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1页

[军事小说] 《李茱萸的最后一战》作者:沉墨如金【完结】

文案

李茱萸,一个逃避战争的人,由于一匹狼改变了人生轨迹。为了心爱的女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打响了对日本人的最后一战。

小说关键词: 抗日 热血 情感

第一章

引子

太石峪,太行山区偏远的小村庄。

九旬的老人童铁山和六岁的重孙贵儿相互搀扶着迈出自家后院,沿着逶迤的山道,向大山深处缓缓行去。

又是清明节,此时细雨已经落下,鸟儿躲进了巢穴里,只有树叶刷刷地响着,整个山林被一种肃穆的氛围笼罩。纤细的雨丝飘在童铁山沟壑纵横的脸上,柔柔软软的,如同记忆里的抚摸,它们在老人雪白的长须里汇聚片刻后,才恋恋不捨地滴落到地上。

贵儿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童铁山见了有些心疼。

“贵儿啊,叫你撑把伞你不听,后悔不?”

“不后悔。太爷不怕雨,我也不怕!”

“好,好,好孩子。”童铁山纵声一笑,中气十足。

童铁山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革命、老战士,指挥过周围十里八乡的敌后武装,即便是上了年纪,也不会把这濛濛细雨放在眼里。只不过,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忍不住地犯嘀咕,为啥每年的清明节都少不了这些雨水呢?作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他是不迷信的,或者说不愿意轻信,但他的确无法解释心中的困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慾断魂

这两句诗童铁山是早就知道的,至于清明的雨,他认为只不过是碰巧了,从没有琢磨过这雨水和清明节怎么会联繫得如此紧密。直到二十多年前的清明节,他突然留意到了两者的关系,似乎不像他想像的那么简单,为此困惑至今。

记得那天他是领着贵儿他爹走在这条小路上的,那时贵儿他爹也就如同今天的贵儿一般大小。贵儿他爹淘气些,自顾自地向前蹦去,六十岁出头的童铁山腿脚依然利索,不疾不徐地跟在身后照料着,呼吸平稳、面色如常。贵儿他爹蹦着蹦着,就念出了那首古诗。不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出童铁山听到这首诗时的反应,他的心似乎突然被这十四个字撞了一下,然后一点点碎了。随后,童铁山停下脚步,仰头望着一层层的雨幕,北方人大多讨厌下雨,这清明节的雨更是叫人心里沉甸甸的,有种说不出的压抑和难过。半晌,童铁山突然喊住了贵儿他爹。

童铁山说,告诉爷爷,去年的今天下雨了没?

下哩。贵儿他爹肯定地点点头,然后再次跑开去。

等等!童铁山急忙喊住他,继续问,那前年呢?前年下了没?

贵儿他爹想了想,认真地说,忘了。

乖孙子,你在想想。

贵儿他爹想了想,撂下一句话,爷爷你糊涂哩,前年我还小,咋能想起来?说完,又跑开了。

不管前年清明节是否下雨,从那一年起,童铁山在心里揣了一本帐,每年清明节只要下雨,他就悄悄画上一个勾,二十五年过去了,整整二十五个勾。这清明节的雨像是跟他约定好了暗号似的,每年必定准时准点,天刚刚亮就飘洒开来,从未爽约。这困惑埋在童铁山心里二十五年,从不曾对他人提起过,他要自己找到答案,因为他隐隐觉得,那答案不需要多么科学,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认同,只需要他自己能够说服自己。

一老一少且走且停,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一处略微开阔的缓坡,在一个小山包前站定。

山包方向北偏东,其后挺立着一棵四季翠绿的蟠龙松,顶端舒展茂密的枝叶形同一支硕大的蘑菇,盘浮在山包上方。山包的表面爬满青草,青草间生着几株牡丹。这种野生牡丹不细看不知道,它们和家里养的牡丹大不一样,几年才开一次花,金贵得很。好几十年来,它们在大山里都难得一见,却不知为什么突然就生在了这里。正因为如此,童铁山在发现它们以后,再也不允许任何人清理山包,由着上面的植物随意生长。他想,这样或许更符合李茱萸的心意吧。

贵儿虽然知道这个山包的存在,却是第一次陪太爷到这里,他充满好奇地转来转去,然后在石碑前站定。

“太爷,是这儿吗?”

“对,就是这儿。”

“李……”贵儿歪着头努力辨认,后面两个字认不得。

“李茱萸,他叫李茱萸。”童铁山告诉他。

“太爷,你讲过,他跟你打过鬼子。”

“对,就是他,他是太爷的战友。”

“太爷,他厉害不?”

“厉害。”

“比太爷还厉害?”

“太爷比他可差远了。”

“那他打死过几个鬼子?”

“一个。”

在童铁山的印象里,李茱萸当兵后似乎就没开过一枪。

“咋就一个呀!太爷你骗人,还说他是英雄哩。”贵儿很失望。

“太爷没骗你,在太爷心里,他就是大英雄。”

贵儿太小,无论怎样解释他也是听不懂的。童铁山从篮子里拿出一瓶酒,满满倒了一杯,双手端起向前缓缓送出。不知是风雨的吹打还是眼眶里已经噙满热泪,童铁山面前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恍惚之间,它们像硝烟般瀰漫开来,仿佛再次置身于六十年前的战争岁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