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院走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一天的炎热正渐渐退去。
刘立阳带着夏青青去十字街逛了一圈。
十字街是荔海市比较早的商业街之一,虽然开的只是一些小店,但每天都有很多人。
这里的东西很杂,质量也很一般,不过也能淘到不少好东西。
很多乡下来的人都喜欢到这里转一转,因为这里的东西特别实惠。
倒不是刘立阳抠门,不愿意带夏青青去大一些的商场,而是这里是夏青青在日记里好几次提到过的地方。
小时候,她的村里,那些到过十字街的小伙伴经常提到这里,从那时候起,夏青青就十分向往。
刘立阳跟在夏青青身旁,能十分清楚地感觉到夏青青的愉悦。
尤其是当夏青青在那些小店里挑选琳琅满目的小物品时,她就像是个十多岁的小孩一般开心。
夏青青买了不少发夹,头绳,头箍,还有一些新的杯子。
“怎么买这么多?”刘立阳有些好奇,夏青青买的量够用很多年了。
“我给秋兰燕子她们买的,她们最近都在赶工,都没时间去逛街,前几天聊天的时候,她们提到过想要买这些东西。”夏青青认真挑选着。
刘立阳变着花样夸了起来:“有你这么好的朋友,她们是真幸福。”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我只是顺便买一下。”夏青青不好意思地抬头一笑。
逛到十字街的尽头,是荔海市最为闻名的小吃店之一,煎包。
上一世,这家店开了三十多年依然红红火火,排队的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还记得我年初给你做的水煎包吗?”说着,刘立阳看了一眼小店,道:“就是跟这一家学的。”
“是吗?”夏青青看了过去,道:“这么多人排队呀!”
“这家味道很好,我们在这吃了再回去。”
说着,刘立阳让夏青青去找位置坐下,他去门口排队。
煎包皮薄馅多,里面的粉丝夹杂着五花肉香菇马蒂等,口感十分丰富。
夏青青咬下一口,马上瞪大了眼睛,道:“好好吃啊!”
“比我做的还好吃吗?”刘立阳故意板着脸。
“那还是你做的好吃。”夏青青凑上前,说的很小声。
刘立阳被夏青青可爱的模样逗笑了。
离开的时候,夏青青又给方晓飞他们打包了几份,还顺带给夏秋兰的家人打包了一大份。
已经是晚上七点多,刘立阳直接将夏青青送往夏秋兰家。
山路,月光如水,风轻拂着两旁的枝丫长草,虫鸣悦耳。
进入白洋村,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做手工。
“刘老板,送青青回家呀!”
“刘老板一会过来喝茶啊!”
“来来来,刘老板,来喝几杯!”
白洋村的人看到刘立阳,一个比一个热情。
刘立阳微笑着婉拒。
夏青青有些害羞,但也还是大方地跟村里人点头致意。
到了夏秋兰家门口,摩托车停了下来。
刘立阳熄了火。
整个世界似乎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可夏青青的心还没能平静,她还在回味着今天和刘立阳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今天,是她人生之中的第一场约会!
夏青青下车后,她看着刘立阳的眼睛,依依不舍。
她有很多话想说,可话到了嘴边,只剩下温柔的一句:“回去慢点。”
“嗯。”刘立阳点了点头,满脸留恋,道:“你也早点去休息。”
夏青青微微点了点头,又看了刘立阳两眼,这才转身往院子里走去。
她走了两步,速度不快,有些犹豫。
她微微左右转头看了一眼,确定没有人之后,突然转身飞奔到刘立阳面前,给了刘立阳一个拥抱。
一个吻,落在刘立阳的脸颊上。
随后,一脸羞意的夏青青飞快转身,提着手里的东西,往夏秋兰家的院子跑了进去。
又是抱又是亲,一切来的太突然,刘立阳愣住了。
清风拂过,空气之中还弥漫着夏青青身上淡淡的香味。
从第二天开始,夏青青每个晚上回到夏秋兰家里后,都会认真作画。
除此之外,她每天在路上,也会按照张文谦所教,去观察周围一切事物的色彩。
刘立阳则是全身心投入到厂房的建设当中。
六月下旬初,下浦村的土路全部修好。
一条双向两车道的崭新水泥路从村口直通公路!
道路解封那天,村长将提前找人打造好的捐款石碑立在村口。
第一个名字赫然是刘立阳。
村民们在石碑上找各自的名字,每个人脸上是满满的自豪感。
与此同时,一大群小孩在水泥路上奔跑,一大群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在水泥路上飞奔,笑声一阵接着一阵。
刘立阳和方晓飞他们站在工地旁,看着完全解封开通的新路,每个人也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和高兴。
尤其是当回想修这一条路的不易时,想到这一条路会为今后的下浦村带去便利和富裕时,他们更是满心的成就感!
下浦村的新路很快传开了,它也让高建辉获得了上面的嘉奖,上面决定在全市推广高建辉的这条“修路提案”。
转眼,临近六月底。
刘立阳鞋厂的工地上已经搭建好了两个铁皮房。
按照原先的规划,一共要建三个铁皮房,车间,仓库和食堂。
其中,车间占地面积最广,仓库次之,食堂占地面积较小。
后来,在地面浇灌水泥以后,看了现场的规划,刘立阳决定在车间旁边增建一个铁皮房。
这个铁皮房的规模和车间差不多大。
提前增加一个,是为今后做准备。
两个大铁房,占地面积达到了一千多平方。
一个厂房达到五百多平方,这已经相当于一个大厂的规模了。
但是,刘立阳的这个厂房看似大,却比不上大多数鞋厂的厂房。
大多数鞋厂的厂房都有明确功能,比如针车车间,成型车间,模型车间等等。
而刘立阳的厂房,好几道工序凑在了一块。
手工组,针车组,成型组还有品检组,全部安排在一个厂房里。
简而言之,就是把一条制鞋的流水线安排在一起。
当然,这是一条很粗糙的流水线。
真正大厂的流水线是从裁剪皮料开始,一道道工艺下去,到最后一双鞋生产出来,起码需要经过十多道工序。
刘立阳的鞋厂刚起步,资金不足,不少大型的设备无法采购,再加上没有半点名声,吸引不到相关人才,种种方面的限制之下,完善的制鞋流水线无法设立。
没有机器,没有人才,他只能从“丐版”鞋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