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金子离去的背影,陈孝东颇有些感动地笑了笑。
稻子割完,也只是完成三分之一,还要脱粒,晒谷子。
这个年代,脱粒的机器也很原始,几块木板拼装成一个方形车厢式木箱,箱头一个拱起挡板,下方是滚筒式脱粒轴,这种机器在章省俗称打谷机。
打谷机就是将稻子从稻杆上分离出来的农具,而且是用脚踩的。
脱粒完,经过筛选掉稻杆叶后的谷子用箩筐装起来,再用平板车拖回去,大人在前拉,孩子们就在板车后推,把这些都忙完了。
接下来就进入晒谷子的环节,必备工具:晒钯一把,为了充分的晒干,隔段时间要用晒钯翻动一次,到了太阳快落山了,还得把这些晒的谷子装进袋里。
第二天重复操作,直至干透为止。
而收割完后,稻田里的稻杆会一把把被支起来,就地在稻田上晒干,等到干透,捆好用板车运回家去,当柴火烧。
不过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稻秆堆底下的宝贝——青蛙,才是最大的乐趣。
掀开一把,大概率会出现几只青绿多肉的青蛙,抓个十几只,又是一碗不错的下酒菜。
收割完稻子接下来就要立马把田翻耕,进行夏种,这也是一项艰巨的农活。
耕地,拔秧苗,插秧,和夏收一起,整个时间花费至少要半个月。
不像几十年后,随着科技发展,机械化普及,这时间花费也就更少了。
时代在变科技改变人类,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提高效率提高生产。
农村也从贫穷落后的农村慢慢进阶到现代化农村,这就是改变,不起眼的改变。
在全家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收割时候,大哥陈孝南叫陈长海赶着牛车帮忙送媳妇去公社医院备产,可在半路上,胡玉凤就突然喊肚子痛,
陈孝南也是手忙脚乱,一个劲催促陈长海快点,这陈长海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心里着急着,硬是把牛车赶成马车的速度。
也得幸亏牛车上垫了软被垫,否则这一路还真把胡玉凤给颠晕不可。
几人风风火火地往镇上赶,到了公社医院,好在及时推进了产房。
站在产房门外的陈孝南,虽然不是第一次这样等待,但他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等待的感觉。
等待中纠结了焦灼与忐忑,等待中充满了期待与盼望。
不停的看着医院墙上那电子表的时间。
“南仔,你就在这等,我去你家里通知二嫂和东仔他们!”
陈长海见陈孝东注意力都在产房门内,主动过来提出道。
“啊,对,对,长海,那就麻烦你去通知我妈他们!”
陈孝东一拍脑袋,这才反应过来,立马吩咐道。
“嗯~那我先走了!”
陈长海应了声便转身出了医院,赶着牛车往陈家坳赶。
两个多小时后,罗秀英,陈长山,陈孝东都赶到公社医院,二姐陈燕被留在家照看小丫头陈玥和小侄子陈友乐。
“怎么样?玉凤生了吗?是男娃还是女娃?”
老娘罗秀英肩上挎着大布袋,一见大儿子,便满脸焦急地问道。
“妈,玉凤还在产房里,还没生出来呢!”
“奥,老天爷保佑,临官老爷保佑,保佑我儿媳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下来!”
罗秀英一听儿媳还没把孩子生下来,心中更是担心不已,立马双手合十,朝陈家坳村庙的放心作一,拜了三拜。
对于老娘拜神的做法,以前陈孝东是从不相信的,但自从他重生后,对这种神乎其乎的事也就不再质疑。
这年代,剖腹产还没普及,尤其是在这种偏僻乡镇,女人生孩子,基本上都是顺产。
两个小时后,产房的大门还没动静,但里面传来胡玉凤的惨叫声,医生的喊话助力声,更是让大家越发的紧张焦急,
尤其是陈孝南,作为丈夫,他不仅担心孩子,更担心媳妇胡玉凤,心底着颤抖,额头上都已经冒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陈孝东倒是淡定,因为他知道,前世大嫂生二胎虽然时间久点,可是最终还是顺利生下。
虽然这是胡玉凤生第二胎,但也折腾到了下午三点,孩子的强有力的哭声从产室传了出来。
当听到医师喊胡玉凤的名字时,陈孝南的心都快跑出来了。
“7斤9两,母女啥子事没有。”戴着口罩的女医生出来笑着报喜,罗秀英现在还有些缓不过神来,只是念叨着:“7斤9两,可真是够沉的。”
就连陈长山都在走廊里欣喜坏了,乐的嘴都合不拢了,突然间反应过来:“哎呀,这医生咋没告诉是男孩儿女孩儿呢?”
陈孝东笑着说:“咋没告诉你呢,不是说了嘛,“母女啥事没有”,那不是闺女嘛,儿子就说是“母子了!”
女眷进了产室,可陈长山是公公又不能随便进产室,可在外面干着急坏了。
陈孝南小心翼翼的把孩子抱在怀里,小孩子满脸都是胎脂,脏兮兮的,小眼睛睁开来一下,但又闭上了,陈孝南咧着嘴笑道:“她睁眼看我了,可这闺女就是太丑了。”
“刚出生的娃,你还想多漂亮,这五官还没长开,你这当爹的就开始嫌弃了!”罗秀英朝大儿子啐道,随即也轻轻地从陈孝南手里接过孩子,小心翼翼地抱着怀里,微笑着看着。
医院床位紧张,早上生完孩子,下午就被撵了回来。
陈孝南在镇上雇佣了一辆牛车,在上面垫了好几层棉絮,生怕颠簸到了媳妇和女儿。
胡玉凤躺在牛车上,心底暖暖的,但还是笑骂:“哪有这么夸张,又不是瓷娃娃。”
只是下一刻,她心底涌上一丝失落,脸上的笑意也慢慢消失,想到自己二胎只生了个女儿,虽然已经有个儿子,但心底确实有些不甘。
陈燕带着两小只,就在家看门。
不过这家里的家务活都是她在做,别看陈燕是个身单力薄的大姑娘,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她可是样样都拿手。
而且做饭会做的样式可多着呢,她会烙油饼,会炸油条,还会和发面蒸大包子,单一个茄子,她都能做出不同花样来,青椒炒茄条、肉烧茄块、炸茄盒子...
早上洗完衣服,做好晌午饭她赶紧吃一口,下午还得把猪草剁了喂给老娘养的那头猪仔吃,还有家里的一群鸡鸭,都得赶去屋子隔壁空地上让它们自己找吃的...
中午还要做饭给两小只吃,这大半天,陈燕手上都不得空闲,但她也没露出烦躁的情绪,当真是个勤劳持家的好姑娘。
下午看到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回来,陈燕算是松了口气。
ps:谢谢(稻草人),www.youxs.org,宁静方能致远的推荐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