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那还真是找死。

朱元璋凝视着众人,面容虽显严峻,内心却涌动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冷笑,随即爆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

“被咱的气势震慑住了吧!”

心中暗想,一切尽在掌握。

“如此妙计,直击人心,犹如惊雷贯耳,让人不得不服!”

四周,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静,静得只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时间仿佛凝固,直到汤和终于鼓足勇气,声音颤抖地开了口:

“陛下……这……这……”

“你刚才所言何意?”朱元璋故意追问,眼神中闪烁着玩味。

“科……科举?”汤和的声音微弱而惊讶。

“嘶——”

空气中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汤和满脸震惊:“陛下,您竟要重启科举制度?”

“陛下,您这……”徐达的眼睛瞪得滚圆,仿佛要跳出眼眶,话到嘴边却一时语塞。

“此乃釜底抽薪之策!”刘伯温适时接过话头,声音沉稳有力,“陛下此举,正是针对根深蒂固的门阀世家,从根源上动摇其基础!”

“科举,让天下寒门子弟有机会步入仕途,逐步削弱乃至取代门阀世家的势力,此计之妙,难以言喻!”刘伯温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陛下英明,此等妙计,实乃前无古人之壮举!”

“此举一旦成功,门阀世家便如同失去了土壤的树木,任凭其如何枝繁叶茂,也难以逃脱陛下的掌控,随时可除之而后快!”

刘伯温的话语中充满了震撼与钦佩,他深知这一决策对于国家未来的深远影响。

科举!

这三个字如同春风一般,吹散了他们面前的迷雾,让原本僵化的局面豁然开朗,新的希望与可能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釜底抽薪,势在必行!

此举直击那根深蒂固的门阀世家的命脉!

蓝玉、李文忠等将领闻讯,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随即陷入深思,思绪渐明,豁然开朗。

显然,在当前的困局之下,科举制度犹如破晓之光,成为了最后的也是最具威力的一击。

它不仅是对旧有秩序的挑战,更是对门阀世家根深蒂固势力的沉重一击!

“陛下,此等良策,实乃天授神机,妙不可言!”

“臣等,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蓝玉由衷赞叹。

“然而……陛下,一旦科举之制推行,势必遭遇门阀世家的强烈阻挠,他们绝不会轻易让我们如愿以偿。”

朱元璋面色凝重,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

众人的视线再次聚焦于他,这一刻,抉择的重量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这个决定,马皇后早已有所提及,她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给予了他无尽的勇气与决心。

苏小先生,你的期待,咱必不负!

“即便前路荆棘满布,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朱元璋的声音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这是我们改写历史、重塑乾坤的唯一契机,更是我们打破门阀世家铁壁铜墙的第一把利剑!”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他的语气坚定而决绝,不容置疑。

“你们即刻将这一消息传遍四海,让百姓知晓我们的决心,让天下有志之士,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蓝玉、李文忠、刘伯温等人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齐刷刷地点头,誓与朱元璋共赴这场历史性的变革。

紫宸殿侧。

李善长与刘伯温漫步于红砖古道之上。

黄昏的余晖温柔地洒落,给这古老的宫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

“陛下此策,真乃天授之智,一石二鸟,妙哉!”李善长由衷地感慨。

“怕是背后有深谙世事的智者襄助。”刘伯温推测道。

“此计不仅高明,更在于其深远影响,即便未能立竿见影,也能赢得士子之心,天下士人久受权贵压迫,如今终见曙光。”李善长继续说道。

“正是如此,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刘伯温点头赞同。

“或苏,那背后之人……便是皇后娘娘提及的那位……神秘少年。”刘伯温身旁的李善长突然停步,语带迟疑。

此言一出,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难道真是他?

陛下也未曾透露半分。

不太可能吧。

一个少年郎,何以洞悉庙堂之深?他懂朝政的复杂与残酷吗?

想来定是不懂。

年龄摆在那里,稚子何解朝堂纷争!

“罢了,我等无须妄加揣测,当务之急是将此佳音广而告之。”最终,李善长打破了沉默,语气坚定。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