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背景

第13章背景

陆远的回答,让现场尤其是第一排的那些老前辈们,脸上纷纷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不过还是有几个老顽固,对陆远擅自将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十分不满。

在他们看来,戏曲尤其是京剧,作为非遗传承之一,其本身拥有的意义十分重大,这种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方式,无疑是对戏曲的亵渎与不敬。

“擅自将传统戏曲改成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估计就是打着宣扬传统文化的棋子,实际上背后敛财。”

“老杨此言差矣,戏曲现在面临什么处境,相信不用我多说,你要是还守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想法,只能看着戏曲一步一步走向败落,甚至是消亡。”

“黄老头说的没错,现在的戏曲,别说是听的人了,很多班子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继续下去,别说是发扬光大,不消失都难。”

面对几位老友的挖苦,那个老者依旧不让步,继续道:“我不否认陆小同学的改编确实十分出色,但你们能保证其他人都能像他那样,用心的去做吗?”

“这种事情,之前已经是有前车之鉴的,若是全然不管不顾,只会成为那些资本家敛财的工具。”

对于老友的担心,其余几位老者不以为意。

“老杨,你说的没错,但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各行各业,藏污纳垢的事情都不少,若是因此否认整个行业,那才是最不合理的。”

“就像是当初的流行音乐,一开始不也得不到认可,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现在的流行音乐,早已成为主流。固步自封,最最终只会被时代所淘汰。”

几位老友之所以这么劝说,便是因为老杨正是文娱局的领导,若是他执意行事,刚有点起色的戏曲,估计将再度回到之前那几乎无人问津的局面。

老友的这番话,也让老杨认真思考了起来。

正如他们所言,戏曲这门传统文化,作为文娱局的领导,他当然重视,可在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认真听戏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没有受众,学的人也少,这门非遗文化传承,已经濒临断层。

这个时候,作为导演的徐泽走到杨老的身边,低声对着他道:“杨局,总台那边传来消息,本次全国高校文化大赛的收视率在陆远同学上台后,接连打破记录,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个百分点了,而且观众对陆远这首融合传统戏曲文化的歌曲十分满意。”

导演徐泽的这个消息,杨老点了点头,扭过头去,望着台上的那个年轻人,心中似乎默默做了个决定。

观众席后面几排的位置上。

季清林一家子,在听到陆远的这个回答后,脸上的神色都有些激动,尤其是陆远的师娘李秀月。

“之前只是教了小远一段时间的京剧,没想到他竟然已经练习到了这种水平。”

当初七八岁的陆远,只是跟自己师娘学习了不到半个月的京剧,便被师父季清林叫停了。

陆远在文学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实在是太惊人了,再加上戏曲已经慢慢被时代所淘汰,季清林不愿意让陆远将精力浪费在这方面,所以在与李秀月商量过后,便没让他继续学习京剧。

转而让自己的女儿季诗雅,跟着自己的母亲学习京剧,继承母亲的衣钵。

不过以陆远在台上展现出来的功底不难看出,当初在被叫停后,他私底下还是有在偷偷练习的。

想到这里,季清林既欣慰,又有些自责。

旁边的季诗雅,看着舞台上光芒万丈的陆远,眼中满是仰慕与敬佩。

刚刚的那一曲中,陆远展现出来的不止京剧的戏腔,还有一小部分昆曲。

而且唱出来的效果,哪怕她已经跟自己母亲学了十几年,都不见得有陆远这般效果。

冬卿在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后,正当她准备结束时,坐在第一排的文坛三大巨匠黄湛突然起身。

“主持人,不好意思打断一下,我这边也有个问题想要问一下这位陆远小同学,可否耽误几分钟时间。”

作为当今文坛三大巨匠之一的黄湛,无疑是国宝级的人物,别说是冬卿,就算是总导演徐泽、文娱局的杨老,都无比敬重。

所以这个小小的要求,自然不会拒绝。

得到同意后,黄老起身看着陆远,眼神带着几分期待的问道:“陆远小同学,刚刚你所唱的那首曲,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吧,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那首曲子的背景故事吗?”

那首赤伶,在别人听来,无疑是一首经典作品,但在黄湛耳边,却是一个故事,一个悲情故事。

不过刚刚接连的几个问题,都没有问道这一点,黄老这才起身发问。

听到黄老的这个问题,陆远点了点头,回答道:“既然黄老想听,那学生便浪费几分钟时间,为大家介绍一下赤伶这首歌的背景故事。”

“这个故事,是我在一本书上偶然见到的。”

“相传民国时期有位名为裴晏之戏子,当时他所住的县城被敌国的入侵者包围了,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都难逃一死。”

“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描起了眉目。是夜,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所有的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

“而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哪怕是一介戏子,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抱着必死之志,也要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这便是这首赤伶的创作灵感!”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