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人和姐姐做淘箩,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那“名家”一类的人。队里茂荣哥、桂平姐做得好,有名气,他们去看,学,观摩,掌握了基本诀窍:料要备得好,口圆,宽度八分以上,不能太窄;篾丝要光,匀称、宽窄一致,做出来好看;深浅,不深不浅,略略深一点,做起来圆,中看;打筲箕要认真,打紧一点,密实,将来淘米不漏米,用的人家会感激的。还有,要注意细节,斩头子,别戗板,看似最后的小事,可是,很关键。戗板劈得匀、削得光、别得紧,好看,服贴,很赢人的。“盘系”要够长度,削得真能拿起来就可穿把子,盘得平服。真做到这些,一套筲箕拿在手里就有感觉的,重沉沉的,不会轻飘飘。
一开始,头要开好,不要太在乎赚。做好了,做长了,有得赚呢!
鼠人和姐姐牢牢记住这些要领,实践,做得精益求精。小姐姐做淘箩又快又好,鼠人只要把料备好了,她到家就抽空偷闲做;开始不会刹头,后来慢慢也学会。一个淘箩。从打底子上口做,到能做到收头、刹头,把四根长篾子别过来,成为只等斩头、戗板的滚圆淘箩,很可以了。母亲也想学做,但家里做饭喂猪等事情也得人做,队里老奶奶们都不做的。母亲也就在赶淘箩去卖来不及的时候,帮着打打底子。第一次做出几套淘箩,也想让人带;人说,不用带卖,你们自己去,肯定卖得掉。鼠人去卖,收购的人看了货,再看看人,新人,再看看货,给标准价,“一套三”的,一块八。一套能赚将近一元,五套就赚五元了。这就是手上扒出来的。当时人也把做淘箩说成“扒筲箕”——扒,是做淘箩时最频繁的动作,多年做淘箩的,手指头尖上都有一层茧的。
那时做淘箩,卖筲箕,有各种各样的组合,“一套三”最经典,标准价1.80元一套,“一套两”就是一套三里去掉最小的那个,标准价1.30元,有时行情好,1.35、1.40元也能卖到。还有“一套五”,是在“一套三”外边再加两个大淘箩,可以卖到三块六。好的时候专门收购大淘箩,记得是一元钱一个,庄稼人很愿意做的,大也是做,小也是做,收头、刹口、斩头子、别戗板,大小都是一样忙,自然做大的合算。有时大的还卖到1.05元一个,多买几分,那几分钱就是纯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