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兴趣

“爷爷的意思是?你给我推荐有能力的患者过来?”尧慕林诧异的问。

可是现在处处都在严|打,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冒风险啊。

“傻小子。我们有句俗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你有医术,并且能够做到治一个好一个,还用得着我介绍吗?再说了,我给你推荐病人,也得人家认可才行啊。”仇万里摸着胡子笑道。

尧慕林耸耸肩,表情夸张的说:“这敢情还是得我自己想办法啊。”

“可不是嘛?”

在座的人听了尧慕林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

尧慕林、仇胜楠、仇万里、钟祁山和李科在一个包间。

剩下的员工们就在另外的包间里,这样安排,也是为了能够无拘无束的聊聊天。

五人聊了没多久,便把话题从实时转移到医学上。

刚才钟祁山说的话,并不是恭维尧慕林,也不是在夸大其词。

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在的医学教育,无法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中医。所以,钟祁山在教学的时候,也是在犯愁啊。

毕竟,像尧慕林这样从小就学习中医的人,实在太少了。

学校里倒不乏那些成绩好的,诸如这一次的考试。

尧慕林就不用说了,满分王。

另外一个吴俊考了个九十八分,虽然谢长明被抓了,他的医院被停业整顿,但对于吴俊来说,影响实在不大,想要他的医院,一大把。

李阳和周城就只是刚刚及格,对于医院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东海市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这一次有很多人参考,但通过率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看出钟祁山的烦闷,一边的仇万里也深知教学跟临床是两码事。

一个医生的经验哪怕再丰富,可是这经验属于一个人几十年医术的总结,这个又不可能直接给学生灌输进去。

“钟老,有没有想过,把临床直接介入到教学呢?寓教于乐的同时,再让学生们深刻体会临床的意义。这样会不会更好?”尧慕林突然说了一句。

钟祁山摇摇头,无奈的说:“我倒是想啊。可是实施起来太难了。因为很多患者生病,很复杂。外因可能包含了内因,也有可能夹杂着不内外因。同时还有饮食、作息等方面的因素,这会让学生们更加的感到棘手。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学生们觉得很难,就无法提起对中医的兴趣。没有兴趣,怎么能说到发扬中医呢?”

尧慕林跟女友对视了一眼,都缄默了。

钟祁山说的非常对,不管学什么,首先得有兴趣,没有兴趣的话,说什么都是白谈。

仇万里思忖了片刻,道:“依照现在的环境来说。虽然社会的确是发展了,可是环境跟我们那个时候相差的太远了。而且,现在的中医,不管是在诊疗技术,还是医德医风,都跟过去的中医相差的太远了。现在大部分的中医,仅仅只是会开个汤剂或者制作一个丸剂,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而过去的中医,几乎什么都会,而且都精通。”

众人齐齐点头称是。

仇万里点燃一支香烟,吸了一口,继续道:“要知道老中医,几乎所有都是从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接触过许多的重症急症。

甚至有许多老中医都是自学成才,比如李可老先生,再比如岳美中老先生,蒲辅周先生,他们出身贫苦,穷困潦倒自学中医给自己治病,最终被周总|理派出国外给国外总统治病,就这么励志。

《名老中医之路》里面那些老中医,多数都是生在清朝末年,他们经历了清朝、北洋、抗|日、民国、内|战、新中国、文|革、改开,这一百年是动荡的一百年,也是发展的一百年。拿现代医学来说,在中国,几乎是从无到有,再到一家独大的一百年,其治病水平也不是刚传入中国那样,各种发明,医疗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而中医,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这是最需要反思的。

中医的实践性特别强,只有经过大量实践,并且是实践大量真正危重患者,才有成为高手的可能,古今真正名医皆是如此,若现在小打小闹调理身体,哪怕一天接诊一千患者也是程序与处方的重复,不可能有本质突破。

而过去那些老中医,年青时代几乎周围都没有西医,啥病都要接诊,再危重疑难都要接诊,说白了都是在人的身体性命之上练就出来的。

与当时的环境有关,老百姓得了病别无选择,只能看中医,那时的中医真是“性命之所属”。

曾经有一位老中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他们年青时,如果看西医要去济宁城,一般老百姓去不了也看不上,也看不起,只能看中医。这位老中医说年青时接诊的多是急症重症,死个人司空见惯。而现在,不可能在历史重现,真正的大病急症谁还去看中医,即便有人来,也不一定有中医敢接。

担心的不是疗效,而是意外,而是风险,而是法律。

比如一个重症,你有七分把握,在过去没有西医患者别无选择前提下,你如果有幸救活,就可以扬名,就可以得到实践的经验与第一手资料。现在,即便你有七分把握,敢吗?因为现代医学可能有比你疗效更高的办法。比如化脓阑尾炎,中医是可以治疗的,张仲景那个年代都有方子治,但是都怕万一失手引来纠纷,而现代的阑尾切除手术已经很成熟,中医万一失手,如果是个体诊所,没人兜底,那就葬送了整个职业生涯,就这么现实与残酷。

比如有个孕妇胆囊炎急性发作,疼痛难忍,呻吟不断,到大医院急诊,用了药不好使,又不能手术,于是来看中医。我给她开了外用的中药,这是要承担风险的,很幸运疼痛消失的很快,这才有点煮酒论英雄的感觉。但是,如果患者初诊就来找你,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你是否敢承担这样的风险呢,估计很少有人敢。万一出现差错,即便法律追究不到,自己的良心也不会安生。

中医实践性很强,名医的产生,医生个人努力是一个方面,最主要是患者做出的贡献,所以有“自古名医门前冤魂多”的说法,正是这些“冤魂”,换来医生医术的提高。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医,并不想当什么名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治病救人,不会治也不怕丢脸,劝患者看西医或者找别人,因为不是过去老中医时代的那个行医环境了。”

众人听了仇万里的话,都镇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