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宋孝宗御驾亲征

上章说到张俊四十八万大军被白永生的三十万大军屠杀殆尽。

话说,潼关城由张俊五子张子仁率领三万军士镇守。奈何西夏军攻势凶猛,尤其是西夏人的火药技术居然比大宋要高,由于西夏在此次作战前,大量向宋地派出探子,研究了中原的火药配方,并且西夏又与中东的塞尔柱帝国交好,塞尔柱帝国的波斯人根据西夏人的火药配方造出了大量火炮,此炮被西夏人命名为西夏大将军炮,此炮为大型火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尺有余,重2000斤,前有照星,后有照门,装药一斤以上,铅子(炮弹)重三至五斤,射程可达部分一里之外有,多数可达二里,即有效射程在500米-1000米左右。多道加强箍,分大、中、小三种,发射7斤、3斤和1斤的铅弹,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直接发射,具有较大威力。此次东征,西夏共拨给白永生部火炮三百门,薛罡部一百门。

虽然西夏火炮的威力较大,但有效射程却比浩成的佛郎机大炮远,但是最大射程不如佛郎机,西夏总体的火药技术还没有赶上燕地的火药技术。

此次秦奋的十万西夏军均是攻城部队,除了有三百门西夏大将军炮之外,还有三万连弩兵,此连弩是根据汉末魏大发明家马钧对诸葛连弩的改进版,一次可连发五十箭,威力比诸葛连弩更大。据说当时马钧所改进连弩的记载已经失传,没想到居然被西夏的探子找到马家后人,并进行大量仿制。

除三万连弩兵外,还有200座投石车,每车发射巨石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射程至少在500米一上,只是每辆投石车需要10人操作。

剩下五万人马为突火枪兵,乃是仿制宋朝的突火枪,此突火枪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

那秦奋指挥军队猛攻潼关,潼关守将张子仁见西夏军攻势凶猛,竟然弃城逃跑,可怜那潼关的三万将士,无一人逃跑均为国捐躯。不消半个时辰,潼关被秦奋的部队拿下,随后秦奋率部驻守潼关。

话说,张俊大败,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赵伯琮等众大臣皆惊讶不已,汴京百姓也担心西夏兵会长驱直入京城,再来一次靖康之难,百姓皆纷纷慌张,有的都已经收拾家产,准备逃亡南方,而在皇宫里的赵伯琮早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在勤政殿召集众臣连夜商议对策。

兵部尚书陈康伯先说道:“陛下,这潼关城已被西夏军拿下,也就意味这我朝西进陕西的大门已经关闭,现西夏军肯定是全力解决陕西境内的宋军,所以近期西夏军暂不会东进攻我西京洛阳,甚至是京城,眼下陛下应速速召集各路兵马赶来勤王,万不可使靖康之难再次上演。”

一旁的杨国公刘光世却说:“陛下,老臣主张陛下可南迁江南,暂避兵祸,眼下山西,贵州,陕西皆有战事,唯独江南尚可,加之江南有长江天险,东南财富尚可支撑,不如迁都江南。”此话一出,太尉曹勋与和国公张浚纷纷怒道,皆斥责刘光世此举乃是祸国之举,那张浚怒道:“陛下不可,倘若迁都江南,那么等于我朝放弃了陕西,山西,河南疆土,甚至是四川,陛下万万不可迁都江南,依老臣愚见,眼下岳王爷的军队离京师最近,不如速速召岳飞岳王爷率领岳家军火速进军勤王!”

此话一说,有些大臣也纷纷附和,毕竟岳飞乃是大宋军神,有岳飞在京师,一则可稳定军心,二则也可坚定汴京城的民心。赵伯琮又问道国子博士史浩,史浩说:“陛下,眼下刘锜王爷的大军节节胜利已经收复了南宁,柴排福也被刘锜王爷拿下。老臣建议可调刘锜王爷率领本部军马前来护卫京师,另调岳飞王爷的大军,如此即可保京师,又可根据战况相机发兵。”

赵伯琮也觉得史浩之言甚好,这时宰相王次翁却说:“陛下,臣认为不可,藩王军队入京恐有不妥,臣认为陛下可以御驾亲征,亲自领兵东征,汴京城就有守军五十多万,加上宫中禁军三十万,总计八十万人马。

那潼关的西夏军马只有十万,足可拿下。”这话刚说完,众大臣纷纷反对,都说陛下年纪尚轻,尚无经验,倘若御驾亲征,乃是动摇国本。

那王次翁接着说:“陛下,想当年宋真宗御驾亲征,一仗就打出了澶渊之盟,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更是多次身先士卒,且陛下年轻有为,为何不能御驾亲征,况且倘若陛下得胜还朝,一来可震慑西夏等周边诸国,二来也可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我大宋能打仗的不只只有岳飞等几个藩王!。”

赵伯琮其实心里也知道,自己初登大宝,众藩王皆瞧不起他,赵伯琮也想建立军功,好像天下人证明自己,他其实心里比谁都想御驾亲征,奈何就怕众大臣反对。这时候朝中大臣分为三派,一派主张迁都江南再做打算,一派主张赵伯琮派遣一大将出征,一派主张赵伯琮亲征。

赵伯琮也是拿不定主意,便让人请示吴太后。不一会儿,吴太后来到勤政殿,众人拜见吴太后后,吴太后说道:“陛下,哀家已经知道了前线败报,哀家觉得,陛下迁都江南万万不可,倘若一遇战事不利就迁都,那么民心军心就会大乱,其次御驾亲征的话,陛下你既无领兵打仗的经验,且京中又无良将跟随,所以哀家建议陛下还是派一员上将出征。”

没想到宰相王次翁却说:“太后,目前各藩王均在作战,只有岳飞的军队尚未投入作战,可是如果调岳家军西征,如果再遇战事不利,我朝便无藩兵可调,其次山西、云南、辽东战事皆不明朗,岳家军本是预备随时支援各战场的机动部队,所以臣认为在无藩兵可调的情况下,还是陛下亲征为好!。”

吴太后回道:“我说王大人,我听说你做丞相之前乃是秦桧的门生,你这么希望陛下御驾亲征,难道是想让我大宋无主,让我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嘛!。”

王次翁跪下说道:“臣不敢,臣只是据实而论,无论是召藩兵入京还是派藩兵出征皆为不妥,如太后是担心京中无良将,臣保举两人,一人年方二十五,名叫魏胜,字彦威,宿迁人,早年曾为弓箭手,乃是韩世忠手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抗击金军,立下战功,先帝念其战功卓著,封其为总兵,镇守许昌。另一人名叫葛升,此人精韬略,因金人南侵,弃文就武,原为刘琦王爷部将,先帝念其战功卓著,封为总兵,驻守郑州。加之禁军统领林重,此人乃是林冲之孙,林勇之子,还有宗泽老元帅之孙宗明,有此四人,定可保陛下无忧!。”

顿时,吴太后也是哑口无言,毕竟这四人虽然不比众藩王英勇善战,却也是大宋军中数一数二的战将。

赵伯琮见吴太后也哑口无言,于是便宣布道:“传旨,命魏胜率领许昌守军,葛升率领郑州守军前来汴京,加上京城兵马共计一百万人马,朕三日之后御驾亲征,京城就留下一万禁军,朕出征期间由太后监国。”

说罢,王次翁便带着一些大臣跪下说道:“臣遵旨!。”史浩等人看赵伯琮主意已定,便也跪下附和。

三日后,赵伯琮率领一百万宋军西征出发,赵伯琮命和国公张浚为统帅,杨国公刘光世为副统帅。宗明为保驾大将军,魏胜为先锋,葛升为副先锋,太尉曹勋、国子博士史浩、宰相王次翁随军护驾。

这一百万宋军中,其中京城的八十万兵马,乃是又各藩王中抽调的部队编入,而魏胜与葛升的兵马也是当年从抗金作战中历练出来的精兵,并不比大宋各藩王的部队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