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04章 状元郎大头仔

张骥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唐伯虎牵扯春闱案后半生穷困潦倒,即便那样最后也原谅了都穆,甚至有几幅画作还让都穆给题词题诗了呢!

和唐伯虎的恃才傲物不同,徐经等人说什么都没落下张骥,很想和这个当朝国舅,天子眼前的红人结下交情。

倒也让张骥觉得气氛不错,没有被划出圈子之外。

众人正聊着,铜锣声响起,礼部外面贴上了榜单。

早有专门吃喜报钱这个行当的人上前抄录,而且分工明确,合伙陆续给榜上有名者送喜报。

这份收入,差不多能让他们这些人吃喝不愁一年呢!

很快鞭炮声响起,报喜的扯着嗓子喊道:“南海县举子伦文叙,会试第一,殿试第一,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呀!”

报喜的一边喊一边跑向打听来的客栈住址,希望可以跑在第一个给状元郎报喜,拿到最多的赏钱。

恰巧这位状元郎的客栈就在不远处,张骥等人目视就能看到状元伦文叙的长相。

张骥第一个就惊了,因为此人三十出头,脑袋大的出奇,比正常人大了两圈不止。

难道脑容量大,所以读书读的好吗?

可以看到伦文叙拱手道谢,给了报喜的一块银锭子,大概有十几两,又让人撒了几贯铜钱落于道路上,任孩童和大人争抢。

唐伯虎呵呵笑出声来,“伦伯畴这一下可是要饿上大半年肚子啊!”

“伯虎兄认得这位状元?”张骥听出唐伯虎说的是状元伦文叙的表字,伯畴。

唐伯虎笑过之后脸上有些怅然,“我的座师梁储大人对其非常欣赏,没想到今次如老师所料,伦伯畴不但金榜题名,还中了状元。”

紧接着,唐伯虎就说了一些他所知道的伦文叙的情况。

因为天生脑袋大,伦文叙被人戏称为大头仔。

伦文叙幼时家贫,父亲伦显务过农,做过佣工,后以撑渡船为生,一家大小仅堪温饱。

由于收入甚微,伦显无力送子入私塾读书。

伦文叙两三岁时,父亲便在劳动之余,用心地教他写字、读书,背唐诗、宋词,年把时间,他就能流利地背出数十首词,并练得一手好字,还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七岁时,因常到村内一间私塾门外偷听,塾师因此备受感动,免费收他为学生。

因聪慧好学,伦文叙八九岁已能诗文,长于对联,每试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称。

其后,塾师年老病逝,伦文叙因而缀学,但仍一面卖菜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四书五经。

“伦伯畴尤其擅长对联,特别是一些岭南文化的对联很出名,近来都把伯畴和本朝早年间的名臣解缙在对联上的成就并列。”

张骥听完了伦文叙没考中进士状元之前的生平,连连点头。

“这个状元及第很有含金量,是他应得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头仔凭借如此毅力完成了阶层跃迁,鱼跃龙门,硬是要得,伯虎兄稍后记得帮我引见一二。”

唐伯虎因为老师梁储的关系,和伦文叙还算是熟人,点头答应下来。

喜报声不断,中得一甲第二名的榜眼叫丰熙,一甲第三名探花名叫刘龙。

这俩人张骥都有印象,丰熙的印象来自于历史资料。

丰熙在大礼议中,不赞同嘉靖皇帝认爹,在宫门外哭诉,把嘉靖皇帝气的险些吐血,下昭狱治罪,最后打成了半个残废,扔到边境戍守,凄惨的死在了卫所。

而刘龙的老子,就是刑部员外郎刘凤仪,前些天出入刑部的时候,还聊过几句,见过其子刘龙一面。

对丰熙此人,张骥觉得丰熙始终站在皇帝姐夫和正德外甥这一边,屁股很正,为此还丢官罢职失了性命,他肯定要拉扯提携一把。

心中闪过这样的念想,第一甲前三名都轰传过了,张骥也终于听到了王守仁王阳明的名字。

这个在会试上两度折戟的阳明先生,这次终于中了,位列二甲第六名,算是前十名。

接下来就是金殿传胪,琼林宴,但是要等到两天后在奉天殿举行,皇帝依次召见金榜题名的进士们。

这个宴会张骥不想缺席,幸好和他的婚礼完美错开,不用急着两头赶场。

就在这个时候,黄榜旁边又贴出了一张告示。

却是由弘治天子首肯,内阁和礼部斟酌,宣布今年的乡试之后一个月,加开一场恩科。

让今年落榜的举子,和今年乡试折桂的学子不用再等三年,便可又有一次冲击金榜题名的机会。

此讯一出,学子们,举子们为之欢呼雀跃。

这种好事一般只在宋朝的时候常见,本朝却极其罕见,一时间奔走相告,摩拳擦掌准备今年再战一次。

唐伯虎和徐经早就知道今年会开恩科,就是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如今靴子落地,同时长出一口气,暗下决心今年恩科一定要考中。

唐伯虎虽然放荡不羁爱自由,但是没忘这事是张骥首倡推动,因此和身边的几个举子详细说了说。

等于是在替张骥扬名,起码今年有幸可以参加恩科的举子们,都得承这个情份。

因为这省却了学子们三年时间,等于多了一次考进士的机会,而人生又有几个三年啊!

张骥觉得唐伯虎不是不会做人,就是思想容易跑偏,不是偏向茶酒,就是偏向妓馆,俗称走顺脚了,腿不听使唤。

随着报喜的继续奔走呼喊,张骥这一桌终于有了一个金榜题名的,名叫高良弼,甘肃岷县人,考中三甲同进士第八十一名。

又过了不久,同桌的临湘人柳尚义考中了三甲第一百零七名。

张骥和唐伯虎等人立即向这两位道喜,二人虽然仅仅是位列三甲,得到的是同进士出身,但名次还行,将来授官的时候不至于垫底。

这两位都是三十岁左右,虽然没有少年高中的张扬,却也意气风发。

整个人的气势跟刚才都不一样了,俗称气场转变,从此有了官气。

“贤弟,原来你也在这里。”

张骥等人把酒言欢庆祝高良弼和柳尚义高中的时候,王守仁出现在了酒楼门口。

“正好,为兄有一事相询,本来还想着去侯府找贤弟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