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做泡面其实并没有许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和高科技, 如果不追求非油炸面饼,那面饼就只是比普通的手工面多了一道油炸的工序。

徐雪筠在看厨师长找包装机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梗。

“一开始网上有人在问,如果在诸葛丞相北伐的时候, 给将士每人每餐提供一碗隆□□脚饭,那丞相能打赢吗?”

诸葛亮帮忙舀面的手顿住了:“......诸葛丞相?”

在两千年后的现在, 不仅徐姑娘对他的姓氏都如此尊敬——还有人想着帮他兴复汉室吗。

其实在历史上,人死如灯灭,才是事物和权力发展的常态,能够青史留名的人少之又少,而在这些青史留名的人中能够真正被人记住并且时时提起的更是屈指可数。

“那,我想应该是能的?”诸葛亮垂眸笑道,眼眶热热的, 手下却继续小心的舀着面。

经历过战乱的人, 总会对粮食格外虔诚, 不肯泼洒一分。

徐雪筠自从进了厨房嘴里就没停过, 现在又不知道从哪掐了一截才腌几天的黄瓜,嘎吱嘎吱的吃着:“当然能啊!我们丞相从来不缺人心, 要是放话出去来蜀地的人每人每天一顿隆□□脚饭。”

她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他们说丞相能打无可打, 打到欧洲去。”

诸葛亮不知道隆□□脚饭长什么样子,但他知道猪脚, 也知道后世人的饭指的应当不是豆饭或藜饭, 而只是白米饭。

将两者组合应该就是猪脚饭,精米精面在古时都是难得的东西, 更何况还有热乎乎的猪脚。

他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若是能每日一碗厚实的白粥, 亮也知足啊。”

而且他现在连汉室都还没有兴复, 哪里又想去管那什么欧洲呢。

徐雪筠笑的更厉害了:“网上也是这么说的, 所以标准已经从每天一顿隆□□脚饭,降到每天一碗泡面,再降到每天白粥配咸菜了。”

真是一降再降,看来现在不光是现实经济不好,连网上的虚拟场景经济都不好了。

做梦都不敢大大方方的做。

可就在徐雪筠话音落下的瞬间,天幕上闪过了一道白光。

【触发任务,请诸位认真学习泡面的制作方法,若成功做出六份泡面,将为观看天幕的各位一人发放一份泡面。】

哐当一声,杜甫手里准备去接水的盆掉了。

这,这,这可当真!

徐雪筠看见几人猛的精神百倍,连黄瓜都不敢吃了:“怎么了?!”

苏轼摇头,又狠狠点头:“我只是太想快点学习怎么做泡面了。”

他太想进步了。

李世民觉得天幕当真大方,他回来之后才从臣子的口中得知天幕,让他们免费吃了一顿自助餐,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现在这才回来一天,又可一人再得一份泡面。

一份泡面看起来不多,但对于很多舍不得花钱或者吃不饱饭的百姓来说也能开开油荤。

李世民握紧手中的笔,想着自己一定要让子民们都过上后世的生活,哪怕他做不到,他的意志也会传下去,千秋万代,总有能做得到的那天。

当然像他这样被刺激的更加勤奋的帝王是少数,更多的皇帝却是在讨论后世的红烧牛肉面是什么味道,能不能和御厨相比。

古代一日只食两餐,许多人现在本来是该吃饭的时候,一听天幕要给他们发放泡面后立刻把刚舀起来的米给放下了。

“天幕大老爷,天幕大老爷啊!”

厨师长说要教做泡面,那就是从酱到菜,以及面条全都自己做,这样才算一碗合格的红烧牛肉面。

索性现在时间还早,做好刚好赶上吃午饭。

徐雪筠没想参与,她很清楚自己做饭难吃,干脆去角落里开了一个冬天烤火的小炉子去烤玉米去了。

冬天家里有地暖也有空调,这个烤火的小炉子一般也就拿来烤烤地瓜,烤烤土豆,烤烤玉米。

前两年烤棉花糖爆火的时候,徐雪筠还拿它来烤棉花糖。

首先是菜,因为要烘干,所以最先开始。

“这是一台大功率的烘干机,两个多小时就差不多了,你们回去要是用小功率的烘干机估计得六七个小时。”厨师长很符合人们心目中对厨艺好的厨师形象,胖胖的,白白的,脸圆圆的,一看就很好说话,“我昨天一看你们吃饭时间那么早,就晓得你们得吃宵夜,厨房的门都没关哈哈哈。”

苏轼有点扭捏:“您猜的真准。”

可不就是半夜饿的睡不着了。

“葱花,包菜,玉米粒,胡萝卜,全部都给它能切多小切多小,这样不仅烘干的快,等到泡的时候复水也快。”厨师长的刀工可不是吹的,切的时候甚至都不用看刀下,反而看着他们和他们讲解,吓得杜甫连大气都不敢呼,生怕自己一出声再让厨师长分心,切到了手。

厨师长还会教切菜小妙招:“切包菜的时候先一刀两半,然后再斜刀把根去了,再把这去了根的半颗包菜从中间一分两半,横过来就直接可以切丝了。”

因为一般包菜和菜刀差不多长,直接切很容易会有前后切不到的地方,这样一改刀的确好切很多。

“胡萝卜先切成片,再切成丝,最后再切成粒。”只这几句话的功夫,厨师长旁边的盆都快装满了。

几人一人一把菜刀一个小案板,连厨师长最开始示范的葱花都还没切完呢。

徐雪筠在远处冒了个头出来:“阿叔,你教慢点啦。”

咚咚咚剁案板的声音她在这边都能听得到,教这么快让客人怎么学呀。

又不是厨神争霸赛。

李白连忙表示赞同。

他会用剑和他会用菜刀是两种概念啊,尤其是这些菜他之前有许多见都没见过,又怎么能知道该怎么切呢?

没错,说的便是包菜,胡萝卜和玉米,玉米还是上午的时候才刚见过的——可现在也还没到切玉米的时候啊。

不少李白的崇拜者看到自己的偶像竟然还要做饭,还要用他那写诗拿剑的手切菜,真真是心痛不已,恨不得自己能上前相替。

被徐雪筠提示后厨师长才从自己的世界中抽离出来,一看几人节奏最快的才刚刚把胡萝卜切完,笑的乐不可支:“现在的年轻人啊。”

天天吃外卖,估计都没怎么做过正经饭了。

于是把菜刀放下,又去洗了一颗包菜出来,慢慢的边切边展示。

杜甫急的满头大汗,他才是几人中真的没怎么碰过刀,也没怎么下过厨的人。

他幼时家境极好,时下又讲究君子远庖厨,即使父亲在两三年前去世,但仍很有些家产,更是不用为生计发愁。

杜甫怎么也没想到在后世最大的挑战竟然会是做饭。

更不知道自己晚年会随着时代颠沛流离,不得不亲自下厨,并且还在《槐叶冷淘》内留下了唐朝的冷面方子,流传千年。

李清照也不太会做饭——她倒是会做不少下酒菜。

不过切菜对她来说也不算难事,只是因心中惦记着任务,所以切的小心些而已。

徐雪筠又探了个脑袋出来,观察他们的进度,发现苏大哥竟然和上官小姐进度差不多,两个人手起刀落,切的菜很是整齐美观。

这真的让她挺意外的,她还以为苏大哥和她一样都只会吃不会做呢。

徐雪筠扭头看了看自己烤的有点糊的玉米。

嗯,确定了,刚才没和他们一起做泡面是个正确的决定。

徐雪筠发愁。

有点糊应该也能吃吧,就是味道不怎么好。

要不然......趁着他们现在还没发现,她偷偷把玉米打包去陈阿姨家,她家养了三条田园犬,应该能帮她消灭证据吧?

或者把没糊的玉米粒现在拨下来串在一起,和他们说她烤的其实就是一串一串的玉米粒。

骗的过去吗。

李白只熟悉了一会现代的菜刀就把进度赶了上来,最后几个人一起帮杜甫处理他还没切完的菜。

而且就算有他们帮忙,杜甫之前切的菜也不太合格,要不然太大力,要不然就是太小粒大小不均,到时候烘干的时候肯定会有些烘的不完全干,有些烘的太干最后温度过高糊掉。

杜甫只能表示自己尽力了,等到回去之后他会苦练厨艺的。

另一个时代的杜闲很理直气壮:“不会做饭怎么了啊?谁规定人就要会做饭的啊。”

他儿子他能养一辈子,他平时就算对他严厉也没说非要把他赶出家门,自力更生啊。

切完包菜后便要切刚才被徐雪筠打断的切玉米粒。

就在他们以为厨师长会在玉米上展示一下刀工的时候,厨师长一本正经的从橱柜里掏出来了剥玉米神器:“这个我就不教了啊,现代社会发展好啊,一个小东西比我之前练了老些年去的都完整。”

倒不是他用刀切不能完整,主要是没这个轻便省力啊。

而且今天不是教这几位客人怎么制作泡面吗,切玉米可不是那么好教的,一不小心还容易切到手。

不如用这个快一些。

厨师长见他们切包菜都费劲的模样,觉得放过他们也放过他自己。

剥玉米神器的外表很简单,内部一个铁圈,外部一个塑料壳,只需要把玉米从铁圈内穿过来回转动就可以使玉米粒脱落。

刘姨刚才已经把大碴子粥煮好了,现在放了红糖在那边凉着,看他们用剥玉米神器不由得和厨师长感叹,还是现在的日子好过。

“连剥玉米都有一个专门的东西,我们小时候每年收玉米,剥玉米剥的手指甲缝都开裂,那个时候拿干的苞谷棒子互相蹭都觉得省力不少,后来有个玉米刮子才算是解放了。”

但也没这个小东西好用。

厨师长深以为然:“那要不然说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人的脑袋都好使,就是得让孩子去读书,然后才能发明东西。”

李白几人一边脱玉米一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谈话,对于他们来说,后世之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新奇有趣。

原来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轻便的方法,也是慢慢改变的。

读书,这个被老百姓在口中念叨了千百年的字眼,却在后世真正普及了。

读书改变命运,谁不知道呢,可在古代并不是人不想读书,而是人读不起书。

只是为何要说是读书的人发明东西呢?

几人不太理解,那不是工匠所做的活计吗,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总之,把蔬菜都处理好送入烘干机后,他们就要开始熬肉酱了。

“都自家人吃,肉保证能像广告上那么大块。”农家乐自己就有养猪场,养鸡场,所以平时吃的鸡和猪都是现宰现吃,保证新鲜度,就算一顿吃不完放冰箱,也能保证在最新鲜的时候就冻起来的。

可农家乐没有养牛场,因为牛要比猪难养一些,养殖周期也长,牛怀胎十月一胎一头,可猪怀胎四月一胎一窝。

而且农家乐养猪是为了吃到高品质的猪,可养牛又有哪个地方牛的品质能够比大草原上散养天天吃草的牛品质更好呢。

所以一是不划算,还要请专人去负责,二是没必要。

所以只定期从科尔沁采购冷鲜运输的牛肉。

听到厨师长的解释,几人相视而望,不可思议却又觉得不愧是物资丰饶的后世。

连牛也不再作为耕地的主力军,而被宰杀来吃了吗?

牛肉在现代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但其实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牛都是不允许被宰杀来吃的。

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耕地。

一头牛在有些时候甚至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村庄最为宝贵的资产,甚至要比老人或者小孩都值钱的多。

但也并不是绝对吃不到牛肉,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在电视剧中,会有一位大侠随手甩出一枚银子后,让店小二给他上一壶好酒,再上一盘卤牛肉了。

因为正常死亡的牛肉是可以吃的,只需要上报官府,在官府批准后就可以食用或售卖。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肯定也会有人想为了这一口美食,所以偷偷宰杀耕牛,在各个朝代都屡见不鲜。

比如唐朝的程咬金家,他庄子的牛经常摔死,病死,死亡率高得出奇。

宋朝的时候更是屡禁不止,因为当时一头牛的牛肉价格要比耕牛贵得多,不少人便会偷偷把耕牛杀了当做老死的牛肉去卖,宋真宗时期,很多地方吃牛肉已经形成风气,比如浙江甚至‘以牛肉为上味,竞相屠宰’。

所以在北宋时期,因遏制不住宰牛风尚,有些地方官府便只能加收‘宰牛税’,可也无济于事。

不过这种牛肉交易始终不光明正大,所以像是《水浒传》或各类古代电视剧中的大侠,为何会要牛肉,而不是猪肉或羊肉又或者是鸡肉,就是为了刻画他们的形象。

因为在当时出门去店里吃牛肉的人,绝不是社会上层,因为达官显贵,自己家中便有牛肉,只需找借口称牛病死即可,也不是普通百姓,因为牛肉不便宜,并且因为这种并不光明正大的交易,所以售卖牛肉的店铺一般都开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本分老实的老百姓一般不会花大价钱专门去吃一顿牛肉。

只几人没想到,在后世吃牛肉不仅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甚至还要挑剔牛肉的品质,牛肉的产地,牛生前吃的是干草还是牧草。

“也算是让我今日长了见识了。”

有的时候最震撼人的反而不是和他们日常相处相差过大的地方,比如电视或飞机,因为没有这个概念,只觉得神奇。

最能让他们体会到时代不同的反而是这种平日里充斥他们生活,平日里就存在的东西。

康熙觉得后世的人很识货,科尔沁的牛肉的确数一数二。

而且他想吃来自草原的牛肉,都要先把牛拉过来再进行宰杀,但后世听着像是在草原就宰杀好,然后把肉运过来。

真是比不少大官吃的都好。

徐雪筠自己一个人实在是串不好玉米,已经偷偷喊刘姨过去帮她串了。

之前她可放言说了自己烤的玉米很好吃的,不能这么快就打脸啊。

牛肉的做法,家家户户其实都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只是大料的配比又或者是调料的配比不同而已。

“牛肉最好选择牛肋条肉,吃着要比牛腱子肉更嫩更软,切成两厘米大的正方块。”厨师长现在已经知道怎么教他们了,讲的十分细致,“我们这牛肉比较新鲜,可以直接下锅焯水,不用放料酒。”

料酒在我国其实也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只是以前的料酒和现在的料酒不太一样,料酒在以前是所有烹饪酒类的统称,比如黄酒,白酒,汾酒等都可以叫做料酒。

所以对于这一部分,无论是李白几人,又或者是竖着耳朵听做法的各朝代大厨们都没有太大的疑问。

厨师长焯完水后就把牛肉捞了出来:“牛肉汤把浮沫撇一撇,不要扔,放在一边等会儿还能用得上。”

接着他换了一个炒锅,往里面倒油:“这个油一开始不用倒太多,因为这一步主要是要炒糖色,浅浅的能把锅底盖住就行。”

他加了三大把冰糖,一边加一边解释:“炒完糖色之后这个糖它就没有这么甜了,比平时直接兑水喝要淡得多,我们的肉又多,所以糖得加多一点。”

“红烧的肉漂不漂亮,就看糖色炒的怎么样。”

厨师长顺便还讲了一下炒糖的几种糖的形态,有红烧的糖色,白霜花生的白霜,拔丝地瓜的拔丝,还有冰糖葫芦的脆皮。

“不过我们是用油炒的,所以只能做糖色,上面说的那几种都得用水炒。”

他一边说,各朝代的厨师就一边记。

要知道,在古代可没有那么多书,大家都是口口相传,想要真正的学会一门技艺,就得找个愿意教你的师傅。

木匠,厨师或者医生都是这样,越是讲究经验的职业,他们的经验就越宝贵,也越不愿意轻易漏于人前。

殊不知后世随便搜个红烧牛肉就能出来几百几千个教程。

炒完糖色就可以放牛肉进去翻炒了。

把牛肉到锅里的时候,因为还有点水气,在接触到锅边的时候呲啦一声,杜甫几人倒是没吓住,把旁边鬼鬼祟祟串玉米的徐雪筠给吓了一跳。

而到这个时候。

“好香啊。”

没错,到这个时候空气中就已经到处都弥漫着牛肉的香气了,混合着油脂和蜜糖,纯粹的食物香。

厨师长很喜欢自己的厨艺被夸奖,笑的可开心了:“你们学会了,自己回家做也能这么香,这红烧牛肉配个米饭配个面配个馒头都好吃,而且不光是红烧牛肉,你们这是把整个红烧的菜都学会了,到回去做红烧肉,红烧羊肉,红烧土豆,红烧虎皮鸡蛋,红烧茄子都行。”

“我们选的牛肉是牛肋条,脂肪比较少,所以等会还可以放点油,如果用的是牛腩,就可以省去这一步了。”

接着就可以把刚才滤出来的牛肉汤倒回去了。

厨师长叮嘱:“就算不用刚才的牛肉汤,也千万记住不能往里加冷水,这一加冷水照我师傅的话说,肉就死了,炖再久也不好吃。”

然后再加上厨师长自己配的大料包。

厨师长打开了一个给他们看里面都是什么大料:“桂皮八角花椒是少不了的,剩下的就看家里有什么,有什么咱就放什么,就算差点味,等会那酱油一放,味精一撒,说实话也吃不出来。”

这话说的也太实诚了。

手机被徐雪筠架在了旁边,现在没人管它,各朝代观看天幕的厨师恨不得站起来去挪手机。

就算一般人吃不出来,但只要他们掌握了配方,加里边那总能有吃出来的人。

但这个摄像头对准的是切菜的地方和灶台,根本就看不清楚料包里面有什么。

“要是家里有的,还可以放点陈皮,一是增添风味,二是可以让肉更好更快的软烂,不过小筠不爱吃这个,我就没放。”

厨师长想了一下,觉得可能大部分人家里都没有陈皮,所以又补充了一句:“捏三分之一个猕猴桃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肉腌一下,或者是滴几滴香醋进去也是一样的效果,猕猴桃是天然的嫩肉粉,香醋和陈皮是一样的效果,不过要记得把香醋滴进去之后不能急着盖,锅盖一盖,那个醋味就给闷进去了,得敞着盖让醋味挥发一下,这样才能又嫩肉又不影响红烧的味道。”

这可真是倾囊相授了,半点儿都没藏私。

杜甫听完,觉得自己又行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