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淳锻炼身体,他就跟着一起跑步、做操、练武,马淳教学生读书识字,他也跟着一起学习。马淳和学生们对他也不排斥,像家人一样对他,渐渐的他紧绷的小脸开始舒缓下来,偶尔也会跟伙伴们一起打打闹闹。
马淳和彭志回到自家院子里,成伯和彭艮在修理农具,商量着多养点鸡鸭,种点果树,两人年龄差不多,以前成伯和马淳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交流并不太多,如今家里多了三口人,彭艮山里汉子,对主家忠心耿耿,经历和成伯相似,两人一起顿时有了知己的感觉,有商有量的规制起家务。
彭玉端来热水,伺候二人洗漱,马淳脱下外套,露出一身紧密有致的肌肉。丰富的营养加上持续的锻炼,让他身体有了明显改观,虽然外表还略显瘦削,但浑身力量和爆发力极强,一起练习太极推手的五个学生都已不是他的对手。
彭玉很自然的绞了绞麻布手巾,给马淳擦拭身体。这清秀小姑娘自从马淳给她医治了浑身伤患后,只要马淳在家就一直主动伺候他衣食。马淳开始说过几句,让她不用伺候自己,小姑娘只是两眼含泪,咬牙不听,马淳说了几次没有效果,也就听之任之,小姑娘从开始的生疏到后面慢慢熟练,马淳反而有些享受这种被人伺候的感觉。
这十二岁的小姑娘,后世正是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家人呵护的初中小花朵,如今却低眉顺眼的伺候自己,马淳心中泛起一丝罪恶感。不过世道如此,大家都对此习以为常,他也就渐渐习惯了。
一边彭志见阿姊只顾着给马淳擦拭身体,不管自己,有些吃味,低声嘟囔道:“阿姊,我肚子饿了…”
彭玉对马淳温柔,对自家阿弟却有些严厉,闻言凤目一瞪弟弟道:“吃吃吃,就知道吃,自己身体还没洗干净,仔细等下着凉。我给大郎擦干净了就给你好好洗洗。”彭志挨了骂,只好委屈的一声不吭。
马淳笑着劝解:“阿志还小,你骂他作甚?我自己来就是,你赶紧给他洗洗,我们等下用了早食还要去上课。对了,我们上课时你也来一起听听吧,能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哦,奴知道了。”彭玉低声打印。
“你也别老是奴来奴去的,咱家没那么多规矩,你们也不是我的奴才,咱们一家人,不用这样称呼自己。”马淳后世灵魂,愿意用平等的姿态对待自己家人,就算成伯,他也客客气气的,不许他自称老奴。
先前三人进自己家不是很熟悉,自称为奴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如今大家生活融洽,彭玉彭艮忙里忙外的抢着做家务,彭志虽然年纪小,但跟着马淳锻炼学习的时候也积极的帮着他拿些零散物品,马淳对他很是喜欢,把他当作自家兄弟一样带在身边。
“一家人?”彭玉楞了一下,不知想到了些什么,脸颊一下子红了起来,低声道:“哦,奴…我知道了。”
马淳看他脸红,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小女孩心思,他一个大男人也猜不出来,转头招呼大伙一起吃饭。
用完早食,马淳带着彭志彭玉两姐弟来到村口大桑树下,学生们都已到齐。如今村里五岁以上孩童基本上都会过来跟他学习,村人们衣食开始不愁了,除了男娃,偶尔也会有几个女娃过来听课,马淳来者不拒,只要来听课,都愿意认真的教导他们。他甚至计划夏粮收割后让村里建一个大教室,这样无论刮风下雨都能上课。
他还想编写一套启蒙教育课本,不过后来想到传统启蒙教育三大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有其独到之处,可以拿来使用。自己前世唯一爱好就是书法,这三本读物是练字必备,只是《三字经》有些地方需要改一下再教给他们,什么“窦燕山,教五子”啥的千年以后出现的人物事迹都要改掉。还有《百家姓》中“赵钱孙李”要改成“孙钱赵李”,否则会出大问题的。
马淳一般上午教语文,也就是《三》、《百》、《千》,下午教数学和科学。当然都是些基础知识,再有高深的,他也忘的差不多了。即便如此,他的学问日后随着学生们陆续出山,引起了各国学术界极大轰动,这是后话,略过不提。
今日马淳又教了几个新字,三十来个学生中,十几个最开始跟着他学的已经学完了《三字经》,正在学《百家姓》,还有一部分小孩子,包括彭志、彭玉姊弟最近才开始学,马淳便从头开始教他们《三字经》。这两姊弟以前在寨子里虽然是寨主子女,生活不错,但山越蛮子几乎都不识字,他们父亲彭武又是大头兵出身,能认识自己名字就已经很不错了,哪能教人读书识字,是以这两姊弟还是白木头一个。
教完学生新字后,马淳让他们先背诵熟练,然后再在细沙地上临摹写字,一时间书声朗朗,响彻村头。附近在田间地头干活的大人们听着朗朗书声,脸上露出笑容,不觉干活都轻快了几分。
这年头读书人金贵的很,虽然听马淳说教孩子们的只是简单的汉字和数字,还有一些能用到的生活常识,别的地方可能都不太认可。
但是读书认字可是那些豪门大族,当官的人才能有的权利,他们平民百姓哪能奢望自家子弟出仕当官,能够认字识数,哪怕以后出去到哪个大户人家做个账房管事,对这些大人们来说,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简单的道理,大人们算的很清楚,换到别的地方,哪有马淳这样学问高心眼好的读书人会教他们的小娃读书的,只怕会换来一句:“就你们这些泥腿子贱民也配读书!”
马淳见这些学生认真读书练字,就坐靠在桑树下闭目养神,思考石峡里未来规划。
就在这时,练字的周良突然叫道:“快看淳哥,那边来了一伙人!”
马淳抬头一望,见入村山道上转出三四十人,前面七八个短衣快靴奴仆打扮的汉子手持长棍开道,中间五乘滑竿,上面坐着五位宽袍长袖、峨冠高戴的文士,后面还有十几个背着大包小包的奴仆,浩浩荡荡向村里走来。
这伙人行到村口桑树前,一位管事打扮的中年人上前行礼道:“各位小哥,此处可是石峡里?”周良上前还礼道:“回老伯,此地正是石峡里。”管事再次行礼道:“请小哥通禀一声,就说山阴处士谢赞谢伟庆协友拜访马淳马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