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三房的结局

上官瑜却并未所动,将其中稍微完整点的瓷娃娃拾起,仔细查看了一番,眼神蓦得一暗。

上官又贤察觉她神色不对,低声问:“怎么了?”

唐艮和上官时祺也看了过来。

上官瑜神色瞬间缓了下来,眸中换上好奇打量之色,举着那个瓷娃娃道:“这个娃娃好特别,我从来没见过。”

唐艮闻言,立即一脸自得:“大小姐有所不知,此物都城约是没有,所以我那姐夫和姐姐才让我千里迢迢带来。”甚至不忘献殷勤道,“大小姐若喜欢,我回去再想办法给你买些送来。”

“如此就先谢过了。”上官瑜笑道,又看向上官时祺,“二叔,唐叔叔不远千里而来,一路奔波,总要留人喝口茶吧。”

唐艮一喜。

上官时祺略显不悦,不过上官瑜已这么说,他若不同意,便等于是赶客,顺势道:“自然。只是不知会不会耽误唐先生时间。”

唐艮忙道:“不会,不会。”

上官时祺笑道:“唐先生请。”

两人一前一后往里走去。

上官又贤这才轻声又问了一遍:“是有什么不妥?”

上官瑜凑过去在他耳边低语:“劳烦哥哥派几个信得过的人出去,将随唐艮一起来的人想办法控制住,但别叫人瞧出异样。”

上官又贤神色一肃,看了她一眼,微微点了下头。

上官瑜若无其事起身。

上官又贤跟着站起,朝候在一旁的管事吩咐了句:“将这些收拾了。”然后跨步离开。

上官瑜看了眼几个弟弟,笑着道:“你们继续玩吧。”然后走至上官又琛跟前,低声交代:“琛儿,阿姐有事去处理,你看着些哥哥弟弟们别乱跑,暂时就待着这里。做得到吗?”

上官又琛点头:“阿姐放心。”

上官瑜笑着摸了摸他头,大步离开了。

......

唐艮做梦都没想到,那杯茶竟成了他的催命符,自此再也没有踏出过上官家大门。

三房终是再次步上了上辈子后尘,在唐氏娘家的唆使下,做起了倭寇生意。只是这辈子没有了上官又恩这个过继给长房的孩子,倒不似上一世那般跋扈风光。

而且由于上官瑜及早发现,三房牵扯不深,还有抽身转圜余地。

上官至信得知此事时,气得差点背过去,将上官时庸和上官时祺两兄弟大骂一顿,枉他们兄弟身居要职多年,却连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都不懂。

两兄弟都已是为人夫、为人父的年纪,却是毕恭毕敬站着如孩童般乖乖听训。

上官时庸其实一直有派人关注着三房,只是一来路途遥远,二来他心里还是对时举和时军有些兄弟之情,觉得他们不至于这般昏头为了点钱财做那诛九族之事,难免疏忽了。

老爷子气消了些后,迅速下达执意。

给三房送去两个选择,一是由上官时军出面休弃唐氏,与唐家割裂,亲自揭发唐家通倭之罪;二是三房从上官家族谱除名,由都城上官家出面,将他们一并揭发。

上官时举和上官时军再傻都知道怎么选择。

唐家彻底被抛弃。

当然老爷子会下此命令,是因为唐家暂时只牵扯了钱财生意之事,还未涉及到通敌卖国之罪,否则只怕还得从长计议。

不过三房虽然没有被惩治,上官时举却被调任,下放去了一个偏远山区的县城为官,甚至在调任的文书上特意叮嘱了妻儿相随。

而上官时军彼时正因少了管家婆的念叨,又觉得不用再被大哥管束,吃酒赌博随心所欲的好日子就要来的时候,上官至信不知从哪里给他寻了一个粗壮彪悍会点拳脚功夫的寡妇配给他做了老婆。

他想拒收,被那寡妇暴揍了一顿后,彻底老实了下来。

那几个孩子本也是唯懦没主意的主,一见哪还敢二话,跟着父亲认了命。

上官又贤后来好奇问起过上官瑜:“你如何发现的异样,莫非就因为那几个没见过的瓷娃娃?”

上官瑜轻描带写的说了句:“是啊,你不觉得那几个瓷娃娃模样阴森森的,根本不像我们中原的小娃娃那么可爱。”

上官又贤再问。

上官瑜就道了句,这是女孩子的第六感,你们男生不懂的。

上官又贤好笑无奈的败下阵来。

......

元月十五。

楚修染再传捷报。

上官瑜得知消息的时候,脸上的笑犹如初春的暖阳。

她一直担心因为腊八那次扭转的局面,会影响元宵节倭寇的心里和行径,竟没想到还是按着上一世的轨迹来了。

楚修染两战大捷,又由九门在后面推波助澜,在他所在卫所,以及周边一带,威望名声大振。

卫所指挥使是个胸怀宽广,惜才爱将之人,又曾得楚修染相救,对其更是爱护有加。楚修染屡立战功,他不只欢喜,更觉扬眉吐气,这些年被严家一直压制着的那口恶气终于可以吐出了些。

他特意找来军中文笔不错的一个经历起草,将楚修染功绩尽数详尽描述,上奏朝廷,为其讨封赏。

严家想拦都拦不住,明有永兴帝的关注,暗有上官家的帮忙,那封奏折顺利到了永兴帝案桌上。

翌日早朝,永兴帝当着众大臣面对此事大加褒赏,自有识趣的官员迎合。

只是对于如何封赏,众大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永兴帝有意培养楚修染,希望其能成为抗衡严家的一股势力,所以本意打算擢升他指挥同知,想其在指挥使手下继续多加历练。

严家揣摩圣意,既然皇帝想捧,他们就顺了帝意,反其道进行捧杀,积极将楚修染的能力和功劳夸大,并且建议令他掌一方卫所,可以增强沿海抗倭势力。

一些溜须拍马的以为正合了永兴帝心意,也积极赞成。

一些中立的大臣则觉得可以一试。

永兴帝见状,故意询问上官时庸有何看法。

上官时庸一副置身事外,一句全凭皇上做主了事。

永兴帝暗骂一声老狐狸,又看向杨成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