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吐蕃,一个充满了无尽财富的国度

醉意酣然,群臣在军士的搀扶下各自上马归家。

酣畅淋漓,放歌纵酒。

不管是谁,耳边依旧不停在响起杜审言的那篇檄文。

“挥力一击,破那曲于山南;纵身一跃,毁逻些于顷刻……天兵一起,立刻兵将分崩。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保……愿能有降,诚心归附,则通好如故,扶助依然;负隅顽抗,为我雠寇,则天戈澄宇,扫荡无遗。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如律令。

如律令。”

酣畅淋漓,酣畅淋漓啊。

尤其是杜审言,特别是杜审言,更是被无数人钦佩敬酒,甚至根本顾不得皇帝坐在高台之上。

但皇帝也只是笑眯眯的看着,神色之间满是骄傲。

李绚靠坐在马车之内,回想着皇帝的神情,忍不住嘿嘿地笑了起来。

杜审言,杜审言。

今日一篇檄文,天下为之倾倒。

自此可称宗师矣。

不仅如此,今日他可以写檄文讨伐吐蕃,那么明日呢!

李绚脸上的兴奋在一瞬间消散的无影无踪,眼神彻底冰冷。

就在这时,车窗外声音响起:“南昌王可在,不知可否一唔?”

李绚微微一愣,是裴炎的声音。

随即,李绚的脸上就满脸醉意,掀开车帘,有些迷蒙的看向对面马车里的裴炎,甩甩头,尽力清醒的说道:“叔父,不知道有何事?”

“有要事。”裴炎笑呵呵的看着李绚,眼神之中的锐利,仿佛要直接撕裂李绚表面的迷雾。

李绚微微一愣,看向前方,说道:“去昌州进奏院。”

“喏!”李竹微微应了一声,下一刻,马车已经缓缓的朝平康坊走去。

……

大年初一,热闹喧嚣中带着一丝静谧。

守门的值房诧异的看到李绚今日来到进奏院,赶紧将李绚等人迎进来。

“让其他人歇息吧,准备两壶好茶,拿到后堂。”李绚转身看向裴炎,平静的笑道:“眼下在进奏院的,都是些昌州过来的吏员,要参加科举的士子,还有少数几个商人,不过他们昨夜都在疯玩,眼下应该还没起。”

裴炎点点头,笑着说道:“新年之事,的确应该好好玩闹一下。”

进入后堂,只剩下了李绚和裴炎。

其他人守在了院门口,避免他人接近。

等到值房将茶水糕点送上,然后缓缓退下之后。

“叔父,请!”李绚微微抬手,说道:“进奏院的厨子是昌州人,很有些京城没有见过的手法。”

“好!”裴炎拿起一块板栗饼,尝了一口,的确很有味道:“不错。”

“叔父回去的时候,让人捎上一些。”李绚笑笑,端坐在软榻上,平静默然。

裴炎目光扫过李绚,微微点头,就这份沉静,也怪不得李绚能够在昌州立下那么大的功劳。

略微沉吟,裴炎终于开口道:“若是叔父记得不错的话,今日作檄吐蕃文的杜审言,就是贤侄推荐给太子的吧?”

“这倒是的。”李绚点头,说道:“不过这檄文,却是年初的时候,让杨炯写的,杨炯推辞给了杜审言,其他贺知章,卢照邻,宋之问等人亦有参与。

也是因此,陛下才让杨炯和宋之问做了崇文馆学士,而负责最多的杜审言做了弘文馆学士。”

听到李绚仔细的将来龙去脉说的清楚,裴炎轻轻点头,然后又开口问道:“此番回京,贤侄编《切韵》,写《汉论》,作《游子吟》,领《檄吐蕃文》,似乎刻意要在文坛耕耘,而吐蕃之事,贤侄似乎有交托之意,为何?”

李绚伸到一半的手轻轻停顿,然后平静的回道:“职替轮转,本就正常,等到小侄拿下逻些,略微耕耘几年,想来朝中就应该会有人将小侄调回了,而且小侄家中还有高堂老母,娇妻美妾,幼子爱女,还是早些回长安来的好。”

李绚的母妃欧阳氏已经将近六旬,家里还有一妻三妾,四儿一女。

李绚身为边州都督,如今成婚,母妃欧阳氏可以离开京城,但妻子刘瑾瑜必须守在长安。

刘瑾瑜在,那么李志昭,李志明,李锦霞就都必须留在她身边。

另外,李志有和李志常的年纪也都还小,都必须留在京中。

这还是这几年,过上几年孩子们就要进学,更是一大堆的事情。

作为父亲,守在儿子身边,也是应该的。

李绚这番话说出来,一般人已经无法再开口。

裴炎深深的看向李绚,轻声说道:“贤侄就那么笃定一定会回昌州,或许被调任他州亦是可有之事。”

李绚笑道:“以小侄和太子的关系,想来在京中做上几年闲职,应该是可以的,而且陛下那里,应该也是愿意的。”

“那吐蕃局势呢?”裴炎冷不丁开口,盯着李绚问道:“吐蕃毕竟他境,贤侄即便是拿下吐蕃,但想要稳定吐蕃,没有个十几年时间也根本不可能,当年百济之事便是先例,难道要让吐蕃重走百济之路,过个几年,贤侄再回去平定吗?”

百济被大唐攻灭之后,仅仅数年,就在新罗人的支持下卷土重来。

要知道,那时,新罗可还是大唐盟友。

李绚诧异的看向裴炎,没想到他竟然能够想到这一层。

李绚轻吸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事不由人,可堪奈何。”

“如何不由人?”裴炎反问,甚至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天后都是圣明之人,朝中诸相亦多有才智,如何会看不透其中的凶险,便是太子,贤侄也说了,感情极深,吐蕃重要之地,如何放心会交给他人?”

“他人?”李绚不由得闪过一丝冷笑,面色不屑的说道:“没有在逻些打下之前将小侄给替换掉,便已经是小侄的幸运了。”

“贤侄是说,现在已经有人动了要将贤侄从吐蕃军前替换掉的心思……谁,谁这么大胆?”裴炎的神色顿时冷厉起来。

“谁知道呢。”李绚神色淡然,轻声说道:“叔父以为,陛下将王孝杰从吐蕃军前调回来,就真的只是在为草原做备吗?”

裴炎脸色终于沉了下来。

李绚从去年八月调回长安以来,除了有担心他别有心思的原因以外,也是在防备草原之战发生变故。

一旦有事,李绚立刻就能率领朝中的左右卫前方应对。

如今,皇帝将王孝杰从前线调回,怕也是有这份心思。

“到底发生什么了?”裴炎目光微眯,他也是做过军中主帅的人,自然清楚阵前换将的大忌。

尤其他们的对手还是论钦陵。

“去年十一月,王孝杰收到了长安的一封书信,无头无尾,但劝王孝杰加紧攻势,最好能在年前多打下一两座关卡。”李绚看向裴炎,说道:“叔父应该知道,绚当初下令的,是稳扎稳打……”

“一旦王孝杰能够有所成果,那么自然便是贤侄计策失败;而一旦王孝杰失手,那么便是贤侄前线统御出错。”裴炎面色凝重起来,好狠辣的一步棋啊!

“好在此事王孝杰并没有擅自做主,而且让人快信送到了长安,到了小侄的手上,小侄赶紧去信,让前线务必稳妥。”稍微停顿,李绚苦笑着说道:“但此事,不知怎的,落到了陛下耳中,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裴炎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随即又很是难以理解的问道:“究竟是什么人,如此不顾大局?”

李绚抬头,反问:“叔父觉得,若是小侄从昌州被撤离,那么谁是接替小侄的最佳人选呢?”

裴炎一愣,随即低头思索了起来。

一时间,无数道人影出现在了裴炎的脑海中,但很快又被一一否定。

即便是武承嗣,同时在出现的瞬间就被否定。

这一点上,裴炎相信武后,大局的事情,武后不会出问题的。

裴炎最后还是摇头看向李绚,难以相信的说道:“叔父想不到是谁?”

李绚轻轻笑笑,说道:“那是因为叔父只看了现在,叔父想想,一旦天下有变,谁会是接替小侄的最佳人选?”

裴炎眉头一挑,神色低沉了下来。

一旦天下有变,皇帝故去,那么自然是太子上位。

太子上位,谁会对李绚下手,谁有动机对李绚下手,谁有能力对李绚下手?

一道身影出现在裴炎的脑海中,随即一群人影出现在裴炎的脑海中。

韦家,韦家。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这句话,说的,不仅是韦杜的豪富,还有韦杜的贪婪。

吐蕃,那不仅是大唐的敌人,同样是一个充满了无比富饶财富的国度。

如果是李绚入主吐蕃,自然少不了自己捞点,但同样的,也就会有大量的财富被送到长安,送进宫里和国库。

其他不说,李绚在对皇帝和朝廷忠诚上,这一点毫无怀疑。

但若是换一个人,就不一样了。

起码韦家,没有这样的气度。

他们如果真要是到了吐蕃,恐怕整个吐蕃都得被他们搬空。

尤其到了那个时候,韦氏已经是皇后了。

李绚即便是朝中大将,边州都督,恐怕也难以抵挡皇后家族的觊觎,尤其他还是宗室郡王,更是给了别人动手的口实。

至于说李绚被调回之后,吐蕃可能会发生的动乱。

呵,谁会在意呢。

韦家反正不在意,大不了到时候再将李绚调回去就是了,反正这些年,他们该捞的,也全捞到手了。

至于说以后,若是李绚再将吐蕃治理过来,他们再收割一茬便是。

……

“他们在试探。”裴炎轻叹一声,说道:“他们在试探王孝杰会不会听话,若是听话,那么自然就在此时开始布局。”

李绚轻轻的摩挲着茶杯,淡然的说道:“天下如此,谁能有什么办法。小侄被人剥夺了逻些道总管之职,那么要个国子祭酒,总不过分吧?”

李绚抬头,目光闪烁着漠然。

“缓上几年吧。”裴炎收拾心思,目光郑重的看向李绚,说道:“若是有办法让贤侄在吐蕃多缓上几年,如何?”

李绚微微一愣,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有办法吗?”

“自然也是有的。”裴炎笑了。

没有人会不愿意自己更长时间的执掌大权,李绚也是一样,他有自己的小心思不假,但他任吐蕃总管,与国有利。

“如何做?”李绚深深的看着裴炎,神色谨慎起来。

“一切都在于制衡,若是左相……”裴炎的脸色玩味起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