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8章:轰动全城!百家学院之举,实为大善也

正月二十六日,还不到四更天。

天色漆黑如墨。

留宿在百家学院的苏良便被曹佾拽着,赶往了南郊市集南门前街。

曹佾一夜未眠。

总担心此次大展会无人问津,然后被杖六十。

南郊市集南门前街道两侧空地,长约一千五百米的地方。

共计设置有一百多个摊位,摊位上都悬挂着百家学院的标识。

这一刻。

五十二种农具、工具,三十七种农艺、工艺技法,尽皆就位。

百家学院的夫子、学员们也都站在各自的摊位前。

或组装着农具工具,或整理着图册,或摆放着新型的染织新品、新釉色的瓷器等等。

各个兴奋不已。

而在一些摊位后面。

还有模拟出的小块田地、沟渠、树木扦插展示等。

长约近四米、可用于灌溉的龙骨翻车正在汲水。

适用于多石多树、难用牛耕种田地的翻土工具踏犁也组装完毕。

还有脚踏型纺车、秧马、耧车、以及多种新型的农耕工具,都已经摆了出来。

……

天色渐亮。

曹佾变得愈加焦躁起来。

“景明,我派人打听到的消息可是汴京城内真正想要来的大地主并没有几个,且有的可能到午时才会来,你的这个宣传方式到底能不能奏效啊?”

一旁。

在马车上刚小憩了片刻的苏良,伸了伸懒腰,道:“莫急,我们等的是开封府各個村落的乡村户,他们距离此处较远,又喜欢结伴而来,大多可能还是步行,太阳出来再说!”

说罢,苏良又回马车去睡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

太阳缓缓从东方升起。

来回踱步的曹佾,硬是将脚下那一方土地踩出了一片凹陷。

曹佾真的急了。

“再等一刻钟!再等一刻钟若还是无人问津,我就派人去城内喊人,即使喊自己人,也要将场面热起来!”曹佾喃喃道。

不多时。

终于有人来了。

不过不是周围的乡村户,而是负责在南郊市集巡逻的衙役。

这些衙役们接到命令。

为防止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发生百姓拥挤情况,故而要来维持秩序。

不过他们来回转了一圈后,见并没有什么人,和曹佾略显尴尬地打了个招呼后,便离去了。

这让曹佾更加焦急。

曹佾看向一旁的沈括,道:“沈老弟,看来景明的宣传策略并不好用,我要用我的方式去叫人了!”

就在沈括准备点头之时。

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大拨百姓朝着这里走来。

呜呜泱泱,足足有近百人。

“来……来人了!”沈括看向前方,激动地说道。

曹佾抬头一望,不由得大喜。

他捋了捋袖子,高声道:“诸位,展现咱们百家学院成果的时候到了,大家都打起精神来!”

很快。

一群百姓便围了过来。

这些乡村户,或许不通诗词歌赋,甚至有的连字都不识几个。

但他们却通晓这些能让他们维持生计的农艺工艺。

即使是从未见过的农具工具。

或上眼一瞧,或尝试操作一番,便能看出里面的门道。

根本不需有人引路。

百姓们便聚在了感兴趣的摊位前,与百家学院的夫子、学员聊了起来。

“这套龙骨翻车可提供手转、足踏、牲畜转三种模式,八九岁的孩子便能操控,若在干旱时使用,绝对比寻常方式省下一倍的时间。”

“老哥,尽管踩!这台纺织机放在这里就是让大家踩呢!你若踩坏了,百家学院也不会让你赔,你感受感受,才能知晓它到底有多么精细好用!”

“这套烧瓷术并不复杂,就是我老家的土法改进的,这里有图示,并不难操作,有问题,你直接问我。”

……

片刻间。

这片地方变得热闹起来。

不多时。

又有一大批百姓赶来,加入了讨论的队伍中。

曹佾望着百姓们兴奋的表情,便能看出他们对这次大展有多喜欢。

其咧嘴笑着,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马车内的苏良透过窗户,看到百姓们这般表情,不由得也露出灿烂的笑容。

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些物件关系着乡村户们的生计,他们自然愿意前来。

半个时辰后,人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一些人赶着驴车、牛车前来。

南郊市集负责安全的衙役们也不由得前来维持起了秩序。

此刻。

曹佾与沈括站在路旁,正有说有笑地聊着。

“我家先生实乃大才,国舅爷你若请来一群商贾贵族,他们能与夫子们交谈的如此热烈融洽吗?”

曹佾撇了撇嘴,喃喃道:“不服不行,苏景明的脑袋确实异于常人。”

……

就在这时。

三名胡子花白的老者朝着二人走了过来。

一名老者看向曹佾,拱手道:“您……您就是国舅爷吧!他们说您能主事,我是徐楼村的里正,他们两个分别是半坡村和魏寨村的里正,我们对一些农艺工艺非常感兴趣,能买下几样吗?”

老者以为,此等大展乃是为了售卖农艺工艺赚钱。

曹佾笑着道:“三位老人家,我们不卖,不过,会免费赠送。”

“免费赠送?”三名老者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三位稍等一下。”

曹佾环顾四周,见周围已满是百姓,当即,走到前方一处龙骨翻车后置的约三米高的高台上。

“诸位,麻烦先静一静!静一静!我是百家学院的主事人曹佾!”曹佾高声道。

很快。

周围便安静了下来,百姓们纷纷看向曹佾。

“各位乡亲父老,我是百家学院的曹佾。百家学院,汇聚百家,乃为民而设,成立之初,便确定不会以任何方式盈利。”

“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所展出的所有农艺工艺、制作农具工具的方法,皆会免费赠予大家。在大展最后一日,也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所有籍贯隶属于开封府的百姓,一户选一人,皆可在此领取一份涵盖大展所有内容的《农艺工艺书》!”

“至于开封府外的百姓,日后也会得到这份《农艺工艺书》,但需要到本地州衙县衙领取……”

曹佾讲完后,周围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百姓们都仰脸看向曹佾。

就在曹佾有些懵的时候,一名老汉突然高声道:“这……这真是活菩萨啊!”

与此同时。

百姓们纷纷朝着曹佾躬身拱手,高声道:“活菩萨!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呀!”

曹佾老脸微红。

此刻的他,特别希望曹皇后与他叔父能看到这一幕。

这比他在梦中梦见自己羽化登仙还令他感到幸福。

不远处。

苏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曹佾的这番说辞,自然是苏良安排的。

这些年,曹佾在百家学院功劳极大,这份荣耀理应由他来享受。

至于苏良自己。

有官家和满朝文武知晓百家学院是他的设想就足够了。

一些百姓忍不住议论起来。

“这些发明创造,虽不是价值连城,但若真拿出去售卖,也绝对能赚一大笔钱啊!”

“是啊!你没看到那两样扦插术和烧瓷术,一些江南的商人绝对愿意花万贯去购买,没想到百家学院竟然就这样公之于众了,真是惠民之善举啊!”

“百家学院,咱百姓自己的学院,以后我也要让我儿子去百家学院,学一门技术,同样也能光耀门楣。”

……

百姓们纷纷夸赞起了百家学院。

一直到天黑得透透的,百姓们才不依不舍地回了家。

……

翌日。

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下,来的人比昨日足足多了两倍。

令苏良、曹佾和沈括感到又哭又笑的是——

一些百姓得知百家学院赠他们《农艺工艺书》后,不愿不劳而获。

有百姓带来了一竹筐自家产的鸡蛋,有百姓抓来了自家养了一年多的老母鸡,有百姓织了数双布鞋,还有的绣了十余个荷包……

这些朴实的百姓,待人的逻辑非常简单。

你对我好,我也对伱好,我不会白拿你的东西。

总之。

送什么的都有,热情到,不要都不行。

在苏良的建议下,百家学院的夫子、学员们,勉为其难地收下了一些。

……

正月二十八日。

百姓的热情依旧,人越来越多。

不过在汴京城的影响依旧不算太大。

但凡缺少了书生士子参与的事情,往往因讨论的人数太少,而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一些影响。

毕竟,他们掌控着汴京民间的话语权。

黄昏时分,马车旁。

曹佾来到苏良的身边。

“景明,咱们这里虽甚是热闹,但在汴京城的影响还是不够大啊!会不会无人给咱们求情免了那六十杖啊?”

苏良微微摇头。

“你放心,官家关注着咱们两个呢,他若想给咱们台阶下,没有台阶,他也能造出台阶。”

曹佾还是有些不放心,又道:“要不我将汴京城的书生士子们吸引过来,让他们也宣传一番咱百家学院的善举,做好事,倒赔钱,怎还能不留名?”

“你打算如何将他们吸引过来?”苏良笑问道。

曹佾下巴一抬,甚是自信地说道:“简单,我一句话,便能让无数书生士子朝着这里赶。”

“什么话?”

曹佾在苏良的耳边嘀咕了一句。

苏良顿时笑了,道:“可行,可行!也是该让那些五谷不分的书生士子见一见咱们的农事工事技术了!”

……

正月二十九日,清晨。

汴京城南薰门外。

一大批书生士子,或骑马,或坐马车,纷纷朝着南郊市集的方向奔去。

这一次。

曹佾用的不是自己的面子,而只用了一句话。

“明年科举策论,或考农艺工艺。”

此话一出。

但凡对功名在意的书生士子,无不想来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查看一番。

太阳刚刚升起没多久。

一百多个摊位,全部被挤的水泄不通,摩肩接踵。

汴京城的书生士子们,大多都是“纸上谈兵”派。

即使有实践经验的也大多是在馆阁、县衙、县学之类的地方。

对农艺工艺根本不了解,下田耕种者更是寥寥。

书生士子们参观此展,就像乡下人进城一般。

满眼都是陌生,满眼都是好奇。

他们没想到。

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农具竟然能化腐朽为神奇帮助农人省下那么多力气。

他们没想到。

一向寡言少语、甚至木讷的底层百姓在这里的展会上竟然如此健谈,门门道道,皆清楚无比。

他们更没想到。

百姓们对百家学院感激涕零,恨不得将自己最好的东西都送给百家学院的夫子们。

……

百家学院做了朝廷都对百姓做不到的事情。

一时间。

在书生士子们的传扬下,百家学院的名号再次打响。

其中,“百家学院,咱老百姓自家的学院”成为无数开封百姓的口头禅。

此话的含金量非常高,一下子让百家学院变得伟大起来。

同时,也狠狠打了那群仍在称“百家学院,尽是研究奇技淫巧之徒”的酸儒的脸。

一时间,全城热议,都在夸赞百家学院。

……

正月三十日,午后,垂拱殿内。

知开封府包拯将百家学院农艺工艺大展的情况,汇报给了赵祯。

“官家,开封府若在此时对苏良和曹佾施行杖刑,恐怕百姓们能跑到开封府来骂娘!”包拯一脸认真。

“哈哈哈哈……”

听到包拯竟能说出这类话,赵祯不由得笑了。

“免了,免了,二人的杖刑都免了!赵祯缓了缓接着道:“另外,百家学院办展会所有的耗费、包括印刷书籍的钱,全由朝廷来出。”

作为百家学院未曾显露过身份的院长。

赵祯对百家学院这番惠民善举,相当认可,且已有了将其收归朝廷的打算。

……

二月二,龙抬头,祭祀土地之日。

天刚蒙蒙亮。

南郊集市南的街道上,便排成了一条长龙。

对百姓而言,这份《农艺工艺书》俨然就是一本致富手册,是未来生活的希望。

不远处。

苏良看到百姓们笑容灿烂,心情也非常愉悦。

古往今来,任何一项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之所以采用这种“无私分享”的方式,甚至不在乎传播到西夏、辽国。

就是希望所有人在使用这些农具工具或技法时,都能继续改进,都能继续分享。

惟有此。

这个世界的文明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这是他一直想要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东西,这也是变法中的一环。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