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5章:富弼已归朝,夏竦下台还会远吗

b\/b高丽特使王护奇和副使李宗离开鸿胪寺后。直奔辽国特使萧鼎的住所。因高丽人有罪在先,他们不敢请求辽使为他们撑腰,给大宋说几句狠话。但却想让萧鼎去求求情,将条件降低一些。他们没想到的是,萧鼎已然知晓此事,直接闭门谢客,根本就不理会二人。辽人打心里看不上高丽人。若不是后者还有些利用价值,高丽早就亡国了。王护奇和李宗一脸无奈。便只能回住所向高丽国主写信,极言大宋对高丽商人偷盗之事的怒火。并将大宋要求的一系列条件和欧阳修、唐介、包拯三人的话语,一字不落地写了下来,命人速速送往高丽。他们将宋人写得越愤怒,他们受到的惩处便越轻。预计,正月初便能收到回信。……腊月二十五日。苏良收到了唐介的来信。当看到唐介、包拯、欧阳修三人一起与高丽特使谈判,且又增加了十万贯情报损失费后,不由得笑得直不起腰来。当下的大宋,就应该如此硬气。让这三人组队去和别人谈判,想吃亏都难。苏良笃定,高丽国主绝对会依照条件执行,得罪了大宋,足以使得整个高丽覆灭。大宋赌得起,但高丽赌不起。……腊月二十六日,年味已经非常非常浓郁。扬州城内,处处都可听到爆竹声响,一群群孩子身穿新衣在街巷内玩耍打闹。苏子慕就如同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满巷子撒欢。他尤为喜欢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耍。只要出了门。再想将其拉到家里,非常困难。唐宛眉一口一个逆子,整日都被气得哭笑不得。这个时候。苏良彻底闲暇了下来。有时,趁着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他便坐上一艘小船,在扬州城内漂来漂去,直到黄昏方才回家。这座城,承载着他的无数记忆。令苏良一家感到惊喜的是,官家和曹皇后依旧没忘为苏子慕送来年礼。特别是曹皇后。她对苏子慕俨然如子侄一般,甚是疼爱。但凡有好东西,只要有她儿的,便有苏子慕的。曹佾在苏良面前甚是恭敬,几乎做到了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曹皇后的功劳。曹皇后,一直念着苏良这份恩情。是苏良让她后宫之主的位置更加稳固,并让她在近而立之年,产下龙子。……腊月二十七日。苏良自掏腰包,在明月楼设宴,将曹四爷、乔三娘、敖烈,还有扬州知州苏舜元都请了过去。一方面,苏良是为了感谢众人对扬州钱荒的付出。另一方面,苏良若被他们请吃饭,免不了会有人弹劾他。故而,他自掏腰包,先将这顿饭请了。到年后便不再饮宴了。这一晚,苏良被灌得酩酊大醉。他一个七尺男儿,竟然没有喝过乔三娘。若不是曹护及时将苏良背回家,乔三娘都将苏良背到自己屋里面了。……除夕夜。苏良一家都未曾外出。这是一个难得的相聚时刻。苏良不用再为明日的大朝会而早些休息,也不用思索还要呈递什么奏疏,更不用想着去拜访哪位同僚故旧。此时的苏良,不是台谏官苏景明,他只是苏景明,完全属于这个家。这一晚。苏良与岳父唐泽小酌到后半夜,然后与唐宛眉又聊了许久,方才睡觉。这一觉,直接睡到了皇佑二年元日的午时。这是苏良自担任台谏官以来,睡得最香甜的一觉。……元月初二。苏良携妻带子,去苏舜元家拜年。唐泽则是与他的那些老友相聚。这群老头玩得贼欢。下象棋、对对联、猜谜语、写书法、投壶、蹴鞠等,有雅有俗,样样皆通。……元月初十。一个好消息传到苏良耳中。高丽国国主对大宋提出的条件,没有任何反驳,直接全部照办。同时,高丽国主的道歉信也传到了扬州。这让苏良有点敬佩这位高丽国主了。同时也对其产生了忌惮。高丽国有一个如此能屈能伸的国主,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祸患。苏舜元则是大喜。此份扬大宋国威的功绩,扬州城诸官,人人皆有参与,都将受益。当即,苏舜元命人抄录数份将其贴到了扬州港。这是对那些不干净的海外商人最强的震慑方式。很多海外商人都自认不受大宋律法辖制。做了坏事后,上船便逃。但看到这份道歉信后,他们绝对不敢再违逆大宋律令。高丽国主写下这份道歉书后,必然会重惩那些被抓商人的家人。而那些商人返回高丽后,定然也会遭受重罚。……正月十三日。就在苏良与苏子慕打打闹闹地扎花灯之时。两道足以震惊整个大宋朝堂的诏书由中书省发出。其一,枢密副使、知大名府曾公亮,受诏归京,另外一名枢密副使庞籍,以刑部侍郎之职,知大名府。其二,京东路安抚使,知青州富弼,擢升为枢密副使,并令其即日返回汴京。这两道诏书,寓意颇多。暮气沉沉,年过花甲的枢密副使庞籍被外放,而换来了刚到知天命之年,甚是熟悉军事的曾公亮。此外,另外一位治军有方的能臣,范仲淹的最佳搭档。富弼也归来了。这意味着,新一年的变法重心将会放在军伍之上。而夏竦的枢密使之位已经岌岌可危。……苏良虽还不知这个消息,但却知晓今年的变法重心是军伍。早在去年十月份。变法司便在赵祯的面前确定了今年的变法方向。去年,变法司主打富国强民,收效甚佳,而今年的主要变法重心则是放在军伍上。裁兵不足以强兵,练兵才足以强兵,大宋的士兵们需要好好整顿一番了。……正月十六日。苏良一家坐上官船,离开了扬州城。唐宛眉预计在三月初生产,苏良也想早些回京,寻御医为其安胎。此外,而今变法司变法确实离不开苏良。王安石的想法甚是跳脱,有时范仲淹都压不住。而变法之策一旦出错,那影响的就是大宋全境,故而一众同僚都盼着苏良回京,再献良策呢。与此同时。大宋的各个铸币所已经开始动工,铸造折二钱、折三钱和折五钱了。此法并不是解决大宋钱荒的最好方式,但却是当下最稳妥的方式。月末求月票,感谢诸位读者老爷们!b\/b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