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善良的心

在朱氏夫妻的悉心照料下,朱晓晴一天天地成长起来,她早已适应了冷水的农村生活,虽然身上是李大河夫妻的血统,但总的来说,朱晓晴就是一个完全的冷水人。

朱福才从没想过在朱晓晴的今后取得任何回报,他两口子思想就是这么简单,我把晓晴抚养长大,没别的意思,因为她也是一条生命。我们农村人不讲凡事都要有报酬,既然当时我收留了她,我的责任就是让她长大成人。

在三个孩子中,朱晓晴是最听话的,她有时候比两个大的还懂事,每当大人有个三痛两病的时候,总是她首先来问候,这让朱福才心里感到暖阳阳的。

大儿子在很多时候都让朱福才失望,他人长得牛高马大,可是就是不愿意动脑子,读书也总是混天过日,特别让朱福才不放心的是,他读书不行也就算了,可是他的心却没有长好,对三妹他根本就是排挤的。

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听到别人讲,三妹不是老妈亲生的,而两个老的又是常在他耳边叨念三妹的好处,叫他也学学三妹,不要总是长不大,还说他有时候就是脑子有病。

本来他比三妹要大得多,又见父母偏心于三妹,他对三妹这个外来户更从心里不愿意接纳她了,他常常变着法子来折磨三妹。

在大人不在家的时候,他就会让幼小的三妹做脏活重活,三妹也极为单纯,哥哥让做那些活的时候她还以为是哥哥是在锻炼她。她就没想过,这是哥哥在变着花样惩罚她总是能讨到父母的乖。

当然若是大人明白了哥哥的目的,给哥哥长记性的时候,朱晓晴却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哥哥解难的人,她要爸妈不要打骂大哥,她说所有的事都是她愿意做的。

在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把她搂在怀里,说我们小三真是人小鬼大,本来你还小,我们就是不想让你吃太多的苦。朱晓晴却从妈妈的怀里挣脱出来,她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妈妈,你们不要看我长得矮小点,就把我看成是个小孩子,其我都在长大了,大哥他们对我很好,让我干活是教我怎样早点长大,我就欢喜他们,也爱干活。”

朱晓晴的表白完全是出自内心的,她不想让爸妈为自己而让她和哥姐之间产生隔阂。她虽然也知道自己确实不是现在这个妈妈亲生的,但是现在的妈妈对自己那么好,她怎么能让妈妈为她操心呢。

生活的艰辛使朱家也很穷,可是朱晓晴却是乐观的,她就把现在的父母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她懂得如何让自己在哥姐的夹缝中生存,她不能得罪了他们,不然大人不在时她就会知晓他们的厉害。

还在朱晓晴小的时候就有人说闲话了,有人说他朱福才自找晦气,他不收留这个小丫,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的。还有人说,他朱福才是嫌自已累不够,本来就有两个崽子了,还显什么能。多一个人多一张嘴,开支就多一份。更有人说得难听,他朱福才不是傻的,过几年那小妮子长大了,嫁出去时狠收一把彩礼,还不是就回来了。

对人们的七嘴八舌,朱福才没有被闲言所左右,他也不想去给人们一一解释,当初小丫一个人在学校时,才几岁的娃娃,哭得可怜得很,无依无靠的。上面传来的消息是她妈畏罪自杀,她是一个坏人家的孩子,人们都只能把同情挂在嘴上,怕引火烧身。

朱福才俩口子当时也是混在人堆中,在小丫哭泣着要找妈妈时,朱福才老婆的母性神经被牵动了,她走到晓晴身边,孩子,不要哭了,跟妈回家。小丫乖乖地让她牵着手,带着满脸的泪痕跟着她回到了家。从此后家里多了一张嘴,也多了一份欢乐与担忧。

朱晓晴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幸福的,妈妈离开了自己,她还小,根本就没想到那么多,在朱家大人的关照下,她把过去都忘了,因为上面还有哥哥姐姐,他们在玩耍时也没有忘记眼前这个小妹妹。

只是在她从噩梦中醒来时,还会喊着要妈妈,这时候朱福才的老婆就会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用她的温柔给她以温暖,晓晴会乖乖地缩在妈妈的怀里,在她的摇篮曲中又慢慢地睡过去。

朱妈妈看到小晓晴睡熟了,她才别过身子:“福才,这个妮子太不幸了,她这么小就失去了亲妈,也不知老天能不能开眼,惩办那些坏人,象小妮子她妈,在我们冷水可是一个天下最好的人了,但是还不是让人家给弄死了。”

“嘘,你就话也不动动脑子,现在是什么世道,我们收留她,还不是咱一颗善心,在外面你千万不要和别人提她妈的事,我们就是一个农民,不想惹事生非,她在我们家,只要不冷着,饿着她就行了,我们也不要自找苦吃,要是去弄些事来套在自己身上,还不是我们自己受用。”朱福才提醒老婆不要多事。

对收留眼前这个女儿,朱福才并不后悔,他只想让她有个归宿,要说自己非得有什么想法,就是做人的本性使然,对外人这样那样的说法,他都不去理他们,你们咋就不想一想,要是你家也同她的家一样,你又该怎么办呢。

人呀,活在这个世上,大家为什么不相安无事,何必一定要把别人置于死地,难道只有这样才显出你的伟大。

朱福才本来也读过几天的书,他懂得的道理并不多,在李大河来冷水教书的那些日子里,他和李大河走得很近,他觉得李大河真了不起,别人都说他已走到这步了,还成天乐呵呵的,咋就不知愁什么的。

当有人问起这事时,李大河就会这样说:“一个人活在人间,如果成天都只想到愁呀苦的,那你不是一辈子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所设的牢笼中,生活中,哭泣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何不把苦变为乐,开心每一天,快乐在人间。只要你这样去想,这样去做,一切不都过去了。”

李大河的话让那些来问他的人感到他的确让人不可思议,他都这样了,还一点不知愁,他真是个怪人。人们在后面悄悄地评价李大河。

李大河常对朱福才讲,自己虽然人在冷水,但是心里还是想着青山的,他过去并不是教书的,可是自己犯了错误,上级并没有一棍子把自己打死,相反还给生存的机全,他这一生最感谢的就是,没有也就没有自己。

那时佟秋也和他一起在冷水教书,他们就是没有小孩子,在文革开始前,佟秋终于怀上了,生下了小晓晴,朱福才为他们高兴,作为一个家,要是没有一男半女,那还成什么家。

随着文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李大河又犯事了,朱福才不相信他是坏人,可是上级就是这么说的,还说他叛变了革命,可是从哪个方面看,他李大河都不象是那种出卖灵魂的人,朱福才对这个运动有些看不懂了。

再后来李大河的书也教不成了,他被上级来人带走了,记得他在走的时候还笑着和自己打招呼,说自己没事的,很快就会回来,可是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了,朱福才心里隐隐感到事态有些严重了。

果然在李大河死后,佟秋也被通知到县上的学习班去了,当时朱福才还以为学习班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让佟秋去学习的,他想得太简单了,那种学习班和培训教师可不是一码子事。

朱福才还在想佟秋是该回冷水了,但消息是那样的无情,佟秋不如实地交待问题,她还自绝于人民,自杀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冷水时,朱福才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那个佟秋,也和她的老公一样,是个大好人,但是上级却是这样说的,他能不相信。

当小晓晴哭得天乌地黑的时候,老婆大胆地牵了她的手,朱福才心里也动了一下,但是想到李大河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把自己不多的细粮送给自己,他打消了阻挠老婆动作的念头。

折子戏上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李大河一家实在是太惨了,我收留他的女儿,算是对他当时给我帮助的一种回报,我不为别的,根本就不是人们所说的想到捞一把。

他们硬是把人看扁了,我朱福才只凭良心做事,你们要想怎么说,由你们说去,我问心无愧就行了。

晓晴没有听从老师的劝告,她得到师范学校的通知后就直接去读师范了,她也在无人的地方伤心地哭泣,心里也动摇过,她想要是自已的亲生父母还在,那她就不可能是今天这样了。伤心过后她擦干了泪水,虽然自已心中的憧憬破灭了,但是至少自已还是跨出了农门。

依稀还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妈妈把她搂在怀里,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数着天上的星星,告诉她天上的月亮就是自己,妈妈永远都是那颗伴随着月亮的星星,如今月亮依旧,星星也同样在月亮身边,可是妈妈自从离开自己后再也没有出现。

而今的爸妈对自己也是宠爱有加,可是哪比得上亲爸亲妈,自己血管里流淌着的永远是亲生父母的血。

童年的喜与悲,童年的花与梦,所有的一切,如今都不复存在了,她能有今天,是朱家父母所赐与。

她能做到的就是把过去深深地,深深地压在心底。

现在的父母和自已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可是人家从没把自已当外人对待,相反可以说他们对自已比亲生的还亲,这不能不让她朱晓晴感动,自已的生父母再好,却无缘让自已享受,山里人常说的一句话:

是命就要认。

从晓晴进师范学堂的那天起,哥嫂就和家里分开了,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想沾三妹的光,父母很是恼了一阵子,特别是妈妈心里很不好受,她没想到亲生子还这样做,一下子头发就白了一半。

在她离开家时,妈妈望着她爱怜地说:“三妹,你哥他们不懂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以免影响你的学习。我们老了,但还做得动,家里也不要你操心。外人说啥你都不要挂在心上,你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亲,本来我也想让你再读一年,走一个更好的学校,你却坚持这次就走,妈也想通了,你早一点工作,我也就早一天省心,你大哥他们现在在走弯路,将来他们就明白了,哪个当父母的会害自已的孩子。”妈妈说到这里就象在晓晴小时候那样把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享受着母亲身体传导出来的温馨,晓晴动情地向妈妈表白:“妈妈,你和爸爸对我这么好,我感受到了在世上还没有象你们这样对待我的人,现在我是考出去了,但是我今后还是回到这里来,我要尽孝终生供养你们,我不会离开你们的,至于哥哥他们,慢慢地他们也会对你们好起来的,我相信他们能回心转意,到时候我们一家团团圆圆,也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吗。”

“管他呢,你哥他们不理我们也罢,反正我还有孝顺的三妹,就是他一辈子不理我,我也不呕的。养你一场,妈没有白痛你。”

朱晓晴见母亲说得情真意切,她觉得此时的妈妈是天下最伟大的,那无私的情,无悔的意没有第二个能比得上的。朱晓晴紧紧地靠在妈妈的身边,她要象小时候一样再撒一次娇,把妈妈的深情厚意永远地保存下去,享用一辈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