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偏殿之中议太子,王文出声(求鲜花,求评价))

偏殿内

此时大明最具有权势和话语权的六部尚书端坐在座上。

礼部尚书胡瀅、兵部尚书于谦、户部尚书张凤景、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尚书江渊景以及暂代吏部尚书一职的王翱。

此六人端坐成一排,至于中间乃是胡瀅与于谦。

下方众臣看着六部尚书肃穆的神色,心里也是咯噔一声,看来今日这议会是无比重要,甚至是超乎他们的想象。

一时间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当所有人都落座之后,于谦回过头看了一眼胡瀅,只见胡瀅微点头,于谦这才起身说道。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乃是为了大明以后的未来,实不相瞒,就在刚才于谦斗胆询问了太医陛下的情况。

这虽然是大不敬,但于谦还是没忍住,就算是事后陛下苏醒要治于谦的罪,于谦也心服口服,绝无怨言。

但于谦在死之前,还想为我大明做最后一件事——立储!”

哗......

于谦此话一出,全场震惊,一众大臣看着不似开玩笑的于谦,心中竟都不约而同的想起来了太医先前的那句。

“陛下时日无多!”

加上此前于谦冒着生命危险去询问太医,虽然他们没有听到什么。

但想必陛下的情况已经无比糟糕。

不然于谦是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更不会如此仓促的提出立储一事。buwu.org 梦幻小说网

立储乃一国之本,只有太子之位确立,皇权交接时才不会徒生祸端。

这样看来,陛下恐怕也就在近日。

这么一想,下方文武百官也都纷纷皱起了眉头。

石亨与徐有贞相视一眼,皆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喜意。

但这股喜意很快被两人给收敛了下去,现在他们距离成功只有数个时辰,绝不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掉链子。

可立储,又该立谁?

如今的朝堂之上有关于皇位之争可是分做了三个派系。

一个是打算迎接太上皇重掌政权的复辟派,其中代表当以石亨、徐有贞、张軏为代表。

一个是打算拥立襄王之子为皇储的藩王派,其中代表当以大学士王文为代表。

一个是打算拥立曾经被废掉的沂王朱见深为皇储,其中当以于谦、胡瀅等一众朝廷重臣。

而这其中,当属于谦等人一派最为正统,朱见深担此皇储乃是最适合不过,也是于谦等人心中最适合的人选。

至于复辟派于谦没有点破,这朝堂之上除了复辟派之外的人知道此事的恐怕就他一人。

但为何明知道他没有去点明,那必然有他用意在内。

那事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那立沂王为太子也是一件正确事。

因为太上皇一旦上位,必定会再次立沂王,他对此也只是顺水推舟罢了。

但要是失败了呢,如果不立沂王为太子,反而去立襄王之子为太子。

一旦石亨众人失败,那皇上必定会在死之前把所有参与谋逆的人都给杀掉。

这其中必然包括身在南宫之中的太上皇。

到那时候太上皇先死,皇上又赶后而去,那宣宗一脉能够扛旗的也就只有沂王朱见深了。

且如果真立襄王之子为皇储,那必然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同时也给了其他藩王造反的理由。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要是众多藩王再向明太宗来一次靖难,那本就孱弱的大明怕是支持不住这样的叛乱。

更何况,明太宗能够成事,那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

且在夺位成功之后以强硬手段平息所有事端,并造就了永乐盛世。

而现在其他藩王,可没有明太宗那等魄力与手段。

一旦战乱起,那受苦受难的只会是百姓,这天下也必将由合而分。

最主要的是,如今北方还有瓦剌虎视眈眈,一旦大明内乱不止,那也先必不会放弃这个大好时机。

到时候挥兵直下,恐如入无人之境。

所以这太子之位只能够是沂王,也必须是沂王。

也就在于谦思索之际,下方的王文看了四周,见无人说话后,他率先站了出来。

看着面前的六部尚书,拱手道:“回大人,有关于太子之位,我有话要说。”

于谦颔首回道:“王大人可尽管发言。”

听此,王文理了理官服,正色道:“于大人,既然是有关太子之位,那我倒是有些许拙见。

原本太子之位本是沂王,但后因陛下重废立储,这才变成陛下长子。

只可惜天不随人愿,太子早早夭折,陛下神伤,至今为止尚未立下国本。

可如今陛下日暮西山,为了大明的未来,我等不得不重新商讨太子人选,原本沂王是最适合的人选。

但既然他已被废,那便不可再立,否则有违礼法,加之当初便是陛下亲自废除,如今在行重立之举,恐会遭到陛下不满。

一旦陛下因此不再谈皇储之事,那对我大明无疑是一场灾难。”

王文此话一出,在场的众臣有不少人点头认同这一说法。

但不同意的也不在少数,反正各执己见。

前段时间京城传言他们可都是略知一二,传闻中王文可是力劝于谦拥立襄王长子为皇储。

尽管不知于谦是否同意,但这至少都表明了一个信号,王文是站在襄王这一边的,于谦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所以现在这些点头的大臣,也大都是王文一派的。

“听王大人这般说,想来王大人心中早已有了人选?”于谦看着王文,明知故问。

这就是官场美学了,他道听途说的我可不管,就算是我知道了那也装作不知道。

只有等你亲口说了,我这次感叹,哦......原来是这样。

“沂王虽是大统,但太过年幼,尚未及冠,又怎治理好这天下。

故,臣斗胆力荐襄王长子朱祁镛,今襄王长子正值年富力壮,且风评甚好,又是仁宗嫡系,我想这个太子之位交于他是在适合不过。”

随着王文话一出,本就支持王文的官员一下站了出来附和道。

“我等皆以为王大人所说在理,故我等力荐襄王长子朱祁镛为皇储!”

PS:这个稍后三章有点晚了,实在抱歉,另外多谢大佬的点评,此文已修改,但前文无法修改,还请见谅。今天十一点左右还有更新。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