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坤宁宫前。
朱棡向朱元璋和马皇后请过安后,收拾完行礼,准备向玄武湖大营进发。
因为是朱元璋皇子中第一个出征。
此时,马皇后,太子妃常氏、太子侧妃吕氏、秦王朱樉、秦王妃敏敏、燕王朱棣、周王朱橚……老十二朱柏等一大群人,全都赶来为他送行。
朱棡一身便装,站在这些人的面前,向众人微笑施礼,告别。
马皇后感慨道:
“二十年前,我和你父皇在军营中相识,跟着他打了十几年的仗,过了十几年军营生活,如今大明朝建立了,想着终于可以过几天平静日子了,可今日,我的儿子又要上沙场了。”
“为娘的虽然担心,虽然不舍,但这仗终归要有人打,大明也终归需要有人保卫,而且,这江山是我朱家人坐着,我们朱家人不去保卫,又想指望谁来保卫?”
“为娘的说这些话,就是要告诉你们,我们在宫内的高枕无忧、锦衣玉食,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由千千万万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这其中,有我们朱家人的鲜血,更有大明无数平民百姓的,你们没有资格不去珍惜。”
这话说完,从太子妃常氏到老十二朱柏,所有人都一脸严肃,不敢稍加轻视。
朱棡在前世的时候,也经历过几次离别,但他向来不喜欢这种悲伤或严肃的场景。
既然要走,索性走的高高兴兴、轻轻松松。
于是,他笑着向马皇后宽慰道:“母后,儿臣只是跟着魏国公到漠北磨砺锻炼一段时间,又不是到前线当敢死队,您说的这么严肃,我们兄弟倒不要紧,要把几位皇嫂给吓到了,多不好。”
朱棡一边说着,还故意瞥向了秦王妃敏敏。
正常来说,大明三军开拔,这个二嫂多多少少都会在背后做一些小动作,该警告还是要警告一下的。
面对朱棡这突如其来、又饱含深意的两道目光,亲王妃敏敏虽然内心翻腾似海,但表面却装的平静如常,就像没看见一样。
倒是太子侧妃吕氏,故意跟朱棡开玩笑道:“三弟此去,只是磨砺锻炼可不行,我们可都等着你到沙场之上,杀贼擒王,建立像卫青、霍去病一样的万世功业呢,最好呢,再俘虏一位北元公主回来,给你当侧妃。”
吕氏一边说着,双眼还满是深意的从秦王妃敏敏的脸上扫过。
太子妃常氏也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对对对,三弟现在正妃是有了,倒是缺一名侧妃,此去掳一个回来,岂不是齐全了。”
此话一出,无论皇子还是妃嫔皆笑,只有秦王妃敏敏一个人,面容尴尬,不笑不是,想装笑又笑不出来。
这时,突然有一个小太监小跑来报,说魏国公家大小姐和二小姐求见。
马皇后知道这姐妹二人是来给朱棡送行的,急忙命人召过来。
太子侧妃吕氏,更是应景,开玩笑道:“刚说完三弟正妃,这徐家的女诸生就到了,真是不禁念叨。”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在这笑声中,徐妙云一袭薄纱柳叶服,双手捧着一个盒子,身边跟着眉目清秀的徐妙锦,沿着甬道款款而来。
徐妙云走上前来,先向马皇后行礼问安,然后再依次向各王妃、皇子行礼。
最后俏脸一红,向朱棡微微点头施礼。
马皇后适时问道:“妙云啊,你这次来坤宁宫,是为了给老三送行的吧,亏你有心了,真是个好姑娘,快,来本宫这里来。”
徐妙云迈步来到马皇后身边,脸上娇羞又多几分。
马皇笑着去拉徐妙云的手,同时问道:“好孩子,这个盒子里装的什么,是要送给老三吗?”
徐妙云咬了咬嘴唇,向马皇后轻声道:
“是,皇后,臣女得知晋王殿下今日出征,那漠北不比咱们应天的气候,白天烈日炎炎,晚上就天寒地冻。”
“臣女担心晋王殿下会疏忽,所以随便缝了一件白羽裘给晋王殿下,希望晋王殿下不要嫌弃才好。”
不等徐妙云说完,一旁的徐妙锦就在旁边插话道:“启禀皇后娘娘,大姐这白羽裘不是随便缝的,而是急急忙忙缝了五六天,为了能赶在晋王殿下出征前做出来,大姐屋里的灯,昨天一晚上没熄,这才在今日做好了。”
徐妙锦此话一出口,本是童言无忌,却惹得在场的所有人,全都好一阵大笑。
几位王妃,纷纷道:
“弟妹真是有心啊,三弟要是穿上他缝的这件白羽裘,那漠北再冷的天,也不怕了。”
“对,三弟,这下你可不要再找什么北元公主了,否则,辜负了弟妹一片心意,嫂子定不饶你。”
“对,有嫂子们在,妙云,你就放心吧,老三肯定是你的。”
面对几位已婚妇女的调侃,徐妙云顿时无地自容。
这时,朱棡走到徐妙云跟前,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双手伸出,去接她手中的盒子。
二人指尖相触,目光相接,无限柔情。
待将盒子接到手中,朱棡将盒子打开,没来的及看白羽裘,先看到盒子内部空白处,写着几行字。
其字体娟秀清逸,落笔如云烟,道:
绣罗裙上双鸳带,年年长系春心在。梅子别时青,如今浑已成。
美人书幅幅,中有连环玉。不是只催归,要情无断时……
这首词,几十个字,每一个字似乎写的都格外用心。
……
但即便再深情,还是终有一别。
一番款款之后,朱棡上了马,在几个亲卫的保护下,向玄武湖大营而去……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