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升确信,只要汉王朱高煦一去,高丽王李成桂绝不敢催促。
如此,时间便又拖延下来,方便他们获取更多详实的情报。
之前锦衣卫虽有所渗透,但可惜的是冰天雪地的,锦衣卫也只是寻常人,无法在高丽境内深入太远。
很多信息,都是道听途说,也不知道是否准确。
至于高丽本身的情报体系,已经被倭人摧毁的差不多了,现在能够使用的也不知道还有多少。
总之,不能够抱有太多的期望。
面对未知的敌人,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做到知己知彼,即便是做不到,也应该知晓敌人的军力数量。
否则贸然冲上去,即便如今的大明健卒身经百战,一个个都是见过血的,也很有可能双全难敌四手。
常升一声令下,便有亲随前去通知汉王朱高煦。
很快,朱高煦快步而来,刚一进大厅,辽东参将程振兴便即刻行礼,恭敬道:“微臣参见汉王殿下。”
甲胄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煞是好听,朱高煦没有托大,扶起程振兴,笑道:“如今身在军中,没有什么汉王殿下,只有扛大纛的士兵朱高煦,程将军不必多礼。”
“多谢殿下。”duqi.org 南瓜小说网
相比较程振兴的拘束,常升要显得更为直率,笑道:“殿下年纪轻轻,就有项王之勇,这大纛可不轻啊,当初我还很担心,没想到殿下只是轻轻一扛,就稳如泰山。”
“不过是有膀子力气,比不了诸位将军。”
在应天磨砺了好几个月,朱高煦身上的流氓气消散了许多,也多几分从容。
虽说性子里还是那般信奉暴力,但相较于之前,已经好了许多。
常升没有多说什么,将刚才的事情一说,朱高煦稍作思索,点了点头:“这样倒好,也免得高丽文武百官指手画脚了,有我在,他们自然是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十,义州城。
昨日里五千大明健卒已经驻扎在义州城附近,修整一日时间,静待着常升的命令。
不过开国公常升显然没有立刻出兵的意思,与高丽王李成桂一番虚与委蛇之后,便开始琢磨起接下来的战术。
虽说他心底里也认为这些倭寇应当是不值一提,但是高丽李成桂好歹也是沙场宿将,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得李成桂丢盔弃甲,那想必这些倭人还是有点本事。
狮子搏兔亦需全力,常升生性谨慎,自然不会犯低下的错误,出兵的日期,还需要等到锦衣卫将信息搜集完毕才行。
至少,也得知晓倭人最近的动向,以及兵力的大致分布。
否则五千人贸贸然冲进去,很可能是有来无回,这份损失,常升可担待不起。
他这等二代勋贵的地位一直十分尴尬,如今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能够证明自身的价值。
如果出了什么差错,丢的可不是自己的脸面,还有勋贵们的脸面。
常升压力不小,更显得谨小慎微。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是下午到的,带来了三百锦衣卫,都是身手矫健之人。
在进入义州城后,除去少部分锦衣卫外,大部分锦衣卫都被蒋瓛撒了出去,负责收集平安道内的倭人情报。
高丽在短短时间内八道尽失,李成桂龟缩在义州城内,不敢动弹,若不是天气帮忙,现在人头估计都落了地。
平安道内,有着高丽几个重要的城池,除去核心平壤之外,还有义州,宁边等。
而想要收复平安道,驱逐倭人,就必须将这些城池牢牢地把握在手中,尤其是平壤,更是重中之重。
但眼下的问题是,义州和平壤之间,还隔着一个宁边,中间路途甚是遥远,宁边不处理掉,明军极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况。
因此,常升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宁边的具体情况,争取能够步步为营,先将平安道收复,以此徐徐图之,为大明军队的后续作战,提供一块稳固的基本盘。
否则就凭借这小小的义州城,别说是支撑大明军队作战了,就是守城都极为的艰难。
大军周转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极为严重,再加之义州城距离鸭绿江实在太过于近了些,一旦为倭寇驻守,那么大明军队过江都是个巨大的难题。
因此,义州城乃至于整个平安道,常升必须要想办法争到手,再不济也至少要将宁边城给打下来,给足大明军队足够的地方周转。
如此重任,也难怪常升会如此的谨慎,不仅是锦衣卫人手都给撒了出去,军中的斥候探子也是连番出动,意图获取到最为详实的倭寇信息。
等了大概有七八日时间,在高丽王李成桂的连番催促之下,常升手中也有了较为详实的消息,重视下定了决心,准备出击。
小小一座义州城外,此刻已经是鼓声雷动,旌旗翻滚,大明健儿们的嘶吼声响彻原野,透发着铁血的杀气。
六千大明健儿,此刻整装待发,兵戈在空中碰撞,发出清脆嘹亮的铮鸣之声,淡金色阳光洒落下来,铁甲泛着冰寒的幽光,仿佛有杀意在上面蒸腾。
憋了这般久,大明铁骑早已经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逮住一个倭寇,来砍了脑袋。
城楼之上,高丽王李成桂与高丽文武官员惊惧的看着城外的大明铁骑,心中那点可怜的骄傲感彻底的粉碎干净。
前些日子,他们还想着要拿过大明军队的指挥权,李成桂甚至还觉得,自己指挥,绝不会比别人差。
但是当看到大明铁骑的军容军姿之时,他心底里只有深深的绝望和无力之感,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他何德何能,能够指挥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此番不仅有大明官兵出站,高丽方也派出了大约五百人先锋队,指挥权自然也在大明手中,只不过这一支先锋队并不做主站用,而是作为向导,为大明官兵提供路途中必要的信息。
毕竟地图上的东西虽说详细,但是能有本地人协助处理,那自然是更加的好。
当初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是靠着本地人才能够寻找到一条隐秘的小路,否则真就给困死在了蜀中。
本地人对战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不是主场作战,常升有着必要的思量。
而根据锦衣卫和斥候不懈努力之下探访得来的紧密军情,倭人在攻下平壤西边之后,便停止了西进北上的步伐,转而原地开始修整。
一方面的确是受到了高丽冬季恶劣的天气影响,大军转运不利,倭寇虽说不像人,那生理构造上来说,还是个人。
所以说,惧怕严寒是很正常的事情,再怎么勇猛的军队,在冰天雪地之中,战斗力总是会有所下降,更何况畜生一样的倭寇。
另一方面,则是高丽境内那些流亡的难民,组织起来的反抗队伍,零零散散的让倭人分了不少心神,有不少倭寇便是死在了这些流亡难民的手中。
虽说难民的战斗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熟悉本地地形地势,对于倭寇来说,反倒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两方面原因综合下来,倭寇也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忙着去处理这些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的事情。
否则义州城早给推平了,都不用等到现在,大明就能够直接和倭人激情对抗了。
常升得到的军情上面有着大概的介绍,大概有接近两万的倭寇盘踞在平壤之内,但宁边城内倭寇数量不算太多。
倒不是倭寇不愿意待在宁边,纯粹是宁边这座城池,比义州城还要小,完全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倭寇在其中驻扎。
因此,常升估计,宁边城中的倭寇数量,顶了天有三四千,战斗力虽然未知,但是这群三寸钉,有什么资格和大明朝掰手腕?
“呜……”
低沉的号角声响起,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军阵,在极快的速度之内安静下来。
随着令旗的摇动,数十人押着数十个衣衫褴褛、身形矮小的囚犯快步而出,一直到军前二十步,这才止步。
这些,都是近月来程振兴抓回来的倭寇,原本想着拷问些东西出来,却没想到这些三寸丁实在是强硬得很,抵死不说,一直关押到了现在,正好用来祭旗。
“斩!”
令下,刀动!
整齐划一的挥刀声传来,随即便是大股的鲜血喷涌而出,人头在地上翻滚着,随后又被大明铁骑践踏成泥,彻底的融入这一片土地,化作肥料。
这一次出击,六千大明铁骑几乎是全军出动,犹如嗜血的恶狼,朝着宁边城急行军。
先锋部队自然是程振兴和王和所率领的辽东铁骑,而后常升亲自率领两千人为中军,居中压阵,左右各有一千人为翼,最后一千人则负责殿后压阵,气势汹汹,杀气腾腾。
……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十五日,阴雨连绵。
一路急行军而来,大明铁骑依旧保持着骁勇的姿态,仿佛那透骨的寒意并不存在,每个人都铆足了一口气,杀气愈发的凝练。
快要到宁边之时,雨下的逐渐大了起来,这般时候的雨,冷的透骨,仿佛要将骨髓给冻成冰块。
夜幕深沉,常升抹掉脸上的雨水,声音略有几分嘶哑,道:“传令众军,原地休息半个时辰,补充体力,半时辰之后含老姜!”
“是!”
六千大明铁骑,纪律严明,隐藏在黑暗之中,无人燃起火把,肃穆沉静。
大雨下的宁边城,带着几分烟雨迷蒙的滋味,城门楼子上的灯火燃烧着,在黑夜中仿佛是明亮的靶子,等待着大明铁骑的兵锋。
半个时辰时间很快过去,大雨瓢泼,道路也愈发的泥泞,但好在夜色更加深沉,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
随着传令小校将命令播撒,先登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面前的宁边城隐藏在黑暗之中,看不太清楚,但那些灯火,就是最为明确的路标。
先登部队来至宁边城下,手掌轻轻摩挲着城砖,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气味,心中一定,随即取下工具,开始登城。
天公作美,雨夜寒彻,昏天黑地,难以辨明,先登部队钩锁声音不断,却并未引动倭人警觉,很快便登上城墙,悄咪咪的往城门楼中摸去。
倭人似乎并没有雨中值勤的习惯,又或许未曾预料到深夜暴雨中,还会有人冒雨攻城,仅有两个打着呵欠的三寸倭人守着门,瑟缩的站着,嘴里不知道嘟囔些什么东西。
先登们轻手轻脚的摸了过去,手中短刀锋利无比,很容易的切开了守门倭人的喉管,鲜血顺着甲衣流淌下来,空气中多几分血腥味,但很快就被暴雨给压了下去。
“你们去开门,你们随我将这里的人解决,动作要快!”
借着些许光亮,先登彼此通过手势完成交流,随即便分头开始行动。
宁边城外,大明铁骑缓慢而又坚定的往前挪着,人与马皆无言,慢慢的靠近着宁边城。
攻城历来是一件麻烦事情,若是能够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自然是最好,眼下就看先登的表现。
若是无效,那自然是只能强硬的来,不过那时候的伤亡,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了。
数千双眼睛,此刻紧张的望着城门楼,低沉的呼吸声显得十分压抑,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紧张,不敢发出半点声音,偶尔有马蹄声响起,全军登时就陷入紧张之中。
夜,很静,静的人心中发慌,静的让人有些不适。
即便是已经在脑海中推演了数十遍计划的常升,此刻也不免的陷入深重的紧张之中,按理说来他不该如此紧张,但身上背负着的责任,让他感受到难以平复。
深呼吸几口气,常升紧紧的盯着城门楼上,心中默默数着时间,随着时间悄然流逝,城门楼上灯火似乎在轻微的颤抖。
大明铁骑,此刻就像是一头蛰伏待机的凶兽,正在等待着一个绝佳的机会。
随着城门楼上灯火的晃动,以及那深沉的城门开启声音响起,这一头蛰伏已久的凶兽,终于是等候到了最为合适的机会。
仅仅几个呼吸,大明铁骑就爆发出了最为强劲的力量,有条不紊的冲入宁边城中。
与此同时,喊杀声哀嚎声在城门附近响起,混杂着热气滚滚鲜血的劈砍声音,在夜幕下轰然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