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外国网友炸了!
京都奥运会的得票率碾压其余奥运会。
高达85%!
京都奥运会一举成为历届奥运会中最受欢迎的奥运会。
改变了这么多年来奥运会看好度投票格局。
从此,最惊艳亮眼奥运会再没有第二个选择!
而东京奥运会继续蝉联最糟糕奥运会。
京都和东京这两届奥运会,虽然只相差了一个字,却差之毫厘。
看到外国网友的投票结果,华夏网友笑得嘴巴都快咧到后脑勺去了。
倭国网友却气了个半死,又开始诅咒引咎辞职的东京奥运会总导演木村一郎。
很快,京都奥运会登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一届奥运会。
相应的,林凡也被称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佳总导演!
一时间,林凡的名字传遍了全球。
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外如是。
在林凡的名字刷上外网热搜的时候,各国媒体争先报道。
因为京都奥运会隆重开幕,世界各国给予高度关注。
数十个大小国家也对开幕式进行了实时转播。
此时,京都奥运会开幕式成为欧洲媒体的头条。
约翰国广播电视新闻频道、高雄国国营电视1台的记者们更是展开了解说。
主持人解说词里频繁出现“太震撼了、惊讶、太奇妙、难以置信”等诸多赞美的词语。guwo.org 风云小说网
在开幕式开始不到二十分钟,西方通讯社及网络媒体纷纷发出电讯。
其中在泰晤士报最大版面上面,二十四小时滚动报道,上面写着对京都奥运会的评价。
大大的标题:京都奥运会,一箭点燃圣火,匪夷所思!
“京都奥运会开幕式由华夏导演林凡策划,处处都可以看到巧思,尤其是田径运动员刘一翔出现,快跑到圣火台,点燃箭矢,最后一箭点燃圣火,掀起再次高潮。”
下面还配了视频,从刘一翔入场,再到天空燃起灿烂火焰。
底下的约翰国网友都惊了。
“我靠,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就看见咻的一声箭矢飞了出去,然后圣火就给点燃了!”
“这个视频没有调速吗,我特么还没反应过来就点燃了!”
“到底是怎么点燃的?
我怀疑这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是不是圣火台旁边有机关啊,我想破脑袋都不明白圣火是怎么点燃的,华夏人是在变魔术吗!”
不止欧洲,就连亚洲地区也是如此。
倭国广播协会电视台也转播了京都奥运会。
发表了一篇挂在首页的文章,标题异常醒目。
“一首击缶而歌,点燃万千观众的心绪!”
在倭国官方报道中指出:“一百多年来世界最独特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开幕了,无需否认,这是四年后东道主难以超越的,也是迄今为止整个世界盛会之最。”
“一幅幅画卷展现了华夏的悠久历史,从里面可以窥到几千年前华夏人的智慧结晶,琴棋书画,古诗到戏曲.全是华夏文化的缩影。”
“不过最令人震撼的还是一开始的《击缶而歌》,来自千年前的古老乐声带领我们梦回千年前的华夏!”
附上了一张张震撼人心的截图。
夜空璀璨,缶声冲天。
评论下方的倭国网友酸溜溜的留言。
“又是想砍死山村一郎的一天,为什么别人的奥运会导演如此出色,我们的奥运会导演这么垃圾呢!”
“虽然很震撼人心,是来自千年前的打击乐,可是我见不得这种消息,一看到它就想起了我们糟糕的东京奥运会!”
“我本来已经忘掉东京奥运会的失败,可是评论里面一直在提醒我们的奥运会有多失败,官方能不能关闭评论,我想认真欣赏华夏的击缶表演!”
“最震撼的表演就是《活字印刷》,这也是奥运会有史以来难度最高的节目,用人力展示效果,宣传古老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就连一向和华夏不对头的漂亮国也不得不赞叹华夏举办的奥运会,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瞩目的标题挂在了纽约时报正中央:《活字印刷》,堪称世界八大奇迹!
“最震撼的表演就是《活字印刷》,这也是奥运会有史以来难度最高的节目,用人力展示效果,宣传古老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不得不承认,这次表演是历届奥运会之最,《活字印刷》难度最大,往后的奥运会也很难做到这般地步!”
下面的漂亮国网友也鼓起了掌。
“虽然不喜欢华夏,但是还要承认这次京都奥运会的确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活字印刷》,我竟然对汉字产生了极大地兴趣!”
“专门在谷歌查了一下,演绎的汉字是和,表达的是以和为贵的概念,真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这还是华夏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难以相信,华夏古代还能有这种发明,我们漂亮国的历史.不谈也罢!”
甚至华尔街日报直接表示京都奥运会开幕式可能是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开幕式。
与华夏接壤的俄国更是不吝啬夸赞。
版面上占据了最大的规格报道京都奥运会。
“华夏历史悠久,两个小时展现五千年的缩影!”
俄国网友也纷纷留言。
“我最喜欢的还是水墨画,漂亮的舞蹈演员吸引了我的所有目光。”
“我是美术专业,华夏的山水画和我学的画画技巧,我突然有了向华夏绘画学习的念头。”
“短短几笔就能勾勒出画中的形意,也不知道华夏欢不欢迎留学生学习美术,我爱上了华夏的古画。”
一直受到华夏帮扶的非洲国家,民众们更是喜庆得像过年一样,大街小巷都放着鞭炮。
今天是华夏人的节日,也是他们大家的节日。
这一刻,京都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演出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好评。
九万多人在京都体育馆现场,八十多位各国首脑出席开幕式,全球四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
各国媒体不吝夸赞言语,称这还是艺术之美的杰作,华夏文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