正的六边形战士啊!”

“辛弃疾这是真能干,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可惜没人听他的《美芹十论》。”

“南宋朝廷要是重用他,说不定真有机会恢复中原。”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有如此人才都不重用,这南宋一朝,难怪会赢弱不堪!”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此人确有大才!如果放在我大唐,朕必定会重用!”

除他们两人之外,还有很多英明的帝王都有同样感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