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真敢讲话

陈恪估计自己要去西北了,成婚后就要启程。

昨天李祯虽没当场表态,但他还是知道自己要去西北了。

那里有曹穆和曾乐行,刘太后不怕他作妖。

他能感觉到刘太后对他有戒心,还觉得很正常,以他的表现,刘太后和李祯如无戒心就不正常了。

他不怕这份戒心,却想改变自己的人设,重新设立一个既贪财又好色的人设会怎样?

这个人设既舒服又有安全感,与留侯一起的萧何就是这么干的。

这时的他想起一个道理,自己是留侯的传人,可不是留侯本人,师父不贪财不好色,徒弟也要这样吗?

“我看未必...”他否定,还觉得很有道理,他只是留侯后人的传人,与留侯隔了一千多年呢!

于是他想改变一下人设,可想起怀里的二两银子,突然发现改变人设的钱不够。

他没法贪财,因为他是宣德郎、观文殿侍读,第二份职业是鹤翔书院的直讲,两个职业都是清水活。

他现在是直讲了,因为表现好,上个月被高适提了一级,鹤翔书院的正式直讲每月有十五两银子,一万五千文铜钱。

可他还是没有贪钱的机会,没钱就没法好色,不能好色就没法改变人设。

当他走进鹤翔书院的大门时只能深深地叹口气,然后跪坐在讲台上就忘了改变人设的事。

他是直讲,必须庄严地回答台下师生的提问,这堂课是问答课。

昨天那堂课有点深奥,学子们需要一点时间来进行消化,今天会出现很多疑问,在答疑解惑中将一些观念巩固下去。

他做好了准备,可第一个站起来的却是石立,还问了一个很古怪的问题,“先生为何要写《白蛇传》?”

这个问题与上堂课没有一点关系,但大家都想知道。

昨天,《李道士飞剑斩蛇妖》经过两天的连载结束了,大家知道那个喊“剑下留蛇”的大仙竟是玄武大帝。

这位神仙查证过了,这条蛇妖没吃过人也没做过恶,而他脚下所踩的龟蛇也想要个小弟,于是玄武大帝来了,让李道士剑下留情,带着蛇妖走了。

这么玄幻的事也只有陈恪能写出来,不在乎读者的惊呼,“这也行”?

而今早刊登的就是《白蛇传》,蛇妖故事从武打剧变成了爱情剧,想看武打就要“且听下回讲解”。

这种连载模式让读者欲罢不能,“三院学生报”上市就被一扫而光。

抢购热潮让石立欣喜,可有不解就得问先生,听陈恪反问一句:“有何问题?”

这是陈恪经常说的一句反问,石立有准备,立刻回道:“为何是两条女蛇?”

他称白娘子和小青是女蛇也是新鲜,陈恪就顺着这个新鲜回道:“如是男蛇,是不是有欺男霸女之嫌?”

这就是重点了,白蛇变成美女嫁给许仙,男人们赏心悦目,女人们没什么意见。

但反过来就麻烦了,白蛇变成一个青年娶了一个美女,男女们都会喊打喊杀。

这是一个心理接受能力的问题,经他解释石立立刻明白过来,拱拱手坐下。

随之曾毅起身问道:“先生昨日讲课,将黄巾和羌人所为都称为起义,不知是何道理?”

他在昨天的讲课中确实存在一个严重问题,这是受那个世界的影响,所有的农民起事都称为起义。

课后他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曾毅给他机会就要解释,“我将这种行为视为三种模式,那些享受国家利益的人这么做称之为叛乱,就像安史之乱就是叛乱。”

“第二种是暴乱,就是那种为了个人利益而这么做的行为,北魏大乘教所为就是暴乱。”

“第三种就是起义,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那些良善的百姓活不下去而挺而走险的行为,他们为了争取生存而这么做,就叫起义。”

做出这个解释后他又朗声说道:“我再重申一遍,人类的第一项权力就是生存权,没人能剥夺这项权力,老天爷也不行。”

他在这个时代敢说这句话,而曾毅也敢接受,拱手说道:“请问先生,出现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提问可太尖锐了,众师生刷地一下竖起耳朵,连胡缓、高适都不例外。

而陈恪却面现为难之色,沉吟好一会方才说道:“这个问题就涉及王朝兴替的主要原因了,我本不敢说,但为大家解惑只能说了。”

他说的够委屈,台下的师生立刻露出紧张的神色,这位胆大包天的直讲竟不敢说,一定涉及大不讳问题。

想到这一点曾毅急忙说道:“先生不用回答了。”

他不想让陈恪说,可陈恪却必须说,昨天他跟李祯说了这席话,这时就要公之于众。

但在说出之前必须有个引子,面现悲壮之色朗声说道:“这是我的研究所悟,如能因此结束王朝更替的惨烈则死而无憾。”

见他如此悲壮下面无不变色,纷纷起身喊道:“先生不必说了。”

这些师生可不想让他死而无憾,可他就要死而无憾,高声说道:“坐下仔细听讲。”

,!

这一嗓子挺管用,众师生齐刷刷坐下,脸现严肃之色,听他郑重说道:“这个世界有许多资源,如不细分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树木;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比如土地,而人类的发展都是围绕抢夺资源而进行的。”

这番话过于冷酷,一下子打翻了大家和谐的心理,紧张地听他说道:“在这些资源中,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土地人类就无法生存。”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上,也体现在国内各色人等对土地的争夺上,某些少数人通过不断兼并土地,将大多数的土地集中在他们的手里。”

“我们纵观每个王朝的兴衰都会看到这一点。王朝初期人口稀少,朝廷鼓励人们开荒种田,甚至实行均田制,将土地分给农民。”

“可到末期,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土地不够用了,最糟糕的是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死冻死,没饿死冻死的农民只能挺而走险,于是前朝被摧毁在死中求活的农民手里。”

他的胆子够大,揭开了王朝覆灭的原因,最后高声说道:“我们总是以为王朝覆灭在昏君手里,但事实是王朝覆灭于那些豪强手里。”

他不能再往下说了,豪强是谁大家猜去,只要不点名谁都不会背这个黑锅。

这时他还可以显示一下学问,“老子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这句话出于《道德经》第八十章,其中有句话非常有名,“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句话的歧义很大,各种解释都有,但总的来说就是比较消极。

而陈恪的理解却不相同,他这么说:“在一片祥和中,人们都不再去抢夺资源了,才是理想中的社会。”

他将“不相往来”解释为不再争夺,可这种理想中的社会在他那个世界也没实现,大家还是要争要抢,国与国在争、人与人也在争。

所以他也要争,“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保证农民的土地才能保证王朝的安定,才能保证我们金榜题名、封妻荫子的希望,更能保证富贵人家的长久。”

“记住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底下人惨,上面的人就能好受吗?”

说完这番话他再看看静静听讲的师生,最后说道:“所以保持稳定的最好办法是耕者有其田,但土地就那么多,如何保证农村剩余人口的温饱?”

“这就是我们士的责任了,喜欢格物的士搞发明,有钱的士投资办厂,喜欢冒险的士带人乘船出海做远洋贸易,不仅能让自己富起来,也能通过多种方式为国家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功在国家。”

他又开始煽动学子们走致富之路,还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着胡缓、高适起身,众学子一齐起身拱手、齐声说道:“谢先生指点。”

喜欢晴阳照行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