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辫子公交

“小梅啊,是我,范新华,我已经到杭州了,打电话来怕到时候忙,提前跟你说一声新年快乐。”

梅萍拿着电话手柄,笑了一声说“新年快乐范总,之前都没来得及跟你再见一面,你怎么这么早就回去了?”

范总苦笑着说“我们家老婆子催我,厂里的主任也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叫我回去,太忙了。”

“蛮好的。”梅萍说完,对方沉默了一会儿。

“年后我会再来上海,到时候见。”

梅萍咬着嘴唇,说道“好,到时候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去接你。”

“不用了,我在上海呆了这么久,不用再麻烦你了。”

梅萍挂掉电话,坐到桌前看看埋头写报告的林渊和汪明珠,有些迷茫自己应该干什么呢?

写报告?

她今年只做成三笔四十万的单子,作为进入二十七号五年的老员工,这样的成绩称得上不错了,只是她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林渊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汪明珠的话,目光透过窗户看向走廊里,椅子上坐着风尘仆仆的老板们,他们此时也在向办公室里打量,有抱着文件路过的二十七号的员工穿过走廊,他们便起身问候,而对方却目不斜视,径直走向自己的目的地。

有的老板们被无视了也不气馁,等下一个职员路过时,再次满脸堆笑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产品。

也有些吃了瘪,便气呼呼的坐在椅子上,过一会儿便提着鼓鼓囊囊的背包走下楼。

快过年了还在这里等候的老板基本上都是手里有积压的产品或者厂子活不下去的,希望能打通出口的路子,盘活自己的生意。

然而这个时候二十七号的工作安排已经接近尾声,也不会再有外商不顾中国的传统新年着急来下单,他们的等待注定是徒劳的。

林渊突然想到自己该写什么了,或许这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企业定位”。

林渊提笔写下这行字作为标题,写完之后抿着嘴,觉得这个题目有些托大,不过自己只相当于一个刚过实习期的新手,就算有些狂妄之语,金花也只会一笑置之。

既然这样,那就写这个吧。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发展因为前三十年的对市场的压制,使得企业家们做小贩生意时尚能把控好发展方向,一旦有了起色便陷入了迷茫,只能人云亦云的按照过往经验走出口的道路,却忘记了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人口数量……”

林渊越写越顺,他并不是外贸专业的人,只是这个世界的记忆加上对后来的情况的了解,发挥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日后的情况简单的对比,便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

在文章中,林渊不知不觉的写下了不少如同预言般的句子,比如关贸总协定谈判的失败,以关贸总协定为骨架改组重建的世贸组织对中国的态度。

夕阳西下,随着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起,下班时间到了。

林渊伸了伸懒腰,看着信纸上洋洋洒洒七八页的文字,林渊颇有成就感。

自从生病卧床之后,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写过字了。

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体在纸上摇曳,林渊吹了吹尚未干涸的墨水。

“小林,写完了吧?下班跟我走。”汪明珠的声音在林渊伸懒腰时响起。

林渊起身活动着手腕,对汪明珠点点头道“刚写了个大概,晚上回去再誊写一遍。”

“蛮快的嘛。”汪明珠对林渊的进度非常意外,她的报告是从早上就开始写的,这会儿才堪堪完成,林渊上午的时候还在脱邮票或者帮同事跑腿,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写个七七八八,着实不慢。

汪明珠走到林渊身边,拿起他的信纸本想要看看林渊是不是糊弄事,随便应付差事,结果拿起本子之后首先就被那顶头的标题吓到了。

“‘外贸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企业定位’?侬口气不小呀,这也敢写?”汪明珠看了开头的几行,感觉有点意思,不过她并没深入的去看,放下本子道“侬写这个可是容易挨骂的,晚上改一改吧,实在不行就写点我们接过的单子就好了。”

林渊正在活动疲惫的手腕,闻言也不反驳,笑着说“师父让我改我就改吧。”

汪明珠思索片刻,唰啦啦翻了几页,说道“算了,侬已经写好了,再改的话侬晚上还睡不睡觉了,就这样吧,走,跟师父去黄河路。”

林渊疑惑道“去黄河路?师父还有公务要忙吗?”

“走就是了。”汪明珠留给他一个背影,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跟同事们笑着挨个打招呼,包括梅萍在内。

林渊找到自己的挎包,把信纸本装进去,跟上汪明珠的步伐。

下楼的时候,汪明珠说道“小林啊,侬的字写的有点不好看,要多练练。”

林渊知道汪明珠说的已经很委婉了,确切的说不是不好看,而是丑。

不过他多少年没有提过笔了,写成这样已经很满意了。

林渊打算今天回家后就开始练字,以前是以前,现在能动了,必须得珍惜能提得动笔的时候。

按照壹的解释,在这个世界的剧情线结束之后他需要回到现实世界呆一段时间,才能再次进入其他世界,这个时间取决于下一个世界的准备情况。

走到楼下,马路上不断有夏利或者桑塔纳出租车驶过,而汪明珠带着林渊径直来到不远处的公交站等车。

“看什么?想坐差头(出租)啊?十块八的起步价,我的工资可坐不起。”汪明珠发觉林渊盯着出租车看,以为他想坐出租,出言自嘲道。

林渊知道这个时候的出租车价格很贵,只是这价格比后世也不遑多让,确实有些太离谱了。

其实八十年代以前是没有私家车这一说的,所有汽车都是作为公家车使用的。

八十年代后私家车的需求开始变大,受限于国内的技术,用车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

直到八二年,汽车领域的合资得到了许可,各种便宜好用的合资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

就像眼前飞驰而过的这台桑塔纳,正是大众和上汽合作的产物。

“铛铛铛。”

几分钟后,二十路公交车拖着长长的辫子伴随着铃铛声出现在林渊的眼中。

“上车,今天师父带你去黄河路见见世面。”汪明珠挥挥手,林渊紧跟在她身后。

车上的人很多,上下班的职工和前来上海探亲办事的人挤在一起,各种气味儿充斥在车内。

汪明珠上车时抢到了最后的一个座位,林渊站在她身侧,抵挡着四面八方挤过来的乘客。

好在二十七号距离黄河路不远,十来分钟后,两人在黄河路下车。

从黄河路街口看去,这条七百余米的街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热闹,各家饭店的霓虹灯招牌鳞次栉比,街上行人汽车络绎不绝,不断地有人从各家饭店中走进走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