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这一次的假期一直到了初五,比以往多了两天。
初六上班后的第一次厂务会,李副厂长就郑重地提出了合作思路。果然,听到有外资合作对象,参加厂务会的领导和管理层都很支持。
已经找好下家的厂领导不好反对,大家都知道你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讲出话来别人会有一万个质疑。没有着落的管理人员一个比一个带劲。
由于一把手即将调到市里任职的消息已经传开了,不好多插手企业以后的发展规划,所以这次就继续委托了李副厂长牵头与对方沟通。时间也很快,就放在了初九。
“怎么这么多人盯着呀?还挺不自在的。”江文社没见过这种大阵势,一个劲地往江奕这边靠。
江奕一方这次到场的除了江奕,还有邵军和何董事。韩成斌已经带着家人回任城了。江文社这次是来旁听,闲着也是闲着。
邵军看着小伙子很可爱的样子,就想到了自己女儿,然后越看江文社就越觉得好玩:“让你体会一下万众瞩目的眼光不好么?要不然你一辈子也就是拜堂结婚的时候能享受一下这个待遇。”
李副厂长亲自下楼来接,礼数不可谓不周全。
这么多人看着呢,不容他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经过他的介绍,江奕才知道这次不只是管理人员参会,工会主席也来了。这个是涉及大家切身权益的,厂长也不敢让大家乱传。有趣的是叶夫人也在。
怪不得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有个消息灵通人士在场。
其他参会人员的介绍也很简单,没有介绍各自的分管领域。其实介绍了也没什么用,企业即将迁走,除非你跟着离开申城,否则已经没有业务让你分管了。
“欢迎各位···各位投资人,关于申城纺织业战略转移,报纸上已经刊登了。”李副厂长说完就把报纸递了过来。
稍微坐定,趁着对面几个人翻看报纸的时机,他才安了安心。这几个人春节期间一直待在申城,看来是志在必得啊。这就好,这就好。
江奕拿过来一看,《解放日报》头版就有相关的报道。
《上海纺织业提出战略大转移的目标,百家企业关停并转,腾出空间发展三产。》
市里的领导、主管部门都有讲话,时间表、目标都写得很清楚,这应该算是纺织行业的总动员了。估计很快就会有先行者站出来分享经验,比如对面的李副厂长。
“上次跟贵公司初步接触后,我向厂里的各位同事传达了相关情况。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贵方的资金实力。”李副厂长知道大家最关心这个,也不多磨叽,直接就把这个问题抛出来了。
“李副厂长,您放心。几个亿的资金我们还是很轻松就能拿得出来的。我们集团的腾龙公司一年的产值有好几十亿了,就是设立路遥文学奖的那个公司。”邵军知道对方不放心,毕竟江奕上次提出的开发项目涉及多个条线,而且商业综合体听起来就很洋气,也很耗钱。
何董事一般情况下都很谨慎,不过今天这架势容不得他谦虚了:“如果真的需要,我们在香江资本市场上也可以进行融资,几个亿肯定是没问题的。江老板去年已经花了接近20亿收购上市公司。”
“20亿?我们怎么没听说?”李副厂长等人这次是真的不信了,内陆的企业要是想在香江市场上收购,肯定早就在内地传开了,怎么会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申城人的眼睛可是雪亮的,一般人还真的忽悠不了他们。
“都是海外的企业操作的,境内的资金很难出去。李副厂长和各位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去巴国考察一下那里的情况。您现在使用的巨潮BP机也是我们集团的产品。”巴国的布局这里只有江奕知道,何董事和邵军也对江奕冷不丁透出的一些信息惊叹不已。
刚刚进来的时候就看到有人的BP机在闪,不用看都知道是今年春节优惠活动的结果。
“能在海外资本市场操盘收购的,确实不简单。只是境内外的股市可能还是割裂的吧,资金能够及时进来吗?”一个爬格子一样有些秃顶的中年人冒了一句,估计是负责和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副厂长。
“李副厂长,去年的认股证投资,我们也赚了一些钱。”江奕看到现在这件事情已经传开了,而且去年的认股证已经失效,也没什么必要隐瞒。
看来在申城还是要借助江正民的力量,江奕也感到自己这种躲在幕后出主意的方式真是太累人了。
“认股证,听说是一个姓江的农民吧?”这种传奇在申城早就传开了,只是大家都不知道具体数据,即使真的知道了也不敢相信竟然有这么大数额。
“对,就是一个姓江的,听说人家早就提前布好局了,啧啧啧!”
“300块的成本,赚到了1万5呢。”
“听说人家赚了好几个亿呢!”
看到江奕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李副厂长似乎悟着了:“江老板,你不会就是那个江老板吧?”
李副厂长一句话说出来,全场的叽叽喳喳声立即消失了。
不会吧?挣了大钱的竟然是这个小年轻?
江奕看看效果差不多了,这才真正揭开谜底:“那个传说中‘姓江的农民是我堂兄’,他负责我们集团的二级市场投资业务。以前我们在申城的投资不多,不过从今年开始应该会大幅增加,他以后也会涉足更多领域。”
江奕想到了这一点,不过江正民这个家伙可不好惹,邵军、何董事等人说不定还真的没办法跟他一起玩。看来得让他尽快去海南和北海待一段时间。
江奕不断爆出实力,这下子李副厂长更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心里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其他人更是兴奋。这是与牛人共舞啊,跟他们合作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工会主席早就按捺不住了,这时候对方展示出境内外的强悍实力,她腾地一下就站出来了:“各位老板,我们厂1200多职工可是大部分都还没有着落呢,听说你们在海外还有企业,在巴国也可以招人呀?我们这边有不少人在考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外派补贴呀?”
李副厂长听了这些话以后,脸上就是一红:“这个方面主要还是熟练技术人员和大学生,后面再商量吧。”
这个信息倒是有些出乎江奕的预料,他没让李副厂长带节奏,及时插了进来:“李副厂长说得对,我们最欢迎的就是熟练技术人员和大学生,普通岗位的工作人员就要择优录用。他们如果愿意到我们在巴国或者非洲国家建立的纺织厂去,外派补贴差不多和工资一样了。另外,我们的工资包括了三险一金,而且派到国外去还可以升职一级。”
提职、薪水加倍,这个条件一提出来,大家都震惊了。
“我们申城这边的收入可是比较高的,提了职务再翻一倍,那岂不是要上千了?”
“是啊,去年申城人均工资差不多400了吧,我们纺织厂这边收入低一些,可是380是不会低的。”
何董事还不太习惯申城人这种当场要价、马上表态的思路。
邵军也不敢说什么,这个他也没参与过。
“邵经理,何董事,你们现在的收入是多少,方便透露一下?”江奕觉得还是真人秀更好。
一帮子人立刻把目光转向了这两个人。江文社还在那里翻报纸,众人也就无视了他。
何董事没什么不可说的,首先就报出了家门:“关于管理人员的收入,新海康的年报都有公示。我的年薪是30万港币,港币和人民币差不多吧。”
这个工资很高,但是申城人民接受得了。人家是香江的嘛。
“我以前的工资2000,以后到了申城还不知道多少。”邵军说着还心虚地看着江奕。
不知情的还以为自己在诉苦呢。
“2000也不多呀?”一堆人泄了气一样,刚刚燃起的雄心又熄灭了。
升职后、再加一倍也才达到申城的平均收入。
“我刚刚说的是月工资,哦,香江那边才是年薪。”邵军这才反应过来。
这绝对不可能!
众人的反应就是这样,你们一个任城还能有这么高的工资?就差当场要你把工资条拿出来了。
“我妈妈也就是董事长说过,邵经理以前是负责商品交易中心的,现在到了申城以后工资应该增加20%,也算是到异地工作了。”江奕作为投资人代表,说出话来可信度不一样。
“我们工会能外派到巴国吗?”工会主席现在敢确定了,她急哄哄地就跳了出来。
“财务人员算不算?”
“检测人员呢?”
江奕也在犯愁,华国的管理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运行的架构,管理岗位是最高层级,现在要转移到境外去,却忽然发现那里已经自成体系,他们没了立身之本。李副厂长看着这些不听招呼的家伙们,自己还坐着这里呢,这些人就急不可耐地要跳进人家怀里。自己的老脸都没地方搁了。
可是想想这些人前一段时间听到消息时那种无助的感觉,还有自己的无能为力。他又何尝不是呢?
罢了,我就再帮你们最后一次吧。
“江老板,是不是可以实行一种‘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我听说你们那里通过考试的财务人员也是按照证书级别分类,视同技术人员的。考虑到我们的同事年龄都比较大了,再去考这些证书也不太现实了,是不是可以特事特办?”
特事特办,就是让他们不受到江奕设计的系统约束,相当于给他们一个黄金降落伞。
“江奕,供销社系统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不如让距离退休不足十年的同事保持现有的待遇,至少不让他们的收入下降了。”邵军知道这些人的能量,一旦有人利益受损,恐怕将会在无形的战线上制造麻烦。
只是放弃企业可并不只有这一家,后面的企业有了这个作为谈判的基础,要价只会更高。
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孰重孰轻”的事情:是认可了现在的格局、让江奕设计的体系服从,还是纳入江奕设计的体系,让现有的格局改变?
“不知道这个模式怎么样?工会、财务等方面的领导可以参加管理职业的现场考察,这是和考试并列的格局,经过李副厂长认可的人,80-90%的人可以通过考察,通不过的还可以转到零售行业的中后台部门。至于检测部门,我们一直都是按照技术岗位进行管理的。”
财务管理人员参加资格考试的就可以按照技术人员对待,这下子就位大多数人留下了空间。
“申城的财会资格考试比较严的,已经获得证书的不知道能不能视同已经通过了考试呢?”这次轮到财务人员揪住不放了。
何董事等几人现在感觉自己深陷在泥潭里,每个点都会成为一个深坑。可爱又可怕的申城人啊!
“这个还要双方互认才行,短期看来是没机会了。”这个口子可不敢开。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财务准则都不一样。
邵军也是哭笑不得。谈了大半天才到达正题,刚才都在对付这些人的待遇问题了。
他简单介绍了一下纺织厂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双方合作建房和商业综合体开发的思路,刚刚结束就有人冲上来了。
“要是建住房的话,是建那种70平的房子吗?我告诉你啊,这个可受欢迎了,现在大部分职工也就是一家人挤在50平的房子,还有很多人没分到房子的。”
“我们的想法是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优先建小户型,我们这边两个主体出资占比60%、并且负责住房建设,你们出地、另外出资20%,优先解决你们的职工住宿问题。内部员工可以出资,但是不能占股。”
70平米的建设成本大概是3-4万元。由于是企业自用,可以免去各种税费,土地是无偿划拨的,以后需要转让的时候再补交。
至于分成两个主体出资,主要是维持纺织厂的最大股权占比、方便并表管理,否则被其他主体并表,就要按照商品房处理。
通过这几年时间差,少支付70%的资金,却为申城提前埋下了数十万套房产。今后炒房团们将面对的就是一个“手里有房,心里不慌”的大申城,那时候,哼哼!
“这个可能有些麻烦呀,很多人可喜欢惹事了,他们只要是住进去就别想撵他们出来。”叶夫人刚才一直没说话,叶新已经成了人家的顾问,他们家参与得很深,所以说出来也怕惹来闲话。
可是现在这方面有个深坑,她要是不提醒、以后真要是玩不转了,自己也不好看。更何况她也会成为局中的一分子,责任心高涨得不要不要地。
“这个简单,我们现在对于能够分到房的同事,都是要求他们按照500元每平米认购住房债券。这次也让他们买债券,然后让市里定点支持我们的项目就可以了。”李副厂长这个意见倒是很神奇。
只要持有了债券,那就和房子形成了完美的切割。几年后债券到期、资金连本带利还给住户,他们以后想闹事都没有机会。
还别说,申城是有不少人很难缠,可是发明的这些工具还真的能够有效地对付这些人。
果然,李副厂长的话音刚刚落地,立刻就有人想起了自己的遭遇:“我们以前也买了两万五债券,听说市长还带头认购了,现在要住这个70平只需要认购1万块债券,只有分到房同事的三分之一呢。”
大概是觉得自己亏了。
看来民众不仅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敏感,对于房产的所有权也没有很重视。
住惯了每月每平三毛钱的福利房,脑袋里已经没有了“住房是个稀缺品”这根弦。只是十几年后当房产涨到了几千元每平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
“还有一个问题:他们那些债券要押在银行那里,防止他们以后不愿意搬出去,或者不能即使交房租。利息也请银行及时分给他们。”江奕的这个提议相当于一个债券托管业务,是银行的纯服务业务,他们肯定愿意干。
“这个也没问题呀,比起合资公司来,他们肯定更信任国家的银行。”其他同事很快表达了赞同。
江奕真正担心的是如果把这些债券交给个人,他们恐怕很快就会换成钱,即使有较大的折扣也在所不惜。现在吃了亏,等以后反应过来了说不定就会从房子这里找回来。
要是把债券放在厂里,他们破产的时候说不定就被纳入厂里的资产,这些职工依然会把合资公司视为最后一根稻草。
看来这1万元还真的成了一个诚意金。政府的作用就是给你阻断那些不好惹的申城人啊。
李副厂长今天心里很高兴。房子问题是厂里上千职工的共同难题,听到一些实打实的解决方案,不激动才怪:“我们厂里的问题应该也不大,而且住房用地指标一直没用完,这次也可以用一下。”
关于商业综合体,这次根本没人提。我们又不是干这个的,让领导去操心这个陌生的东东好了。
在何董事的坚持下,四人也就没有留下了午餐。
“江老板,现在可一定要坚守住底线,要不然饭桌上吃了别人家的,回头可就吃大亏了。”何董事有些担心江奕还是大陆那些经理人的做派。
“哈哈哈,没问题。以后何董事赚了钱多请我们几次就行了。”
江奕看着江文社就想骂几句,江文社现在表现得就像江采那种二五不着调的感觉。
江文社倒是没感觉,还是拿着那张报纸:“江奕,这个‘服系地’挺好玩的,还可以看电影呢。”
一听到这个,江奕就知道这个家伙又被英语给涮了。看来是要给他好好地上一课了。
江奕一把抓过报纸,指着告诉江文社:“是这个吧?告诉过你多少次了,别把汉语拼音和英语发音搞混了。一天到晚地不好好学习,净看这些没用的消息了。这个词念‘VCD’不是‘服系地’。记住了!”
“VCD现在就出现了?”江奕念完了新闻标题才发现不对劲。
仔细看看报纸,赫然写着:“申城电子展,VCD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