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799章 入关

崇祯四年四月十五日,十万靖难大军兵临辽西,大元帅亲自坐镇指挥。

骑兵如云,旌旗如海,四月二十日,锦州不战而下,在靖难军强大的军事压迫下,辽西各屯堡守军,或降或逃。

四月二十日,大元帅再次吴三桂,勒令他立即投降,否则大军攻下山海关,鸡犬不留。

朱由检摆明了要让吴三桂当炮灰,外援迟迟不到,只是派来几个监军太监。

吴三桂愈发动摇,平贼将军对大明的忠诚,随着靖难大军的逼近,逐渐消失殆尽。

然而崇祯对山海关内的这些变化一无所知。

不过,当宣旨回京的太监在他面前拍着胸脯保证,说有吴总兵镇守山海关,辽贼一人也踏不进来时,朱由检便知道这太监在山海关一定是收了贿赂。

作为一名穿越者,朱由检对吴三桂的人品,实在不能放心。

吴三桂这位明清之际多次横跳的将领,此时机缘巧合,再次站在了历史天平的关键点。

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墙坚,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一万、乡勇约三万人。

这股力量投降靖难军,则大明亡,倒向朱由检,则辽东危。

从开战之前,双方都在努力争取三桂。

说是争取,其实就是各种威逼利诱,与齐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同,朱由检下诏令将吴襄及吴家家眷押送出关,押到了两军阵前。如果吴三桂敢有任何轻举妄动,皇帝便会下令杀光他们。

俗话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对于朱由检来说,情报也过不了山海关。截止开战前,崇祯皇帝对关外的形势的了解两眼一抹黑,基本停留在各种塘报奏折中。

好在穿越者手中还有一支战力强横的京营,只要不犯错误,稳扎稳打,一路平推过去,攻占沈阳,平定叛乱,应当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所以即便是情报搜集不足,也不影响崇祯皇帝扫穴犁庭的决心。

四月二十一日,密云总兵唐通率京营前锋抵达山海关下,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

唐通派塘马向守军传话,命令平贼将军与自己合兵一处,向东迎战叛军。

岂料吴三桂扣下塘马,对唐总兵的请求未作理会,反而增派兵马于一片石、西罗城等要塞,拒绝明军通行。

唐通大怒,他麾下兵马会同京营共计三万余人,又有火炮百门,自以为足够碾压山海关守军,所以不及上报崇祯皇帝,便与吴三桂在一片石、西罗城展开恶战。

吴三桂急忙派人向靖难大元帅求援。

当晚,齐孟率靖难大军进至山海关外十五里一线集结。

次日,朱由检亦抵达山海关,在见他到平贼将军临阵倒戈,投降叛军后,龙颜大怒,杀了先前两个主张议和的文官,用两人脑袋祭旗。并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即弃暗投明,否则吴家满门一百零八口,将会性命不保。

崇祯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辰时三刻,吴三桂披麻戴孝立于山海关城头上,望着城下乌泱泱跪倒一片的家眷,他不知从哪里摸出条乌漆嘛黑的锦缎,对着不远处五花大绑的吴襄,痛哭流涕:

“父亲啊,自古忠孝难两全,大家都知道啊,朱由检是个假皇帝啊!是弑兄杀母窃国的大奸贼,这是先帝的衣带诏啊!现在孩儿追随靖难大元帅平贼,为先帝报仇,为大明尽孝,将来必定青史留名,您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吴襄被用马粪堵住嘴巴,跪倒在河岸边,发出呜呜呜呜的悲鸣。

旁边上来个将官,伸手帮他掏出马粪,递来一个椰瓢,吴襄喝了口水,洗漱干净嘴巴。

“吴大人好好劝劝平贼将军,若是他能迷途知返,你们吴家也就有救了。”

吴襄连连点头,仰着脖子对城头喊道:

“三桂啊!莫要再糊涂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吴家世世代代都是大明的忠臣良将,你这是咋的了?中了邪吗?瘪犊子玩意儿要支棱起来啊,莫要再被那齐贼骗了,齐孟这奸贼处心积虑,不仅害死了光宗皇帝,天启皇帝,现在又要对崇祯皇帝下手,这是坏啊,欠削啊,你莫要信了鬼话,快开城门吧,皇帝说了,昨天的事咱可以既往不咎,等灭了齐贼,以后吴家继续镇守辽西,皇帝还要把公主嫁给你啊·····”

吴襄喊话的时候,已经被明军推着缓缓向护城河逼近,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两辆结构坚固的楯车,十几门红夷大炮。

立在城墙之上吴三桂,转身望向垛口炮手,含泪道:

“开炮!给老子开炮!”

轰!轰!

隆隆炮声淹没了战场上所有的人叫马嘶声,明军大阵后面的火炮也开始还击,双方你来我往的对轰了半个时辰,等浓烟散去,护城河前死伤一片,第一批准备过河登城的明军死的死,逃的逃,再看吴三桂他爹,已经被炮弹打成了两截。

吴三桂跪在城头,嚎啕大哭。

“爹啊,儿子要为你报仇,亲手剐了朱由检!”

三里之外的山坡上,朱由检放下望远镜,狠狠望向山海关城墙,脸色铁青。

王承恩在旁咬牙切齿道:“果如陛下所料,这吴三桂是喂不熟的,连他爹都杀,反水反成这样,真是开眼界了!”

朱由检长长叹了口气,暗暗庆幸,还没来得及给这三姓家奴饷银粮草。

“狗改不了吃屎,让他去当狗吧。”

“传令唐通、白广恩部两万兵马,从一片石出边立营,断吴三桂退路,朕将以主力六万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赶在齐贼抵达山海关前,占据此地!”

当日,吴三桂以主力列阵于西罗城石河以西一线,阻止京营攻关。

双方激战于西罗城附近,辽兵为摆脱困境,诈降诱京营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发火炮。京营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在北翼城,朱由检亲率大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战至翌日黎明,吴三桂麾下一部兵马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京营未能进据罗城。

二十三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靖难大军击败,余众退入关内。经一日激战,齐孟已知朱由检虚实,遂采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慎战之策,突出奇兵,一举取胜,入关革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