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崔书记,有人叫你。”

崔启平正说到兴头上,却被人很不礼貌地打断了,不禁面露愠色。

“崔书记,是我呀,我是李茱萸!”李茱萸又没心没肺地喊了一声。

崔启平终于回过神来,脸上换作满面春风,快步走向李茱萸。

“李茱萸同志……”

“崔书记呀!”李茱萸不给崔启平说话的机会,一把攥住他的手,夸张地摇个不停,“又见到你了,我真是高兴。”

周新衣一开始对李茱萸反常的表现很诧异,但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禁面色一红,摇头暗笑。

童铁山病得很重,发了高烧,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卫生队给用了一些药,慢慢地稍有了一些起色。

几天后,童铁山感觉有了一些力气,就不愿意再躺着了。他叫人扶着看了伤员,又去几个中队转了一圈,然后去找崔启平。

崔启平见童铁山下了床,非常高兴,把尽快召开一次支部扩大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童铁山。童铁山当然没意见,他看到了战士们低落的士气,心里很着急,迫切希望会议尽快召开,认真进行一次总结。

“崔书记,”童铁山表态,“这个会应该开,而且越早开越好,抓紧统一战士们的思想认识,尽快恢复士气和战斗力。”

“好好好,我就是担心你的身体吃不消。”

果然被崔启平言中了,童铁山做梦也想不到,会议上他和崔启平之间会爆发如此激烈的争吵,他虚弱的身体的确吃不消。

两人见过面的第二天,玉梁县委扩大会议召开了,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刘玉霞主持,党员及小队以上干部全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唯一议题就是总结四秃岭、太石峪两次战斗的得失。

考虑到童铁山的身体状况,战斗总结由梁文勇代为宣读。

以下是两次战斗的歼敌、伤亡情况:

四秃岭一战,毙敌三十三人,伤无数。县大队重伤两人,轻伤五人;太石峪一战,毙敌六十一人,伤无数。县大队牺牲三十一人(其中包括一名中队副、一名小队长),重伤二十四人,轻伤十九人。

崔启平的心情很沉重,他发言道,“同志们,两次战斗,县大队毙敌近百人,打得长谷丢盔卸甲,战果是辉煌的。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牺牲了三十一名优秀的战士,伤亡总计达到了七十多人,也就是说,除去牺牲的同志,差不多一个中队的所有战士都挂了彩!虽说我们是不怕牺牲的钢铁队伍,参加革命的那一天就做好了为党为人民献出生命的准备,可我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伤亡报告。敌后抗日战争的基本原则就是游击战,是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在不断消灭敌人的同时,自我得到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把敌人拖垮。打击敌人固然重要,但硬碰硬的蛮干,逞一时之快是要不得的。不是不允许有牺牲,但要看是什么样的战斗性质,什么样的作战任务和目的。具体到这两场战斗,首先它们都不是计划内的行动,其次,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把两次战斗的伤亡情况调换一下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前者是阻击战,目的是为了掩护百姓安全转移,如果有必要,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也必须坚守阵地。事实上,由于措施得当,处置灵活,我们巧妙地把阻击战打成了伏击战,取得了意外的战果。而太石峪一战呢?它应该有着完全不同的作战目的,可是,没想到啊,本来是一场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的围困战、追剿战,却由于我们的不冷静,打成了腹背受敌的突围战。如果不是二、三中队及时增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会场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刘玉霞和崔启平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微微点头,用一种非常缓和的语气说道,“大家也说说吧。崔书记和铁山同志说得对,这次会议就是要统一认识,卸下思想包袱,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所以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二十几名会议代表依然一言不发。

“文勇同志,你说说吧。”刘玉霞索性直接点名。

听得出来,崔启平的讲话,矛头似乎直指童铁山,而作为童铁山多年出生入死的战友,梁文勇对此一时无法接受。可崔启平的话听上去好像又句句在理,无可指摘,实在令梁文勇左右为难。

“崔书记,我讲怕是不合适,二、三中队是最后投入战斗的,我本人对前面的情况并不了解,是不是先让其他同志谈谈。”

“嗯,也好,那就先请力强同志先说。”

吴力强是一中队的中队长,的确很有发言权,但他的心情和梁文勇一样,而且自己也没有想透彻,不禁踌躇再三,低下头不停地摆弄胳膊上的绷带。

“还是我说吧。”童铁山打破了僵局。

童铁山明白大家的心意,但有些问题不能回避,必须在这种场合下说出来,一些想法需要澄清,大家的心结也需要尽快解开。

“我想重点说说对太石峪一战的个人意见,说完了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从结果上看,我同意崔书记的结论,把一场计划外的战斗打成了拼消耗的恶仗,作为战场军事负责人,我承担全部责任。具体到战斗过程,我们也预计到了长谷放火突围可能有诈,当时也作了布置,但完全疏忽了南太乡据点的鬼子会赶来夹攻。想不到长谷动了那么大的心思和胃口,想要一举吃掉一中队,这是我的失职。记得长谷退守太石峪后,我跟崔书记商量过,觉得长谷的行动不正常,现在看起来,长谷是有意的,也许从四秃岭逃跑的时候就计划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