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60. 第58章 遗孤宁远

《贺尚书她绝对有病》全本免费阅读

宫道上,贺重玉一眼便看见了迎面走来的苏子津。

两个人沉默着对视,最终还是苏子津难捱这股寂静,开口道:“看来是已经去过了?”

贺重玉问:“你知道,为什么不和陛下禀报?”

苏子津略微仰头摸着下巴,好似认真思考什么,猛然一合手掌道:“我势单力弱。”潜台词就是,他斗不过联合一众的内监们,不想惹麻烦。

贺重玉看他身后好像有条火红色的狐狸尾巴在扫来扫去,她不禁冷哼,骗鬼呢!

“咱们就这么站着?要不去兰台坐会儿?”苏子津话里就好像兰台不是个严肃的办公场所,而是他们可以闲话家常的茶馆。

但贺重玉还是跟他来了兰台,入目便是幽凉暗沉的藏书架,几乎占据了整个视野,淡淡的药草香萦绕在鼻端。

苏子津笑了声,“太医院这个月新配的方子,防虫防蛀,祛味增香,改天我送你一包,往家里角落一塞,绝了!”这副熟稔的样子一看就没少往家里拿。

“看来苏令使不仅公款吃喝,还私吞公物啊。”贺重玉撩开袍子坐下,顺手翻开桌角上的一册书卷。

苏子津挑挑眉,“就和你的分内之事一样,这也是我的分内之事……再说我可是在太医院有人的,不就是一些驱虫药草么……诶诶,这谁拿出来的!”

没等贺重玉翻两页,苏子津就一把夺走了她手里的书卷,赔笑道:“这可是秘典,不能外传。”

真正的秘典可都收录在麟天阁呢,兰台的书册有什么不能翻阅的?往常停驻兰台、手不释卷的朝臣可不少,尤其翰林院的学士们,几乎是兰台的常客。苏子津这么紧张,完全是因为这不是什么不传的典籍,而是他看完之后随手搁下的民间话本。

贺重玉调侃道:“《秋千缘》也是秘典?”

苏子津脸上波澜不惊,居然还“是啊”,应了一声,反倒让贺重玉一时语塞。

“行了,把我叫到这儿来到底什么事儿?”贺重玉敲了敲桌面。

“哟,你居然知道我有正事要和你说?”

贺重玉瞥他一眼,“刚刚在宫道上,你挤眉弄眼得可以再夸张一点。”

“嗐,我这不是怕你听不懂我的言外之意么……”苏子津往怀里左掏又掏,掏出一片叠起来的纸,啪地拍在桌案上。

贺重玉展开一看,“安德坊?宁远?”苏子津递给她看的是一个青年人的生平籍贯,纸上还单独写了一个额外的地址。

宁?任老翁话中被抄家的绸缎庄老板也姓宁,贺重玉敏感地察觉这两者或许有什么关系。

苏子津云淡风轻地笑着,“有空可以去看看。”

“就像去鱼嘴坡?”贺重玉反问他,但苏子津这家伙又开始装神秘似的闭口不言。

贺重玉唇角撇出一个微乎其微的讥诮弧度,她淡淡开口,“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种被人利用的感觉……”

苏子津这下才讶异地注视她:“你才发觉么?”

贺重玉握紧了拳头,她压抑下刚刚突然窜上来的火气,才皮笑肉不笑地说:“我现在是真诚地问你,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么?”

苏子津摊开手,“不都说过了,若是陛下,行事不会这么隐晦……”

我怎么觉得你也不隐晦呢?贺重玉腹诽。

苏子津一手撑着下巴,“不过陛下或许也乐见其成呢?我是说或许,更大的可能是惹得陛下震怒……这事儿挑破对很多人都有好处,唯独对你没有。”

“你把一切挑明,贪污的内监被处置,百工坊肃清了风气,那些冤屈的百姓获得了公道,但你可说不准什么都没了。”

苏子津眉眼间露出忧虑,他提醒贺重玉,“百工坊由内监掌管,内监与后宫息息相关……别忘了,你既非科考擢选,也非勋贵荫封,你能获官,是靠宫中贵妃,说到底是靠陛下……”

“小贺,恕我说话难听些……你以为你是朝廷官宦么?不,在六部朝堂,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你在所有人眼中都是陛下的人,既然是陛下的人,就和这些内监是同党。”

“你可知道,即使你查出来贪腐真相,六部朝臣也不会因此对你扫榻相迎……即使你查出内监贪污的银两,那些银两最终只会落入陛下的内帑。”

苏子津意味不明地笑着,“即使这样,你也要查下去么?”

“我是在替陛下扫除积弊啊。”贺重玉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心中却道,不把那些鱼肉百姓、残害无辜的内监送进地狱我就不姓贺!

“行了,反正该告诉你的我都已经告诉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苏子津笑眯眯地送客,在贺重玉起步离去的时候,还是添上一句,“这些全是你自己查出来的,在陛下面前,我可是半个字都不会承认。”

“我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牵连你。”贺重玉半步未停,朱袍翻飞。

或许是因为今日的百官格外忙碌,兰台竟空前地悠闲,整个下午只有这些沉重的书架陪伴着苏子津,他干脆躺在阴凉的地板上,后脑勺枕在胳膊上,抬眼盯着头顶的天花板。

“我怎么觉得这事儿做得这么缺德呢……”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去给他们冲锋陷阵,委实不做人,但苏子津想了想,反正我已经不做人很久了,于是又心满意足地闭目养神。

但苏子津忘了提醒贺重玉一件事,皇帝是不能被逼迫的,而贺重玉又是个非常擅长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人。

鉴于苏子津并没有和贺重玉切实相处过,而且从前也没有这种给贺重玉掀桌子的机会,所以苏子津并不知道,之后在朝凤楼建成之时,在皇帝最志得意满之时,他和朝中众臣将以如何凄惨的模样迎接贺重玉一手送来的狂风暴雨。

在前往安德坊的路上,贺重玉电光火石间想到一件事,很小,只是徐叔子偶然的一句牢骚,她当时听完便忘了。

徐叔子被皇帝派往荣州为白云阁作画,他曾在一次酒后说,陛下想做千古流芳的明君,却连累了他。

皇帝曾经的确是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即使老来贪图享乐,拒谏饰非,却还心心念念做盛世明君。

贺重玉露出冷笑,有这份做明君的心就行,凭这个就足以让那些丧尽天良的内监万劫不复。

贺重玉很快就找到了安德坊内那个宁家遗孤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