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怒怼胡惟庸(求花和票)

朱棡刚从朱元璋那得到七天自由时间,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一个正二品红衣大员一顿怒怼。

朱棡抬眼朝那正二品官员望去,认得此人便是中书省右丞胡惟庸,心中顿时不喜。

但出于礼节,并没有立马回怼过去,而是先等朱元璋开口。

接着,朱元璋开口道:“胡卿言之有理,咱非常认同,但漠北战场军情紧急,为了能够打败王保保,咱急需一批像燧发枪这样的火器,这才不得不让晋王下场。”

虽然胡惟庸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直接和朱元璋唱反调,让朱元璋心中很不喜欢,但他还是耐着性子,对胡惟庸认真解释道。

然而,对于朱元璋的解释,胡惟庸并不领情,而是继续道:“制造火器这样的事情,属于军器局这样的机构去管,又何必让晋王降低身份,亲自下场?”

胡惟庸这么说,朱元璋顿时感觉挺无语的,心想,你以为咱想让儿子亲自干制造这样的事吗?这不是除了咱儿子,别人干不了吗?

但他心中这样,嘴上却不能这么说,而是谦虚道:“晋王从小对火器制造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研究,他的这些研究,或许能在制造燧发枪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把他派到军器局几天,可以加快燧发枪的制造进度。”

朱元璋这么说,已经够委婉,够给胡惟庸面子了。

但胡惟庸依然没想着让步,紧接着道:“臣还是以为,士农工商四阶层,不能随意混淆,否则不仅有失体统,对我大明的稳定也非常不利。”

“而且,臣也一直想向圣上奏请,请圣上对天下户籍及阶层,在元朝遗留下来的基础上,再次详细划分。”

朱元璋问道:“哦?那以胡卿之意,天下户籍和阶层该怎么细分?”

胡惟庸朝着朱元璋拜下道:

“臣以为,除了延续士农工商四阶层划分之外,还应该对全天下所有的百姓进行分类。”

“比如军民就归为军户,在家种地的就归为民户,制造业就归为匠户,养猪的归为屠户,经商的就归为商户,歌姬归为乐户。”

“而且所有户种,其后代世代不得脱籍,这就叫做,军不离屯,民不离户,匠不离局……将所有人固定在他自己的范围之内,如此,天下就可以减少动乱。”

胡惟庸说完这些,朱棡总算明白,胡惟庸为什么对自己请假做水力钻床有这么大意见了。

原来,胡惟庸心中已经有了要将大明户籍分类的想法。

这种分类方法,把‘士’这个阶层抬的更高,但却对匠户、民户、商户这些普通百姓,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明朝后来,也的确是按照这种户籍制度划分的。

朱元璋是个好皇帝,但再好,他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考虑所有事情,都是先从统治阶层的利益考虑。

历史上,朱元璋同意这种户籍制度,便是考虑到,这样划分,可以让天下各个行业,既发挥自己的本职作用,又不会在各地区间随便乱窜。

让这些老百姓,一直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不随便乱窜,就能减少他们作乱的可能。

这是明朝户籍制度划分的初衷,并且也成功实施了。

但这并没有阻止明朝以后的灭亡。

作为一个从新时代而来的穿越者,朱棡对胡惟庸的这种户籍制度,万万不敢苟同。

胡惟庸刚说完,朱棡就出口反问道:

“胡大人,依你刚才对户籍制度的划分,那以后匠户永远是匠户,商户永远是商户,其他的以此类推。”

“而且,无论他们的后代子孙天资如何,不管在其他方面多么优秀,也不管他们以后擅不擅长做祖辈传下的那一行,都只能沿袭祖辈的户籍类别,是这样吗?”

胡惟庸上前点点头,郑重其事道:“禀告晋王,下官正是此意。”

见胡惟庸一脸大奸若忠的模样,朱棡突然忍不住笑了起来,道:

“胡大人这户籍划分的好啊,只是如果胡大人今天不是中书省右丞,不是我大明朝‘士’这个阶层的,而是匠籍、商籍,甚至是乐户、丐户这样贱籍。”

“那请问胡大人,还会如今日一样,如此划分吗?”

“这……这……”面对朱棡这一顿言辞犀利的抢白,胡惟庸一时回答不上来,稍稍停滞了一会儿才道:“下官如果是乐户、丐户这等贱籍,自然不会过问户籍划分这等事,因为下官就算再不济,也懂得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

不得不说,胡惟庸的口条还是挺好使的,反应也够快的。

但朱棡这个穿越者,又怎么会被他这几句话堵住嘴?

听胡惟庸如此说,朱棡丝毫没有停顿的反问道:“好一个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如果,有些人不在其位也谋其政,该当如何?”

胡惟庸斩钉截铁道:“那此等人,一定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之人……”

“胡大人……”胡惟庸刚说完,就看到一旁的李善长,朝他不停的使眼色,示意他别再说了。

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听朱棡一声冷哼道:“那依你胡大人所言,我朱家祖上世代贫农,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替地主家种地,只要去做种地之外的事情,就是罪大恶极,就应该死有余辜,对吗?”

……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