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仲林回到乾清宫之后,立刻召吴国秘书府秘书费淳,这个吴王留在自己身边的传话人。
在老皇帝看来,这帮大臣若是老老实实的认命,自己还真的未必会把他们怎么样。
未来就算是真的吴王继位了,也未必需要怎么处置他们,毕竟崇祯以前也有南京留守衙门。
从中央朝廷官员,变成南京留守衙门官员,实际权力肯定要跌落了。
但是新皇帝没有必要去折腾他们的名誉和福利,正常都会按照现有的待遇把他们养到退休。
但是现在自己还没有表示要易储呢,他们竟然已经开始集体跟自己对抗了,那就必须狠狠地整治一下了。
他们这是像民间那些工人一样,搞什么齐行和叫歇,这是来跟自己这个当东家的较劲。
可能是永乐以后文官势力膨胀,崇祯之后持续一百多年的稳定,让这些人在朝廷中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
越来越不把皇帝的态度放在心上了!
皇帝直接屏退了身边的所有人,然后表情非常严肃的吩咐费淳:
“你立刻回顺天府,让吴王带兵南下勤王,应天府的这帮官僚抗命不遵,这是要造反了!”
皇帝亲自写了一份招吴王进京勤王的圣旨,要求费淳立刻送去顺天府。
费淳听着老皇帝的吩咐也是吓了一跳,自己本来还计划找机会跟太子谈谈,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现在老皇帝单方面的想要掀桌子了,自己现在没办法跟太子谈了吧?
费淳有些慌张的说:
“陛下……陛下,吴王殿下不希望与朝廷直接冲突啊……”
老皇帝不等费淳说完,就直接挥手制止了他,然后马上斥责说:
“书生之见!你立刻马上出城,一刻也不要耽搁,你若是再等几天,可能就走不了了!
“吴王的做法是正确的,若是吴王不能带大军来应天府,你们就不要再进城来了!”
费淳没有意识到事情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但是老皇帝对权力和朝局的倾向是非常敏感的。
那些大臣根本不是想要骗个庭杖,想要单纯的对抗抵制某些皇帝决定的程度,而是真的已经出现了要疯狂的征兆。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人为了避免某些不想看到的事情出现,就本能的非常敏感的抵触和对抗,反而可能导致那些事情更快的发生。
老皇帝对于易储的事情虽然早有想法,但是一直都没有立刻去做的决断。
哪怕是在吴王北伐大获全胜之后,老皇帝都还在担心如果自己决定易储,太子和吴王两兄弟未来应该如何相处。
但是最近朝廷官员们的反应,让老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不能继续犹豫不决了。
不能让这帮人完全反应过来,不能让他们最终形成合力。
他们可能会诱使太子与他们合作对抗自己。
到了那时候,自己和太子,太子和吴王,才会真的彻底站在两个对立面。
那样皇家内部的直接冲突才真的无法避免了。
为了不刺激他们,老皇帝之前在朝堂上的时候都没有太过冲动,没有强行下令关押那些抗命和闹事的官员。
选择暂时稍微缓冲一下时间,做好总体上的准备再动手。
首先是通知吴王做好准备。
费淳是吴王的代表,若是这些人想起来要针对费淳,费淳就真的可能会有危险。
正好把他赶回去叫人来。
费淳虽然对局势的理解不是很深,但是却也是相信老皇帝的判断的。
同时也不敢跟老皇帝犟嘴,老皇帝让自己走那就赶紧走。
费淳也不收拾东西了,直接拿着老皇帝给的的圣旨,在老皇帝的护卫的护送下出了城。
费淳之前的其他随行同伴,也被老皇帝安排护卫接到了锦衣卫驻地去住。
老皇帝甚至担心,现在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的负责人,乃至应天府城内驻军的统领们,是否仍然绝对可靠。
吴王北伐的迅速成功,迅速改变了很多东西。
吴国朝廷上什么官员都有,吴王也有自己的禁卫军,有自己的主力师和仆从军。
在朝廷旧有人员与吴国官员之间,吴王肯定更加相信吴国旧人。
就算是吴国没有相应机构的,吴王接收之后也肯定会换人去掌控,相应机构原有的负责人可能会迅速失势。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就算是原来完全服从于自己的人员,其负责人意识到这些情况之后,也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可靠了。
政变只需要争取到大部分人作壁上观,然后用不算多的关键力量直接控制关键对手,控制朝廷关键机构,就基本成功了。
反过来看,自己要避免局势失控,就要调动不明真相的普通人接受自己的命令。
所有不相干的普通人和底层士兵,会理所当然的服从自己这个皇帝的命令,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很难得到命令。
所以自己提前把自己的命令安排下去。
费淳离开乾清宫后,老皇帝又迅速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安排自己贴身的侍卫出去,把锦衣卫、东厂、西厂的主要负责人,应天府城内驻军统领和高级军官们,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全都单独招到宫里来。
同时写了几封简单的命令,选择最近专门留在自己身边跟随自己,已经跟自己非常的熟悉的侍卫连长和排长,将他们的品级提升到正六品的营长或者镇抚。
让他们去召集轮换休息的侍卫和锦衣卫,给所有临时召集起来的人提到班长和小旗待遇,控制相关衙门的驻地。
禁止除自己的圣旨和侍卫之外的信息和人进出。
给他们先斩后奏的授权,任何人强行违抗都可以直接杀。
对于不应该出现在这些衙门的任何人,都要当场直接控制住,不能让对方离开。
易储的事情牵扯的主要是高层,跟五品以下的官员几乎没有关系。
事情办完之后,受到自己特别重视,起到关键作用的低级军官,还可以由自己专门转交给吴王继续用,不会影响顶层的权力变化,还能给这些低级军官一个好前程。
所以老皇帝将所有暴力机构的高层人员调离,安排可靠的低级军官去控制他们的衙门的驻地。
让自己的命令可以随时直接传达到这些衙门。
让这些衙门的中基层官员,能够跳过他们的最高上司,直接服从皇帝的命令。
安排好这些方面之后,皇帝派人去请太子来见自己。
太子在跟齐旭等人讨论局势的时候,对于未来应该做什么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收到了御前侍卫送来的消息,皇帝召见自己。
齐旭得知皇帝召见,下意识的就劝说太子:
“殿下……现在这个情况,您最好是不要直接去吧……”
太子下意识的反问:
“为什么不去?父皇直接召见,我有什么理由不去?”
齐旭愣了一下:
“这个……殿下可以说身体欠安,可能是得了防寒,担心影响圣上……”
太子叹息一声:
“上午的时候刚刚见过,我就算是感染了风寒,这几个小时的时间,也不会太严重。
“而且现在我们有蒜药,风寒基本都是药到病除的,而且父皇召见,我就算是生病了也要去。
“父皇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不会直接把我怎么样的,我不去反而让父皇生疑。”
齐旭也没有办法劝阻。
除非现在就直接发动设想中的事情,否则太子现在还真的必须去。
现在官员们只是有了那个倾向,根本还没有做任何正式的准备,关键是没有组织可靠的武装人员。
所以齐旭等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太子叹息着起身,坐车去了乾清宫去见皇帝。
在皇帝的寝宫,太子恭恭敬敬的向父亲行礼问好。
老皇帝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大儿子,不紧不慢的问了个问题:
“灿儿,你对今日早朝文武百官的反应,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置这些官员?”
太子听着这个问题就觉得头大,试着回答应该算是正确的方向:
“儿臣以为,群臣对于烜弟的弹劾无凭无据,有离间皇家骨肉亲情之嫌,烜弟北伐有大功于社稷……”
老皇帝听着这些话就站了起来,来到太子身边叹息着说:
“为父希望你是真心这么想的。
“你身边那些臣子,有没有蛊惑你做大逆不道的事情?
“你应该明白,你是朕的亲骨肉,是吴王的亲大哥,你是大明皇家的嫡长子。
“你如果被那些臣子裹挟,站在咱们皇家的对立面,那就是真的叛徒,你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就算是你真的做成了,你也没有什么权威,你也会处处受制于怂恿你的那些人。
“那样损害的是咱们家的江山的安稳,而且也不可能成功。”
“你能理解我说的这些道理吗?”
太子听着这些话就觉得汗流浃背。
齐旭刚刚暗示过的事情,这边父皇就直接给自己警告了。
这说明父皇对那些事情早就已经有了准备了,肯定会提前做好布置。
那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无限接近于零了。
而且父皇说的要求确实有道理,自己若是配合那些大臣做那些事情,最终肯定会受制于他们。
未来大明皇帝的权威会大打折扣。
太子最终老老实实的躬身说:
“儿臣明白,谢父皇教诲。”
老皇帝轻轻点头,再次长长的叹息一声,然后说着后续的安排:
“你弟弟确实有大功于社稷,有再造社稷之功。
“如果他只是有以前的那些发明,如果他只是比较讨我的欢心,为父都不会真正动摇。
“但是,现在有了让我大明天下重新统一的机会。
“也出现了统一之后马上再分裂的危机,以及你们可能骨肉相残的潜在的危机。
“我已经是没办法忽视了……”
太子听着这些话,就明白了父亲的心意,现在他是真的动了易储的心思。
还是因为北伐的大功,还是因为重新统一的机会。
让人没办法真的忽略。
太子理解这种心态,但是却很难接受这种现实,同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
父亲既然已经有了准备,自己现在再去做什么都已经太迟了。
刚才还说自己是皇家的嫡长子,是吴王的大哥,提醒自己不要跟大臣们合作。
但是现在你又直接摆明了要撤掉我的太子之位。
太子心如死灰,有些破罐子破摔了,带着几分委屈和几分窝火追问:
“可是父皇……儿臣既然是您的嫡长子,是本来宗法上继承人,烜弟未来如何能容得下儿臣?”
老皇帝其实也有点担忧,但是现在只能直接说:
“他比你儿子年龄都小十岁,他四十岁的时候你都该七十岁了,他如何容不下你?
“反过来看,你能容得下他吗?
“我会让他发誓,给你本土以外最好的藩国,让你在海外当一国之君。
“若你没有背叛朝廷,他还无法容得下你,那他就有了一个无论如何无法抹去的污点。”
太子反正是放开了,直接继续反问父亲:
“您的意思是,儿臣应该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寄希望于十六弟真的拥有崇高的德行吗?”
老皇帝同样不憋着了,直接摊牌了:
“老子如果直接撒手不管了,你们两个未来必然要战到不死不休。
“被你们两人身边的臣子裹挟着不死不休,总有一个要死无葬身之地,你们身边的臣子们还会有从龙之功。
“老子现在给你们两个安排好,你们两个才有那么一点相安无事的可能性。
“来人,送太子下去歇着。”
老皇帝也不跟儿子对喷了,直接把他软禁在了乾清宫。
老皇帝的计划在当天下午陆续落实,一大群都督、指挥使们都被单独招到了宫里。
他们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直接被老皇帝安排的侍卫控制住,软禁在武英殿的偏殿里面了。
老皇帝看这些重要武官都到齐了,就再次下令去抓捕各部的尚书和侍郎。
今天上午能够上早朝的,跟自己唱反调的文官都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