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廖化应对

进攻沅陵城,比攻打沅南城的时候,轻松多了。

沅陵城的守将也是荆州人,曾在刘备麾下任职。

武陵汉军起事之前,曾经和沅陵城的守将通过气,希望得到沅陵守军的支持。

但是,沅陵守将态度却很坚决。

沅陵城中的战兵数量并不多,大部分还是驻扎在武陵村庄、城镇中的江东军,汉军起事之后,这些人聚集在了沅陵。

还有一些,是守将临时招募的青壮。

临沅城的部队准备充足,战事开始的时候,消灭了不少起义军。

虽然武陵、零陵两地同时有汉军起事,但临沅城的江东军依旧做好了战斗准备。

直到廖化掌握了武陵兵的指挥权

对付仓促起事的义军,沅陵城部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但是,廖化的出现,让武陵兵迅速形成战斗力。

沅陵江东兵虽然原理江东军主力,但却并不是处在孤岛上的队伍。

沅南城失守,汉军在沅水上大肆制造船只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沅陵。

城里人心惶惶。

守将曾做过挽救军心的尝试,不断发表演说,鼓舞守军斗志。

甚至于,守将还进行了封赏承诺。

这才暂时稳定住了人心。

等到潘濬统帅大军南下之后,沅陵守军的士气明显提高了。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汉军很快击退了潘濬统帅的复仇之军后。

汉军在沅南城附近集中船只和部队的消息,很快传到沅陵城。

所有人都达成共识,汉军即将攻城。

人心惶惶中,开始出现逃兵。

守将尝试采用更严苛的手段处置逃兵,但是,逃亡的人反而更多了,到了最后,执行军法的士兵同样开始逃亡。

就这样,当汉军登上船队,浩浩荡荡的朝着沅陵城杀过来的时候,沅陵城的守将选择了弃军而逃。

主将一走,剩下的兵将更失去了反抗意志,大军一哄而散。

不少兵将在逃离之前,去仓库劫掠了一把,偷走了不少物资。

当廖化带兵赶到沅陵的时候,兵不血刃的占下了城池。

汉军的目的基本达成,沅陵城虽然遭到了洗劫,但是,重要物资尤其是粮食,大多保住了。

由于守将是在汉军发起进攻后,才选择逃亡,所以,乱兵在城里劫掠的时间并不久,破坏力较小。

除了少量逃兵,城里的百姓也没有去仓库中掠夺,逃兵们也没有来得及毁坏仓库。

派人接管城门和仓库后,廖化第一时间稳定军心和民心。

对汉军的入城,城中军民早已有心理准备,所以,局势快速稳定。

派出使者,通知零陵提供支援。

廖化留下了少量兵将,防守沅陵。

亲自带兵东归,廖化准备返回临沅城,应对汉军可能带来的反扑。

在沅南城外,廖化刚刚下船,准备指挥兵将进城休整,恰好遇到了苏由派回,寻找廖化的骑兵。

骑兵神色匆匆,但汇报的内容却很简洁,他告诉廖化,江陵城的江东军正在备战,敌人随时可能南下。

廖化点点头,在没有做好充足战备之前,确实不适合公开敌人的具体情报。

所以,廖化当众发表了一番演说,不仅赞扬了武陵兵吃苦耐劳,能打胜仗的精神,还表示出对江东军的蔑视。

部队入城之后,廖化暂时安置好将士,开始和骑兵两个人进入府衙。

苏由派人飞马报信,肯定是出现了重要战情。

屏退了左右,骑兵这才开始表露自己的真意。

骑兵的语气变得有些急躁,“不好了,江东军集结重兵,似乎准备全力反攻武陵。”

唯恐廖化不信,骑兵补充了一句,“我在江陵的时候,敌人做了很多准备。”

骑兵给廖化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

廖化带兵进攻沅陵之前,往江陵派出了大量骑兵。

虽然廖化的目标在沅陵,但是,他同样没有疏忽北方的情报。

骑兵的任务有两个,打探江东军情报,提醒那些投靠汉军的荆州兵家眷逃离。

第二个任务尤为重要。

进攻汉寿县的时候,汉军利用了荆州兵和江东兵的矛盾。

被逼无奈,加上一时激愤,荆州兵密谋叛乱。

降兵的家眷却大都在江东军控制下。

虽说潘濬南征武陵的时候,没有像关羽那样,召集了所有兵将家眷进入江陵城。

但是,人质问题不解除,廖化根本不敢重用这些降兵。

关羽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一旦江东军用人质做威胁,即使荆州兵不会临阵倒戈,也可能大肆逃亡,士气尽失。

骑兵们带着降兵的口信,趁着江东军做出反应之前,提醒了不少将士家眷南下逃亡。

骑兵的数量有限,将士们不仅需要避免江东军的搜捕,还要辨别一些错误的住址。

江东军安置好败兵之后,也终于想起了降兵的家眷们。

敌军在境内大肆搜捕,不少人在这个过程中身死,骑兵们也开始分头躲避,侦察江东军情报

汉军骑兵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江陵。

廖化反问道:“敌军正在全力备战?”

骑兵点了点头,“没错,船队在码头上停靠,大批士兵在岸边巡逻,无关人员根本不能靠近码头。”

“江陵城的存粮也在往船上运输,我听说,为了准备这场进攻,孙权甚至从江夏郡调粮。”

廖化继续追问:“除了粮食,你还知道什么?”

骑兵叹了口气,“我听说,为了给潘濬报仇,江东军进攻武陵郡的总兵力,可能达到十万人。”

顿了顿,骑兵继续补充道:“江东军会由孙权和陆逊兵分两路南下,敌人水陆并进。”

听到十万敌兵南下的消息,廖化一度有些紧张。

江东军不可能集合十万人的野战力量,但是,敌人一定会进行重兵复仇。

排除驻扎在荆州各地维持秩序的部队,敌人完全可以迅速集合起三四万人的队伍。

听到孙权亲自带兵之后,廖化突然放心了很多。

孙权的统兵作战能力,那是经过历史检验的。

廖化可以瞧不起孙权,但他不能完全无视孙权手下的兵。

孙权从水路出兵,那么,汉寿县的防御就很重要。

汉军需要在汉寿县布置兵力进行阻击。

比起孙权,廖化更担心的,是陆逊那一路大军。

陆逊的统兵能力很强,而且,麾下将士身经百战,拥有较强的战斗力。

在之前的熊山战事中,廖化一直在想办法回避和陆逊的直接交手。

并非廖化自认为能力比不上陆逊,而是因为两方使用的战争资源规模差了太多。

贸然交手,对廖化并不利。

一味逃避,总有一天,廖化会退无可退。

廖化是武陵郡太守,这一仗将会决定汉军在武陵的地位。

迟早要和陆逊打一仗,这一次武陵战事,将是最好机会。

廖化继续追问,“敌军何时出兵,双方的具体兵力有多少。”

骑兵有些迟疑,“属下打听到消息之后,立即就南下了,廖将军如果想要打听最新情报,可以派人继续侦察。”

夺取荆州的时候,江东军获得了一批降兵,作为补充力量。

但是,廖化坚信自己的判断,孙权带兵南下的江东军,不可能有十万,就这样,敌军还选择了分兵。

为了实现战略战术目的,分兵的选择,确实无可厚非。

分兵不仅可以让将士们拥有更多的战术操作空间,也可以减少军队的管理麻烦,当然,分兵同样意味着兵力优势受损。

汉军即使集中了武陵全部兵力,也没有办法和荆州军的任意一路势均力敌。

所以,汉军其实没有选择。

无论荆州兵几路南下,汉军只能尽可能集中兵力,阻击一路敌兵的同时,倾力对抗另一路敌军。

骑兵带回的情报-然不详细,但却很重要。

廖化开始有针对的下达命令。

首先,武陵兵力开始大肆调遣。

廖化将会集中汉军主力北上,在陆路上先击退江东军最强的陆逊一路。

除了征讨沅陵城班师的将士们,沅南城的兵力同样得到集中。

江东军水路统兵的,是江东军的名将孙权。

所以,廖化还从汉寿县抽调了大批兵力。

大将苏由转移到汉寿县驻守,阻击孙权的大军,身边只留下那支新组建的流民军。

虽然兵力遭到抽调,但是,廖化给了苏由充分的自由。

在廖化的命令中,苏由可以自行招募将士,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兵放弃汉寿县,撤到沅南城。

除此之外,廖化以沅陵城刚刚易手为由,安排樊胄带着那些投诚的荆州兵降兵去沅陵驻守。

原本驻防沅陵的部队得到替换,借助水路,赶到临沅城集合。

荆州兵的忠诚或许不值得信任,但他们的能力还是比较可靠的。

用他们维持治安,把更可靠的汉兵抽调出来。

总之,当廖化知道孙权带大军南下的消息之后,廖化就放弃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决定和敌兵死磕。

临沅、沅南、沅陵、汉寿四地的部队开始集结。

这还远远不够,廖化立即找到了沙摩柯,要求对方迅速赶到武陵蛮营寨,说服更多的武陵蛮兵加入战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