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草原来使

时间渐渐到了二月底,贾珝的生活依旧平静,并没有受到勋贵子弟进入军中举动的影响。

只是他前往军营的次数愈发少了,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是不会出城,每日里一边紧盯着兵库司,一边处理着商会的事情,时不时还要前往东宫给太子朱武城讲解练兵之法,不知天佑帝是怎么想的,竟将编练禁军一事交到了太子朱武城手中,不是头昏,就是自信能拿捏住朱武城。

这几日不断有消息传来,有好的,也有坏的。

先是潜伏在鞑靼王庭的南镇抚司密谍传来密报,阿鲁特派了他的儿子前往忽兰忽失温与鞑靼人结盟,并与台吉巴布尔一起伏击了前来偷袭的瓦剌偏师,此战,斩首两万余,无俘虏,仅有数百瓦剌人逃离战场。

接着南直隶传来了不是太好的消息,根据锦衣卫的情报,东平郡王挫败了一起世家大户的谋逆计划。

如天佑帝希望的那样,过半当地世家大户被卷入其中,这就给了朝廷借口,可之后坏消息便一个接一个袭来,先是当地民夫不在帮助大军运送粮草,接着商贩也不再售卖东西给大军,更是有巡夜的巡哨遭到袭击,最终发现袭击巡哨的都是一些世家大户的佃农,这让天佑帝十分愤怒,这是一种无语的愤怒,更是一种被人背叛、被人背后捅刀子的愤怒,这也让天佑帝下定了决心,全面清理的旨意以八百里加急的形式送往了苏州府。

这意味着,苏杭等地将会迎来一场残酷的屠杀!

这天上午,从广安门外走来了一队人马,这是鞑靼使者的队伍,由于鞑靼与大明之间还处于敌对状态,天佑帝并没有派礼部高官或鸿胪寺官员前往迎接,只有礼部郎中刘健带领着几名礼部书吏来到广安门迎接长途跋涉而来的鞑靼使团。

鞑靼使团的主使叫赵胜,是巴彦汗的叔父,他在鞑靼地位颇高,他非常喜欢汉文化,更因此给自己取了个汉人的名字,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没有草原人的粗犷,他外表显得温文尔雅,非常的谦虚,面上总挂着微笑,素养很高,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鞑靼部落中好些年轻人开始接触汉文化,此次使团中除了副使、几名长老和那些护卫之外,全部都是懂得汉语的年轻人。

鞑靼使团高调进京,数百人的队伍,数十辆大车在广安门大街上浩浩荡荡进城,引起神京轰动,大街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我上次来神京还是天佑三十五年,这次再来大明,依旧是那样的繁华昌盛。”

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赵胜不由感慨道。

刘健笑道:“今年正好赶上春闱,所以京城比往年热闹。”

“哦?”

赵胜愣了一下,忙问道:“不知今年会试头名是来自苏杭哪所书院的学子?”

“都不是。”

刘健摇摇头,“是位来自金陵国子监的学子。”

赵胜点了点头,入关后,他打听到了大明朝这半年发生的一些大事,明白这次没了文官们的斡旋,恐怕要事倍功半了。

想到这,微微一笑道:“一路上我听说了许多大明朝廷的事情,特别是如今朝内是勋贵军方当政,我研究汉文化近四十年了,发现一旦武夫当政,中原王朝就会走向分裂,一旦分裂就会走向衰弱,直至灭亡。”

刘健澹澹道:“大明朝是皇帝陛下的大明,不存在什么文官当政,勋贵军方当政。一切都是皇帝陛下出于对朝政考虑作出的调整,所有人都是忠于皇帝陛下,他们手中的权利也是皇帝陛下赋予,军方的强盛会带来更加强大的大明朝。倒是大明周边的少数民族,一旦遭遇实力相当的敌对攻击,很容易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刘大人的意思是我们鞑靼会走向衰弱,甚至灭亡!”

“难说!”

这一顶,把赵胜顶得又惊又气,干笑了两声,又道:“正因为大明朝的强盛,我们汗王才会派出使团前来觐见大明皇帝陛下,希望重修两家之好,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甚至我们还可以给大明朝提供最好的战马。”

饭团探书

刘健乐了,一摆手,“一路辛劳,先请休息两日。”

他话音刚落,前面忽然涌来大群人,足有数百人,他们围住车队,一名老者上前厉喝问道:“你们可是鞑靼人?”

赵胜拱手道:“老人家,我们是鞑靼使团!”

那老者怒道:“打死这群畜生!”

边说边将手中的臭鸡蛋砸向赵胜,老者身后的人群紧跟着扔出了手中的臭鸡蛋、烂菜叶,一边扔,一边骂,“打死这些骚鞑子!打死这群畜生!”

广安门大街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行人,不少人加入了其中,更有甚者捡起了地上的石头砸向鞑靼使团,起哄叫骂者更多。

“去,让他们离开。”

北镇抚司千户柳湘莲站在窗前,望着不远处有兵马司的巡逻队奔来,他是奉了马顺的命令来监视鞑靼人的举动,他想看一看,遭到如此羞辱的鞑靼人会有什么样的反映,恼羞成怒?或者是忍气吞声?

这对于接下来的谈判非常重要。

忽然,赵胜一声闷哼,痛苦地捂住了脸,一块石头正好砸中了他的鼻子,鼻血喷溅而出....

不知是哪些人,爆出了一声“好!”

围观的百姓更是兴奋,争先恐后挤上前观看。

一阵马蹄声,李贤率领禁军赶到,坐在马上望了望狼狈不堪的鞑靼使团,又望向围观人群,“把围观的人轰散了!”

“是!”

不等禁军行动,围观百姓立刻向四处哄散。

李贤对身旁的禁军把总说道:“去,将使团护送去礼宾院。”

在一队禁军护送下,鞑靼使团继续前行,很快便抵达了皇城东侧,没有前往鸿胪寺,而是直接来到了礼部礼宾院,没有重大节庆,礼宾院中空房很多,鞑靼使团便被安排住了下来。

礼宾院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待他们一进门便热情地迎了上来,“大人,一切都已安排好,特意准备好了热水和干净的衣物,先舒舒服服洗个澡,饭菜正在准备。”

“不会又是你们自己做的饭菜吧!”

刘健笑着问道。

“小刘大人说笑了,刘侍郎专门交代了,这是从酒楼定的上好席面。”

说到这,那管事向两边望了望,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刚刚东厂来人了,不过只是看了一圈,没说什么就走了。”

刘健望了望那管事,又望了望远去的鞑靼人,“我会转告叔父,你当好差事,不要到处嚼舌头。”

想了想,又道:“去找个郎中给鞑靼主使上点药,不要让他病了。”

这管事也是个乖戾之辈,哪里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立刻吩咐一个低级小吏去西市请大夫。

赵胜沐浴更衣,连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便开始准备着与大明的第一次会谈的资料。

房间里,赵胜背着手来回踱步,考虑着如何打破这个僵局,从刘健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猜出大明朝的态度,总体来说不是太乐观,就比如他们遇袭一事,迟迟不见巡街的兵马司兵丁,这与他印象中的神京完全是两种情景,不可能是他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利用职权阻止了巡街兵马司军卒前来。

看来此次和谈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困难许多,或许,明朝人只是想要获取更多的利益。

赵胜背着手在房间内慢慢地走着,当他转身时,忽然门外有人叫他,“先生!”

赵胜回头,只见被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学生回来了,“怎么样?”边说,边快步迎了过去。

“打听清楚了,内阁如今只有四位大学士,首辅还是温方言,次辅是之前分管工部的刘文彬,礼部有大学士杨琳分管,不过,此人是个菩萨,不怎么插手礼部的事情,另外一个是勋贵军方的代表,镇国公牛继宗,此人不仅统帅三十万御林军,背后更是勾连着军方几大势力。”

说着,将一份名单递了过去。

赵胜接过名单一看,眼中立刻放出光来,“哦?你没有打听错?”

那学生一脸的惶恐,“学生不敢。”

“好!好!好!”

赵胜大喜,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发现这名单上的人都是当年河套一战损失最大的几家勋贵,他们都有家人惨死与瓦剌人手中,特别是这个叫贾琦的,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

或许可以从这些人身上想想办法。

忽然又想起件事情,立刻问道:“可有打探到周家的消息?”

“回先生的话,周家大门紧闭,周边还有形迹可疑之人,并未敢上前。不过,学生向附近的商贩打听了一些消息,周家除了独子周坤外,被人灭了满门,现如今这个周坤正在坟墓那边结庐守孝。”

赵胜的脸色变了,路上他也打听到了一些消息,原本还不是太相信,没想到周家真的被人给灭了门,难怪这么久没有消息传出去,要知道,年前周扬可是给巴彦汗写了一封信,表示以后会加强两家之间的合作,可惜了,这么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没了。

又想起了被灭了九族的吴家,赵胜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那学生连忙走近了,在赵胜的耳边说道:“先生,您不是说过当朝内阁首辅是个腐儒,对明朝皇帝非常的忠诚,瓦剌人威胁着皇帝的皇位,咱们不若从他的身上想想办法,毕竟他会将皇帝的利益放在首位。”

赵胜闭目沉思,临行前巴彦汗再三叮嘱,他此行的任务是与明朝达成条约,哪怕是比较苛刻的条件也可以接受,毕竟汉人瞧不上大草原的土地,瓦剌人才是他们的生死大敌,必须要从明朝人这换取武器甲胃,甚至是他们的直接支持。

可是刚进城就被明朝人来了个下马威,并且还遭到了羞辱,那么这次大明之行,又会有多大的收获?鞑靼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赵胜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

“先生,给各级官员的礼物已经准备好了,明朝太子的礼物要等觐见完大明皇帝才能送过去。要不,咱们先去拜见首辅?”

赵胜点点头,道:“好吧!先把拜帖都送出去,趁着这两日,咱们将可以拜访的官员都拜访一下。”

........

不到一个时辰,鞑靼使团进京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城,特别是广安门大街上发生的闹剧令无数人惋惜,怎么这样的盛景自己没赶上?

还有那群人竟敢围殴使团,这背后是否有人?

一时众说纷纭,流言遍布神京。

这几日贾珝正好无事,又赶上会试放榜,不出意外,林恒夺取了会试头名,也就是会元,高兴之余,贾珝特意大摆宴席,请了诸多朝廷官员和老亲前来庆贺,并将林恒一一介绍给他们认识。

就在鞑靼人在东西两城到处送拜帖之时,贾珝已经得到了鞑靼人准备拜访自己的消息。

外书房内,贾珝把一份自己在京畿的财产清单交给了贾赦。

“这些就是除了商会资产以外,我在京畿的全部财产,我给迎春留了一些产业作为嫁妆,西市一处酒楼,东市两处铺面,城外还有两处田庄,另外,贾琮我也给留了些资产,不多,就是东城一处三进宅院,东市两处铺面,玄真观脚下一处庄园。”

说到这,贾珝又叹了口气,“贾琮这小子太不争气了,还不如环儿,老爷也该用心管教。”

“一个不到八岁的毛小子,怎么管教?”

贾赦轻笑出声,慢条斯理说道:“要不你带在身边调教算了,反正他也不是读书的料。”

“我又不是他老子....”

贾珝撇了撇嘴。

贾赦伸手抽了他一个头皮,笑骂道:“你小子皮痒了!”

说着,翻了翻手里的册簿,随手扔到书桉上,“你想好了?”

贾珝点了点头,除了商会的资产和皇室赏赐的产业,贾珝将在京畿的财产全部捐给了宗族,用以供养祖宗和族人,当然,最主要还是用以支持有上进的族人读书上进。

这些产业会交给商会代管,每半年上缴一次利润,其中三成用来接济生活拮据的族人,三成用来供养有读书天赋的族人走科举之路,剩余的则是支持有上进心,想出去拼搏的族人。

贾赦忽然笑道:“你小子比我强,老二终归是输给了我!”

说完,贾赦连连摇头,唉声叹气。

“我打算过一段时间南下金陵一趟。”

贾珝喝了一口茶。

贾赦眉头一皱,“你走了,锐士营怎么办?”

贾珝笑道:“没关系,正好我也想抽身看清楚。”

贾赦吓了一跳,随着御林军扩编开始,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糟心事一大堆,再加上宫里那两位各自有着小心思,贾珝这是打算再添一把火,这怎么行,连连摆手道:“你小子可不要乱来,这里面牵扯的人太多了,咱家可经不起这么大的折腾。”

“老爷误会了,我走了,贾家才能置身事外。”

贾赦眼睛一亮,他怎么把这一茬给忘记了,慢慢点了点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