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636章 广德盛世

广德二年四月,豫楚新兵练成。

五月,九千新兵编制成军,是为帝国第十三兵团(因其军旗图案为一把利剑,俗称黑剑兵团)。

六月十八日,太上皇离开堆积成山的奏章,暂别三十后宫佳丽,于百忙之中亲临武昌,为十三兵团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辰时初刻,朝阳升起,六月江城,热气蒸腾。

武胜门城楼,甲胄环立,一面黑龙大纛迎风烈烈。

视野所及,皆是飘扬的黑剑军旗。

步炮骑三大兵种排成一道道严整队列,掷弹兵火铳兵站在靠近城楼的位置,接着是炮兵骑兵,长枪兵炮兵刀盾兵排在后面,最后面是辅兵和工兵。

刘招孙望着军容严整的军队,又看了看黑剑旗下陈列的新式火炮,工坊主事雷先明在旁介绍各种新式武器。

触景生情,热泪盈眶:

“武定元年,长枪兵还是军队核心,现在换成火铳兵掷弹兵了,日新月异,日新月异。”

总训导官森悌递来喇叭和讲稿,刘招孙接过喇叭,清了清嗓子。

瓮城上下寂静无声。

上万双眼睛望向黑龙大纛。

“十三兵团的战兵们!你们来自河南、湖北,还有其他省份。朕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每个人,都经过了层层选拔,严酷训练,今天才站在这里,你们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汉!”

近万战兵发出山呼。

“大齐万岁!太上皇万岁!”

刘招孙扬起手臂,呐喊平息。

“大齐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过去二十年,齐军立下赫赫战功,打败一个又一个凶残的敌人!大齐以武立国,你们,是帝国中流砥柱!”

森悌举起手臂,带头高呼:

“大齐万岁!太上皇万岁!天佑大齐!”

山呼海啸。

“天下平定,不过,还有很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还在受苦。你们是农户、工匠、纤夫的子弟。你们吃的,是老百姓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用的,是工坊纺织出来的衣服!吃水不忘挖井人!”

“今天朕赐这面黑剑军旗,是要让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要忘了那些为帝国死难的先驱!第十三兵团的全体将士!”

刘招孙拔出佩剑,指向南方,振聋发聩道:

“去江南,去战斗!无论战斗多么残酷,无论敌人如何凶残。战斗,战斗!一息尚存,都要战斗!用你们的剑,为帝国,开辟更多的土地!让老人不再受冻,让孩子不再挨饿,让姐妹不再受辱!”

黑剑兵团满员编制两万七,第一批招募九千人。

九千人是从河南、湖北、辽东等地共计九十万应征青壮中层层遴选而出,可谓百里挑一。

新兵都入过学堂,会写自己名字,军官全部为初级学堂毕业,认识至少三百个常见字。

伍长以上军官具备一定识图能力,旗队长以上军官能简单制图。

和其他兵团定位不同,十三兵团从筹备之初,就是作为齐军对外宣传的窗口所用,派驻南方几个重要城市,如苏州、泉州、广州等。

新军中汇集多支帝国精锐,人数约有两百人。

其中包括,参与浑河血战的第一兵团第二营一部、参与北京保卫战的第三兵团第四营一部,以及击杀李献忠麾下大将刘宗敏的第五兵团第三营一部;登陆倭国,横扫九州的第八兵团第一营一部·····

禁卫军将官黄忠先担任兵团主官。

黄忠先,籍贯河南,是万历四十七年的纤夫兵,从火铳兵一步步拼战功走上来的。从浑河血战到南征残明,大小百余场战斗都有参与,在新生代军中颇有资历。

副官刘子才,籍贯杭州,早先是邓起龙麾下镋钯手。萨尔浒战后追随太上皇,泰昌元年担任开原中军卫队卫兵,护卫刘招孙,此人和张潮是好友,一直留在禁卫军。

总训导官陈代美是均州知县,太上皇见此人办事稳妥,可堪大用,就把他从知县位置调入军队。

第十三兵团下设三个营,各营两千人马,警卫营有三千人。

各营营官是武定元年后起来的新秀,营训导官是辽东学堂抽调来的学生兵。

新兵团操典、训练、武器,与主力兵团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是军旗,第十三兵团军旗画着一把黑色长剑。

黑剑含义不言而喻。

用手中的剑,为帝国开辟更多土地。

六月二十日,第十三兵团首批八十名夜不收,由副官刘子才率领,经瓜州入江南,进入驻地。

七月一日,第二批三百名掷弹兵由吴淞口经松江府,进入太仓,接替第八兵团防务。

第八兵团第一营完成交接后,前往浙东进行登岛模拟训练,为东征倭国做准备。

七月二十日,第十三兵团主力一万五千余人(包括七千辅兵),全面接管苏州、太仓、松江等地,清丈亩在江南各府县全面铺开。

八月初,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少保乔一琦病危,已到弥留之际。

太上皇命御医全力救治。

八月初三日,刘招孙携刘堪,两宫太后,文武大臣勋贵宗亲数百人,往南京朝天宫祈福。

他已失去康应乾,乔一琦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挚友。

他跪在真武大帝神像前,涕泪横流,一边叩首,一边疯狂念诵经文,只求真武神能让乔大嘴多活些时日。

八月初五日申时二刻,乔一琦于南京病逝。

受太上皇影响,各省官员纷纷设坛为乔阁老祈福。

乔一琦德高望重,与人为善,除了嘴巴大点,没什么缺点。

他是个好人。

乔阁老病逝的哀诏传到杭州。

杭州府城也和其他地方一样,在城西孔庙设立祭坛,官民纷纷为乔阁老守灵,是谓“哭庙”。

八月八日、九日,以倪用宾、今人瑞为首的一批生员聚于孔庙为乔阁老“哭庙”。

随后,诸生向杭州知府江国治进呈揭帖,诬告督查吕维初贪赃枉法,盗卖常平米仓米千余石并分摊到各户补齐。

吕维初是张允修得力干将,两个月前,被张经略派来杭州,推行清丈亩。

在第十三兵团进驻杭州前,吕督查在杭州的事业步履维艰,死了几个手下,自己也差点被人弄死。

直到黑剑兵团派来一千战兵,进驻杭州府城,形势才得以好转。

报仇心切的吕维初,立即对豪强催征赋税,对拖欠赋税的缙绅严刑拷打。

这就是杭州“哭庙案”的导火索。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天,杭州一部分前明朝的进士、举人、贡监生员(共计共计五百一十七人),聚集到府城孔庙痛哭流涕,哭完之后开始辱骂新政,焚烧黑剑军旗,最后裹挟上千百姓,冲入知府衙门,将十几名值班的官吏活活打死····

知府江国治快刀斩乱麻,请求驻军将暴民生员全部逮捕。

邻近府县生员缙绅有样学样,跑到孔庙又哭又闹,攻讦张允修属下贪婪无度,拒不上缴拖欠税赋。

太上皇被此事惊动,将吕维初拘审,三法司和蓑衣卫细细审问后,最终生员控告的揭帖被证实是诬陷。

江国治大怒,却将此事以“亵渎首辅,构陷干吏,聚众倡乱,摇动人心”为名上疏南京。

最终,广德帝下诏,将参与此事的生员全部定为死罪,强力保障新政继续推行。

据史料《研堂见闻杂录》记载:

此案“重辟者二百七十人,凌迟者十八人,其余绞者数十人。”

史称“哭庙案”。

哭庙案,本质上是前明势力在江南对大齐统治的最后一次反扑。

此后,新政畅行无阻,一往无前。

广德帝乘胜追击,全面废除江南生员免税特权——北方早已废除。

勒令一万五千多名生员限期补交拖欠捐税。违者,革除功名,斩首弃市,家眷发配库页岛充军。

十月,生员缙绅被迫补交亩捐、房捐、铺捐、船捐、盐捐、米捐、饷捐、卡捐、炮船捐、堤工捐、板厘捐、活厘捐、草捐、芦荡捐、落地捐等几十种捐税。

截止十二月底,国库共收得捐税共一千三百万两。

~~~~

鉴于前明赋役制度繁杂混乱,弊端丛生。

户部向南方宣布:

自广德三年起,“休养生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将丁税按地亩征收,也就是所谓的“摊丁入亩”。

自此,通行千年的人头税被大齐废除。

摊丁入亩虽没有《齐朝田亩制度》那般激进给力。

不过却实实在在减轻了江南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此举,为帝国人口爆炸增长,广德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