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心服口服,误区

“张大人?典韦将军?孔明先生?”刚到的那人,脸上的惊讶绝不亚于张孝天,他紧张的咽了咽口水,“怎么大家都在这里?”

张孝天没有作答.

不管来的人是关羽,还是张鲁,他都不会意外。

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刘琦会忽然找来。

大概是为了别的事情吧,张孝天兴致缺缺。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张孝天一个人。

“你先说说,你来找天师有什么事,”典韦摆摆手,粗声粗气的说道,“如果没有大事,就等会儿再来,我们这里正忙着。”

放在平时,典韦说话不会这样不客气。但谁让他正在和张孝天打赌呢?

刘琦先看了一眼诸葛亮,随后目光落在陈玄身上:“属下今天过来,确实是有事的。”

“快说,快说。”典韦有些不耐烦了,不时看向门口方向。

“这,”刘琦吞吞吐吐的,“现在不方便说。”

“有什么不方便的,” 典韦说道,“没听到我刚才说的话吗?我们有正事要忙。”

就连张孝天,也微微皱眉,觉得刘琦有点不识趣了。

刘琦硬着脖子站在原地,额头上泛出微微的汗水。

“呵呵,你们别为难他了,”陈玄开口说道,“孝天,典韦,你们两个方才打的赌,谁也没有赢。”

“没人赢?”典韦有些不解,“不对啊,我和老张的赌局还没有出结果呢,要我说,老关很快就 会过来了,我们只需要再等一等。”

张孝天的眉头则是皱得更紧了。

天师的话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可是,明明赌局还没出结果,他为什么说没人获胜呢?

他望向陈玄和诸葛亮二人,只见他们皆是镇定自若,仿佛一切皆在预料之中。

难道?

张孝天脑中灵光一闪:“没错,赌局已经结束了,我们俩全都猜错了。”

“什么跟什么啊?”典韦挠了挠头,“两个正主儿不是还没露面吗?”

“孝天,你反应过来了。”陈玄点头笑道。

“在天师提醒之后,孝天才明白过来,实在是愚钝啊。”张孝天自谦的笑笑。

“老张,快跟俺解释解释。”典韦急的不得了。

“答案很简单,”张孝天转向刘琦,“刘琦,是谁让你来的?如果我没猜错,跟张鲁大人有关吧?”

“这,张大人您是怎么知道的?”刘琦像是松了一口气,干脆的承认了。

就在刚刚,张鲁跑到他那里,神神秘秘的告诉他,有一个现成的功劳,问他有没有兴趣。

刘琦正愁跟刘琦拉不开差距,刚刚得势的张鲁就抛出机会,这让他如何不心动。

更何况,事情十分简单,只需要告诉天师,军中上下对新来的诸葛亮意见不小,就足够了。

不仅天师会夸赞他关心军务,而且张鲁本人也会记他一个人情!

刘琮在益州期间,跟刘焉有些交情,两人已经隐隐站到一起,自己作为长子,却是孤立无援!张鲁主动上门拉拢,他当然乐得配合。

不过,张鲁可没有告诉他,诸葛亮此时就在天师身边。

不只诸葛亮,就连典韦将军和张孝天大人也在天师书房内。

听他们的对话,事情好像有点复杂,自己好像被卷入了某件事情里面。

所以张孝天一问,他就如释重负,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不对啊,”典韦反应过来了,他眸光闪动,说道,“虽然我和老张都猜错了,但是孔明先生也未必算对了吧?”

在他看来,案上的四支竹简,很明显是对应着当时屋里的四个人:张孝天、关羽、张鲁,以及自己。

刘琦代替张鲁出现,却属于状况之外,诸葛亮未必能想到这里吧?

就连张孝天这个当事人,都没有想到刘琦会掺和进来。

“不是的,”张孝天摇头,“我们两个想不到,孔明先生却未必想不到啊。”

“会有这么神?”典韦不信。

“孔明,可以给他们看看了。”陈玄对诸葛亮说道。

“是。”诸葛亮将第三枚竹简轻轻掀开。

典韦一个箭步,凑了上来,只见竹简上写道:

张鲁心思深沉,为人圆滑,必然不会自己出头,而是会令刘琦出面。

“这也能想到?!”典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孝天心服口服。”张孝天低下头去。

居然能做到这种程度?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毕竟,他也算得上是个当事人了,而且,作为黄巾老人,对每个人的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相当了解。

可就算是他,也只是在刘琦出现在眼前之后,在天师的提示下,才想清楚其中的原委。

而诸葛亮呢,则是在典韦到来之前,就用笔墨把即将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写在了竹简之上。

见事于后,料事于前,这一前一后,就是他和诸葛亮的差距。

差距简直太大了!

无怪乎天师这么重视这位孔明先生!

“典韦,怎么样?服气了没有?”陈玄笑道。

“服了,俺早就服了,俺只是太吃惊了。”典韦忽然想到什么,“对了,老关呢?怎么还不过来?”

张孝天闻言,目光飘到最后一截竹简上。

是啊,张鲁专门找了刘琦一趟,费掉好多时间,现在就连刘琦都来了一会儿了,关羽将军怎么还不过来?

难道是有什么事拖住了他的脚步?

不对,以关将军的性格,他根本就不会找过来!

想到这里,张孝天开口说道:“关将军应该是不会过来了。”

“意思是,孔明先生还是出错了?”典韦有些拿不准主意,“应该不会吧,说不定再等一会儿老关就过来了呢?”

到了现在,他对诸葛亮是五体投地般的敬重,根本不相信诸葛亮会出错。

张孝天又低头思索了片刻,然后抿了抿嘴唇,坚定的说道:

“孔明先生能写出这第四枚,说明他料到了关将军当时在场,能料到这一点,已经堪称神奇。

但是,孔明先生跟关将军接触不多,对他毕竟不够了解。

所以这第四支竹简,却是多余了。”

“张大人才智过人,颇能识人,孔明佩服,”诸葛亮脸上浮现出一抹赞赏,“久闻太平道人才济济,今日方知传闻不虚。”

“过奖,过奖,皆是天师培养之功。”

张孝天有些不解,明明诸葛亮出错了,为什么还会如此坦然?

难道?!

张孝天忽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某种误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