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后来申时行被通政使司、翰林院和国子监等官员问话的记录。
刘茂:“这些都很好,申大人,但还是让我们谈谈具体的细节吧。比如那个被废弃的却仍然不断被供暖的库房。”
很显然,这些官员在面对申时行时,态度缓和了很多,一些用词也委婉了一些。毕竟吏部不同于詹士府或翰林院,是货真价实的实权部衙,尤其还是吏部左侍郎。
申时行表现得很坦然:“确实,我完全理解诸位大人的担忧。但北京城的冬天非常寒冷,即便是再节俭的官员也不可能在严寒之中办差。”
刘茂:“大人,我们谈论的不是官员,我们要谈的是那些铜线,还是一些被腐蚀的铜线。”当然,刘茂也很谨慎地避免了申时行将话题牵扯到詹士府那位有着龙阳之好的詹事身上,避免话题无止境地被扯大。
申时行:“没错,但官员们总避免不了要在那儿进进出出。”
刘茂:“为什么?”
申时行笑了笑,“库房里存了什么总要记录档案,提货,送货,防火巡逻,甚至盘货还有查账,刘大人总不会以为那么大的库房都是用来装铜线的吧?”
刘茂皱了皱眉,“是这样,那也是兵丁或衙役们该干的事,他们可以多穿点,不是吗?”
申时行点点头,“当然可以。这是一个部衙对属下的待遇问题了。”
刘茂觉得这位申大人过于难缠了,便避开这一话题,“确实是这样,但这个行为在花掉国库的银子,是浪费,是多余的。”见申时行在沉默,刘茂还扫了一眼角落里的于可远,接着道:“大人,您没话可说是吗?”
申时行抬着头,“不该由我来评论这番政策,你得去问詹士府的詹事大人。”
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这位大人,刘茂忽然警觉起来,“但吏部有责任向各部衙提建议,劝勉他们节俭。”
申时行继续点头,“当然,这是分内之事。但我想,刘大人应该会理解我不能透露吏部是如何为各部衙提议的,各部衙应该对最终的行为负直接责任。”
刘茂打算避开这个话题,“好,我会问詹事大人的。那么关于詹士府集中购买所用物资一事呢?”
申时行轻笑一声,“这涉及相当程度的,朝廷大臣的职权被下放到低级官员手中,并被滥用的情况。”
刘茂再次敏锐地察觉到了话里的陷阱,皱眉道:“相当程度的?买几张宣纸,或者狼毫笔吗?”
申时行直视着刘茂,“吏部有明文规定,要求严格控制允许使用各部衙公款的人数。我相信诸位大人都认为这是正确且合理的。”
刘茂:“但允许所有官员购买他们所需要的日常用品,这是简单明了的常识。”
申时行轻蔑地笑了一声,“律法和常识并无关系。”
刘茂:“那好,大人不认为是时候对这些条文进行修改吗?”见他依旧沉默,继续问道:“大人,您觉得如何?”
申时行:“这似乎不该由我来评论朝廷的决议。您得去问内阁,问司礼监。”
刘茂:“可司礼监和内阁的意思,是建议我们来问您,当然也包括在堂下坐着的于大人。”
申时行:“很好,那我的建议是,你们现在立刻去问司礼监和内阁。”
刘茂有些不快了,“这样推来推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只要你们愿意,随时可以。”
刘茂憋着一口气,继续问道:“那我们来谈谈翰林院新增官员的事吧。”
申时行朝着刘茂旁边的马文忠看了一眼,笑道:“可算是问到我职务范围内的事情了,这当然没问题。这是吏部照常工作的一项,为符合条件的官员分配合适的岗位,为了我大明朝的正常运转。”
刘茂:“所以要给翰林院新增二十名官员?”
申时行:“原本认为,可以弥补前段时间翰林院调往其他部衙所空出的空缺。”
刘茂:“那么弥补了吗?”
申时行:“当然没有。”
刘茂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还要把官员送往翰林院?地方衙门同样很缺人。”
申时行瞪大眼睛看着刘茂,“地方衙门很缺人?刘大人,您这话说得可有依据?据我所知,两京一十三省所有地方部衙都可以用一句‘人满为患’来形容,您既然说同样缺人,不如您向吏部举荐如何?”
“我的意思是说,两京一十三省那么多地方部衙,总有需要推陈出新的地方,也总有要更换新鲜血液的地方,大人何不仔细询问一番呢?”
申时行:“这是另外一码事,要调查要询问,就要人手,要银子,甚至要增设一个部衙的人手。为一点醋包一顿饺子,大人觉得这不是浪费吗?何况那些官员已经在那儿了,而且相当优秀。难不成要白养他们一段时间?什么事都不做,未免有人上疏弹劾我们吏部不作为,在打压人才。”
刘茂:“可是翰林院如今的人员规模已经超过了它应有的规模。”
申时行:“为各部衙补充必要的官员是吏部应该有的作为,何况这只是短时间内的情况,会有相当一部分官员调任。”
刘茂:“可翰林院如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官员,以这么惊人地浪费国库银子作为代价吗?大人您也同意这些银子完全是浪费的吧?”
申时行:“不该由我来评论户部的事,您得去问赵贞吉赵大人。”
“大人!”刘茂声调忽然拔得很高,“无论我们问于大人什么问题,他都说这是程序上的问题,应该问您。而无论我们问您什么问题,您都说这是朝廷的政策,应该问上面!那我们应该怎么弄清事实真相?您给一个具体建议?”
听到这番话,于可远轻轻笑了,而刘茂身旁的马文忠也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人太沉不住气了!
申时行更为笃定,也更为轻松。
“是的,我确实也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些让人真正左右为难的困境。是内阁把制定律法和规矩当做大臣的职责,而管理属下是每个部衙堂官的职责,而管理这些律法和规矩,却总能引发管理规矩和规矩管理之间的混乱,特别是当管理规矩的管理的责任和规矩管理的规矩的责任之间发生冲突或重叠,但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通政使司的重要性,也正需要如大人这样的热心肠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解决!”
“热心肠”,这个词是多么嘲讽啊!
刘茂也有些破防了,“这都是些毫无意义的口水话,不是吗?大人!”
申时行依旧笑着,“不该由我来评论朝廷政策的运行,您得去问内阁和司礼监。”
这场问话便在众官员们忍俊不禁中收场了。
于可远跟在申时行身后,慢慢走出通政使司的大门。
“看过刚刚的问话,你有何感想?”申时行小声问道。
“感触颇多。”于可远感慨道。
“不妨说一说。”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严党下台这件事。”于可远望向申时行,申时行闻言不由停住了脚步,转身也望向于可远。
“足下有何高见?”
“之前我对严党下台有过很多很多的猜测,也给出了很多的理由,如今看来还得加上一项,政策的更新换代往往会带来相当长时间的一段空白期。何况国库空虚,这两难加到一起,比千难万难还要艰难,徐阁老和高阁老能将朝廷打理成这样,百官就算不心怀感激,也不该责难了。”
“你能这样想,徐阁老和高阁老若知道,一定会很欣慰的。”申时行点点头,眼中透露着对于可远的一丝赞赏。
这位是真大佬。
他不仅仅是将来的真大佬,即便是现在,在朝廷里也一样相当有分量,只是他很懂得明哲保身,虽然明面上靠向高拱,但实际上在一些关键的政策,从来都是左右摇摆,谁也不得罪的,因为连他也看不清,将来到底是徐阁老的天下,还是高阁老的天下。
但有一点,他和张居正来往得相当密切。
想来他也看得出来,就算徐阶和高拱之间互有高下,但以张居正对裕王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裕王和世子的重要性来看,这内阁的天下,十有八九将来会落在张居正手里。
他能提前抱紧真正的大腿,这是当前朝廷里,任何其他人都没有做到的。
而申时行刚才在问话时所说的那些,其实理论上是正确的。内阁大臣们当然要对他们颁布的政策负责,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
但在具体实践上,内阁大臣们甚少会对自己提出的建议或政策负责,因为内阁班子不停地在换人,除了屹立二十余年不倒的严嵩这一班,往前推算,往后推算,一个内阁班子完全不换人的有效寿命不超过两年。
哪怕只是换了一人,那其他人就有充分的理由来推卸责任。而第一年往往需要用来回忆他们未入阁前提出的那些“英明”又极具蛊惑性的煽动性发言,这些发言一旦无法实现,就得对付迫切的现实问题。
而这些现实问题又无一例外地和国库银子相挂钩,通常是恐怖又具灾难性的,和嘉靖帝的私利相关,而这些恐怖之事往往又无一例外地要向全体臣民保密。
既然新的内阁班子要努力解决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依赖于吏部和户部。这就有点不幸了——因为吏部和户部的堂官往往也在内阁里,而且又忙于互相争论不休,根本无暇对银子不充足这件事向内阁班子出谋划策。换句话说,户部,四十余年来对国库就没有发挥过任何有益的作用。
所以,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既然不能开源就节流,节流就节在了冗员问题上。但又不能彻底整改明朝真正的冗员问题,而是浮于表面,进行面子工程,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装一装。
这样,过了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内阁大臣们了解真实情况是怎样,随后打算真正地治理这些事情,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弄出内阁了。因为内阁不需要一个真正励精图治的人。
此时,政绩只能退居在满足嘉靖帝私利之后了——或者不如说,唯有满足了嘉靖帝个人的私利,才能拥有继续在内阁待下去的资格。
你不用做任何事,你只需要满足皇帝就行。
因此,申时行其实最明白不过,他声称内阁制定标准和规则,其实只适用于当初制定这个规则的标准的全体内阁成员,但凡有一个人不在了,他们就有充分理由不认账。
而这番讨论还会进一步引申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内阁班子在短期内有了人员变动,那么这些规则和标准要不要作数呢?显而易见,一些官员就时常来填补这一空缺。
只有当内阁班子长期不变动,或者内阁首辅绝对大权在握,像之前的严嵩,或者将来的张居正之流。而一些官员,你根本不可能将他们清楚地规划到清流或严党,徐党或高党身上——他们总是相信,而且希望,内阁班子定期或不定期,但一定要短期内更换。这就给了他们不受上司们控制的最大限度的自由,若是他们在位太久,就会开始认为他们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嗯……某种程度上是如何治理下属了。
高拱也从侧面知道了这件事。
他很快将申时行和于可远叫到了礼部,这里相当于他的一言堂,绝没有外人,自然更方便说话。
高拱把二人喊来,然后一番责备。
申时行说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于可远站在旁边不言。
高拱告诉他:“你可能为你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你什么都没解决。那些和稀泥的手段毫无用处!刘茂将事情都告诉赵贞吉了,现在赵贞吉捅到司礼监,过几天,你们就要肩并肩地受司礼监的盘问!你们必须有适当的答案——或者,最起码是一致的答案。”
于可远说他们必须首先确定好立场。
“很好。”高拱平息了一下,坐在椅子上,喝了碗茶,“那真相是什么?”
申时行却对这番话有些不耐烦,“阁老,我们在讨论我们的立场,至于真相,这无关紧要。”
很有道理。于是高拱让他概述立场。
申时行将眼神望向了于可远。
于可远于是便向高拱提出了不仅适用于古代,还适用于现代甚至西方的五条标准申辩理由,一一对付司礼监的指控,尽可能用不同的理由来对付不同的指控。
高拱以前并没听说过五条申辩理由,当然这些或许已经融入他的血水,成为他与生俱来的能力,像这样具体表述出来还是很有趣的。
“有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非常令人满意的理由,但因为安全关系,或者某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无法透露。”于可远道。
高拱皱着眉,然后又舒展开来,这件事似乎适用于那位詹事大人的私人恩怨,想来司礼监也并不想让詹士府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大洗牌,无论是黄锦还是陈洪,看在裕王的面子上,也不会这样做。那位詹事大人除了私德有问题,其他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出现错误只是由于大量削减人员和预算,使部衙难以维持运转。”
这条不用明说,完全适用于翰林院突然新增官员的解释。这个太好办了,找一些小且无关紧要的事情,办错了,就能适用。
申时行也扭过头来,饶有兴致地望向于可远。
他这几乎是为所有官员拿出一套谋生的模板来。
“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但现在已经放弃,但此前已经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于可远仍是笑着说道,“这三条就能完美应付过几日的盘问了。”
第三条理所应当地解释了詹士府为何要批量集体购买物资。
“还有呢?”高拱问。
“第四条,这发生在重要灾难被发现之前,并且不可能再发生了。”所言,是说极大的灾祸将要发生前,但显然司礼监将要盘问的事情只是小事,既敲定了事情的性质,还在暗示司礼监小题大做。
“第五条,这是一个官员造成的不幸失误,现在已经根据相关律法处理过了。”
若按照这五条理由,涵盖了迄今为止所有的事情,甚至战争,至少是小的战争。
于可远简单陈束了一番。
看上去没问题,如果他们能应付的话。但是他也知道,没有申时行,他是应付不了的。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官职大小和职能的问题,他需要这样一个有分量的人在旁协助。
高拱略带鼓励地望向他们。
“好,从现在开始你们便要通力协作了,申大人?”
“我们俩,合则立,分则跨,请阁老放心。”申时行带着明显乐观的情绪。
他们正要把打算说出的理由再仔细过一遍,这时张居正却出现在了礼部的门口,提醒高拱和于可远将要到宫里进行一次特别的探视。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海瑞。
“是海瑞吗?”高拱问。
张居正点点头,“阁老,是海瑞,是司礼监传来的旨意,不仅有阁老和可远,还让陆经陆大人陪同,还有黄公公,徐阁老、李阁老和赵阁老也在,还破例让海瑞的妻子进去探视。”
“现在吗?”
张居正摇摇头,深深望了一眼于可远,“在这之前,可远恐怕要先去一趟王府,王爷要见他。”
高拱也不由望向了于可远,“是詹士府和翰林院这些事?今天的问话?”
张居正点点头。
“没有申大人吗?”高拱又问。
“没有。”张居正望向申时行,不知道是不是于可远的错觉,他总觉得那眼神里有一些给申时行安慰的意思。
于可远有些心烦意乱。
临近傍晚,他去了裕王府。
去裕王府其实是一个非常古怪的经验,从外面看,它只是一座非常普通的联排的宫殿群——大,但又没有那么大。但是当你步入前门,走过一条似乎有好几百米的宽大过道时,你就会意识到他实际上真的置身于一座宫殿之中。
它是如此地符合裕王,从外面看极其不引人注目。这座宫殿的秘密就在于它是由好几座宫殿连在一起的,而且背面也连在一起。如此一来,你在裕王府里转着转着就找不到路了。
于可远沿着这些规整的石板路,穿过前堂又穿过花园,用不了多久就来到了裕王的书房前。
跟他一起的还有张居正。
二人被冯保领到了书房前,这是一间简朴的房间。
他已经见过裕王很多次,但每次相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他身材高大却很孱弱,聪明绝顶却又喜欢听旁人的主意,说起话来总是语调亲切温和。
他似乎很热情地欢迎了于可远和张居正。
二人给裕王行了礼,裕王领受了,便指着左边的两个椅子道:“坐。冯保,上茶。”
冯保端着两碗茶走近了,“两位大人,这是产自福建建阳的白毫银针,前几天刚贡来的,王爷都舍不得喝,专等着两位大人呢。”
二人忙又起身谢恩。
“坐下吧。”裕王挥了挥手。
他今天穿的是便衣,以便衣接待外臣,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表达亲近,因为唯有最亲近的人才能这样做。
二人复又坐下,望向那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一般产自福建北部的建阳、水吉、松政和东部的福鼎等地,出量极少。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于制作时未经揉捻,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冲泡时间应稍延长。
“好茶!”
抿了一口后,张居正惊叹道。
“确实是好茶。”
于可远也说了一声。
二人复又道谢。
“近来如何?”待冯保将茶碗撤下,裕王便温和地问。
于可远本想告诉他一切都很好,绝对挺好。想告诉裕王张邕的那几首诗突然起来地砸在他们头上,虽然有些吃惊,但现在整个局势已经在控制之内了。
他还想说,他和申时行将在几日后向司礼监解释清楚,完全不需要记挂在心上之类的。
但这番话似乎更像是让自己放心,在宽慰自己。
何况这样的小事还远不到让裕王操心的份上,更不至于因为这件小事就把自己召到王府。
但除了这件事,最近确实也没什么旁的事了。他决定坦白,“张邕所写的那几首诗,确实让臣措手不及。臣不明白为何刘大人会突然找到这些诗,又是谁告诉他的。王爷万不要动怒伤了身体,这些都是臣的错失。”
于可远停住了。
其实关于这个事情,他实在是无话可说了。裕王显然也察觉到了,然后他开口了。
语调仍然很温和,“是什么让你以为,我会大怒呢?”还有一些困惑。
于可远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他以为就算不生气,也要这样说,总之要先把过失归到自己身上,这是身为属下应该做的。不然他来裕王府是做什么呢?
于可远低着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远,今天就你我,太岳和冯保在这里,凡事都可言说。”裕王望向张居正,“太岳,你和可远讲讲吧。”
“劳烦张大人。”于可远望向了张居正。
接着张居正问了他一系列问题,一开始他简直看不出张居正的用意。
“王爷和内阁一致要做的是什么?在国库支出方面,于大人。”
“削减开支,这显而易见,张大人。”
张居正点点头,“那为什么一直收效甚微呢?”
答案又是显而易见,“因为某些人的阻挠,从上到下的阻挠。”
“那么是不是所有内阁大臣都要对国库开支的削减来负责呢?”
于可远一时有些拿不准这是不是对自己的抨击和陷害,“我想不全然是这样,不止是内阁大臣,也包括各部衙的全体臣工,包括我自己在内。”
张居正盯着于可远,看来并不相信。
他接着说,“若是这样,为什么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部衙实现了真正的任何形式的削减?”
“事情总要一步步来,一点点做。”
“错。”张居正摇摇头,“那是因为很多官员都被降服了,他们被同化了。”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星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网站即将关闭,下载星星app为您提供大神吉檀迦利的大明枭相
御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