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大豆油墨

第327章大豆油墨

薛大鼎皱着眉头,觉得马周所说的有些过于理想化。

但他思来想去却找不到可以反驳的地方,沉吟了片刻说道:“此事先得禀告给圣上,让圣上裁断吧!”

说着,薛大鼎和马周以及几位家臣将事情给记了下来,等到时候再禀告给李世民。

而李祐则觉得这汉语拼音同化的事,在短时间内仅停留在设想的阶段,真正要实行起来,恐怕有重重阻碍,就比如,现在李祐既没有权利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去执行了。

“至于现在还是先将这这字模给做好,这雕刻的师傅来了么?”

正在这时,侍从带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走了进来。

老人手指关节粗大,带着雕刻等工具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向李祐几人行礼道:“草民参见殿下,薛刺史···”

“免礼!”李祐一摆手,将尺子比划着大小,对着雕刻师傅说道。

“能否用在五毫米的铅上雕刻出大小合适的字模?”

雕刻师傅接过尺子,看了看尺寸眉头舒展开来,十分自信的说道。

“启禀殿下可以,草民曾经在米粒上刻字,这并非什么难事,只不过时间耗费时间要长一些。”

李祐点了点头,问着马周说道:“这《说文解字》大概有多少字?”

马周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太清楚,目光便看向了下属,那下属回答道:“《说文解字》一共收纳了一万余字,但加上解意大概有十几万。”

李祐确认道:“这么说来只要雕刻一万个字就行了!”

“若是无遗漏,应当是这么多。”马周禀告道。

李祐开口道:“这《说文解字》也应当重新编写,将标点,页码,汉语拼音全都加上去,这样一来的话,《说文解字》就不会出现认识却不会读,或者会读却写不出来的找不到字的窘境了。”

众人听闻皆点了点头,对于汉语拼音的用法毋庸置疑,至于重新编写,众人则眉头微皱,表情不一。

薛大鼎同意道:“有了汉语拼音,标点等,这确实是应该新编。”

马周摇了摇头:“这重新编写《说文解字》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太多,短时间内怕是难以达到这般目的。”

李祐点了点头,这确实要很长的时间,只能暂时搁置,转而看向了雕刻的师傅问道:“那雕刻一万个字要多久?”

雕刻的师傅沉吟了片刻说道:“如果只有草民一个人,这至少要一个月!”

薛大鼎听闻要这么久,当即就说道:“一个月?这时间有点长了,看来得多叫几个人来。”

李祐微微颔首表示了同意,在工匠方面倒不是什么难题:“先将这字模给做出来,这新编《说文解字》,有空慢慢的编。”

一众家臣点了点头,《说文解字》什么时候都可以编,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字模给雕刻出来,看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字体当以什么字体为主呢?”雕刻师傅抬头问着薛大鼎道。

薛大鼎想了想,安排到:“字体当以王羲之的字体为主,大小需在五毫米的方格内,不能超出···标点大小···”

李祐本想说以宋体字为标准,但想着现在根本没有宋体,自己发明的话有些离谱,最主要的是很耗费时间,所以他也没多说什么。

很快,众人就简单的商量好了这字模的相关的事宜。

在商量好之后,雕刻师傅将炉子上烧了许久已经融化成液体的铅液缓缓的倒在了用简易木头制作的一个模具内。

待模具中的铅液冷却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一根长度和筷子一样,直径五毫米的正方形大小的黑色铅条。

只是此时的铅条由于模具的关系,表面坑坑洼,雕刻师傅便将铅条不断地重复浸泡在铅液中,小心以填补好坑洼的地方,然后一边用尺子量,然后削好。

经过一阵的忙碌之后,一根形状整齐的铅条出现了,接下来到了最考验雕刻师傅技术的时候。

看着雕刻师傅瞪大了眼睛,全身灌注眼睛都不眨一下的雕刻,但汗珠却从额头上滴落,显然这种程度的雕刻对于眼力的要求十分之高。

李祐见此情形,当即对着身旁的侍从:“去取一个放大镜来。”

“是!”很快侍从就将放大镜取了出来,呈给了李祐。

李祐接过将这放大镜交给了雕刻师傅。

雕刻师傅些不明所以的接过,开始还有些疑惑,但当目光透过放大镜看到了放大的物体之后,顿时诧异,随后一脸喜色道。

“若有此物帮助,真是如有神助,草民谢过殿下。”

“无妨,快些将字模给雕刻好。”李祐嘱咐道。

“是!”有了放大镜的帮助,雕刻师傅的雕刻速度快了很多。

不过片刻便刻好了带有鼎字的字模,雕刻师傅拿着字模,呈给了李祐说道:“启禀的殿下,这已经刻好了第一个字模。”

李祐拿着放大镜看了看,这个字模在铅上可谓是横平竖直,手艺可谓是相当的精湛,也不知道印在纸上是什么样。

“拿墨和纸来,我要亲自试试。”

“殿下,纸墨都已经准备好了。”

在一群人翘首以待的目光下,李祐捏着铅条,将印有字模的地方放进墨汁中沾了沾,然后沿着墨汁瓶边擦去了过多的墨汁,再满怀期待将这个印在了纸上。

待李祐挪开,那印着的地方只有一坨黑点,根本分不清这印了个什么东西。

“这是不是沾的墨太多了?”

“可是这墨汁不是已经擦掉了一些么?”

“可这什么也看不清啊!”

看到这个情况,一群人面面相觑,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一旁的吴老想到了什么说道:“殿下,这直接沾字模会粘上水,这么印是不行的,得用毛刷刷一点才行。”

说着他将自己的毛刷给呈上,李祐点了点头,接过毛刷,先是将字模铅条给墨汁擦干净,然后用毛刷沾了沾墨汁,再用毛刷给铅条字模刷了一下,再次印了上去。

挪开之后,出现在眼前的字依然是缺胳膊少腿,这让众人大失所望。

薛大鼎一眼就指出问题:“这鼎的目连在了一起,还有下方的没有印刷到。”

“或许是殿下从没有接触过,印刷没有经验所致。”马周提议道:“让吴老来试试。”

“嗯!”李祐点了点头,他从没有接触过印刷,或许是自己印刷的方式不对?

将毛刷和字模铅条交给了吴老,吴老先是擦干净字模,然后动作干净利落的用毛刷沾上墨,刷过之后,印了下去。

但令众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印出来的字依然是连的连,少的少,效果并没有比李祐印刷的好到哪里去。

“怎么会这样?”吴老看着这印出来字,挠了挠头,他自己也是诧异,想了想说道:“这铅还是头一次用,或许应该用木头做,木头吸墨。”

薛大鼎摇了摇头:“木头?”

马周观察了片刻则说道:“之所以会出现沾的沾,少的少的缘故,是因为这字模实在是太小了。”

“就算是用上毛刷,但墨汁会留在这极小的空隙之中,一印这墨汁遇纸就浸透,所以就会出现缺胳膊少腿,或者糊成一片的情况。”

“若是将字模做的大一些,以两厘米为大小的话,说不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话有理。”薛大鼎点了点头:“或许就是因为字太小,所以才印的不清楚。”

而李祐则摇了摇头,字太小而印的不清楚,这不是开玩笑么?

后世书本基本上都是这么小的字,也没见印的不清楚,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过这字模没有问题,这手法也没有问题,那唯一有问题的就是这墨汁了。

李祐思索了良久,好像明白了问题的所在,墨汁主要的成分是墨以及水。

而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这水是有张力的,比如有一些虫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雕版是木头制作的,水会浸透木头,根本无法形成水滴,所以墨汁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雕版印刷,基本上不会出现连成一片和缺胳膊少腿的情况。

但水滴在金属上却不同了,金属是没办法吸收水,因此墨汁会因为张力而聚在一起,或者沾在缝隙之中,这样印出来的字会缺胳膊少腿,或者干脆糊成一片。

除了这些情况以外,李祐还发现这墨汁在印上去之后,有晕染开来的迹象。

李祐好像明白了什么,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印刷都用的是油墨而不是水墨的缘故了。

他不知道的是印刷进步了,这墨同样的进步,两者是分不开的。

“不是印的太小,而这墨汁不行!”

众人面面相觑,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似乎也只有这个解释了。

薛大鼎皱了皱眉头说道:“墨汁不行?这已经是一般常用的墨汁了,难道要用上好的墨?”

李祐简单的解释道:“不是,而是要用油墨。”

马周仔细思索过后说道:“油墨?没听说过?”

薛大鼎反问道:“那这油墨是怎么制作的?”

“嗯。”对于油墨方面,李祐知道的并不是很多。

他只记得电影中说《无双》电影中台词‘行家用的油多数是植物油,干得快,稳定,而我用的是松节油再加上煤灰···’

油墨这东西他不怎么熟,但松节油这东西比较熟,医用松节油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或消炎杀菌等功效。

这松节油制作是从由松属植物中的油树脂提取后而制成的挥发油,在这个年代想要大量获取有一定的难度。

既然行家用的是植物油,那自己是不是也能整点植物油来?

但具体是哪一种植物油比较好用,李祐也不太清楚,那就直接做对照实验,便开口道:“这去找点麻油,芝麻油,大豆油···每样只要一点点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薛大鼎转头吩咐起了侍从,不多时大大小小瓶子装的油就出现在了李祐的面前。

看着这么多的油,李祐也很头疼,只能说道:“来,用油来研墨!看看哪一个印刷出来的比较好!”

随着李祐的命令,在场的众人开始拿着油开始研墨,做起了对照实验。

有人拿着猪油开始研磨;有人拿着芝麻油研磨···整个屋子内都是油香味。

经过众人长达一下午的对照实验过后,李祐看着这印着密密麻麻的字,目光锁定在了大豆油墨印出来的字上。

他拿着大豆油墨用印刷字模沾了沾,再次印在了纸上,只见带着豆油特有的香味,一个清晰可见的鼎字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静静的等了片刻,他拿手一抹,却没有抹掉半点墨油墨。

“看这色泽,这大豆油墨色泽十分的艳丽,而且还不掉色,我觉得可以用大豆油来作为印刷用油。”

马周则有不同的见解:“我觉得这亚麻油其实更好,你看这颜色···”

更有梁猛彪说道:“我觉得这芝麻油其实也不错,就是颜色黄了点。”

李祐擦了擦手指,摇了摇头拒绝道:“这亚麻油虽然更好,干的快,但是豆油很便宜,这个优点远不是其他油能够比的。”

“这倒也是,大豆油要比芝麻油之类的更加便宜。”

薛大鼎开口道:“我觉得折中的话,可以选择大豆油墨来作为印刷用墨。”

见一众家臣都什么意见,李祐点头说道:“那就用大豆油墨作为印刷用墨。”

这大豆油墨印刷,似乎从来没人听说过,但实际上这东西在全世界都已经推广成功了。

这项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价格飞涨的时候,米国意识到不能再用石油提炼的工业油墨印报纸,不然成本太高了。

于是在尝试过两千多种的油之后,最终选定了大豆油,这大豆油墨具有色泽鲜艳、浓度高、光泽好、较好的水适应性和稳定性、耐摩擦、耐干燥等性能。

而且植物油墨中的大豆油等取自天然,可无限再生,又能生物降解,无论从资源利用还是从环保角度都具有传统油墨无可比拟的优势。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