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使用快捷键[F11] 享受更好的阅读乐趣)

设置X

第0089章 舍弃掉一人

仅仅一刻钟时间,朱高炽便有了想法,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说说看。”

朱高炽整理下思路,有条不紊的陈述:“孙儿认为,首先应该彻底的打消凉国公的忧虑感,让他以为,一切计划都在掌控之中,绝没有任何一点的泄露。由此来说,可以先给凉国公一些赏赐,降低他的防备心理,同时利用他的性格缺陷,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其次,以练兵的名义,将凉国公调离应天,防止他狗急跳墙。凉国公计划中不是要对付父亲吗,那就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去陕西练兵,制造机会给他,如此就有了清除凉国公及其党羽的名义,谁也不能说什么!

最后,借凉国公蓝玉这一件事情,敲打其他的淮西勋贵,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为人臣子的本分。而且孙儿也曾听说,这些勋贵多有不法之举,皇爷爷正好可以借机收回一部分曾经赐予他们的特权,以免再有类似事情发生。”

“很好,高炽你长进很多,咱很满意。”

朱元璋对朱高炽提出的方法非常满意,相较于之前的稚嫩,这些日子朱高炽的进步他看在眼里,简直是飞速发展。duqi.org 南瓜小说网

但是朱元璋并未忘记对朱高炽的引导,道:“淮西勋贵都是跟着咱打天下的功臣,能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都是有本事的家伙,也是目前朝堂上文武制衡的重要角色。高炽,打压他们可以,但绝对不能让他们彻底的衰落,一旦文臣掌了权,肯定会用不同的名义,来制约咱的权力。

咱现在忧虑的问题是,科举不断,文臣会越来越多,而这些能征善战的武将,随着年月的流逝,势必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朝堂之上文武失衡,对国家很不利。”

“皇爷爷,这……”

朱高炽想要说些什么,被朱元璋打断,道:“现在先不着急这件事情,还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说。这件事情你可以好好地思考一下,看看有什么好的法子能够解决。”

“孙儿明白。”

朱高炽其实还是很想说以文治国更为长久,但眼下朱元璋止住了话题,他自然不再多开口,又看向另一道奏疏,问道:“皇爷爷,还是什么事情,是孙儿能够为您分忧的?”

“这件事情的确比较麻烦,你爹都没法解决,只能上书。”

朱元璋将奏疏递给朱高炽,道:“这局面,你觉得该如何去解?”

接过奏疏,朱高炽迅速的看了一遍,瞪大了眼睛,随后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奏疏之中写的清楚明白,且经过了朱棣和道衍的思考之后,更是字字珠玑,以至于朱高炽初看之下,便感觉到万分头疼,还有几分不太理解。

多看几次,他逐渐理解下来,面对这种问题,也不免得皱起了眉头,忧虑道:“按照奏疏中所说,二伯这件事情,的确很难处理,无论怎么说,似乎都是一个死结。孙儿也没有什么办法。”

对此,朱元璋并不意外,将奏疏放在一旁,道:“天下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不过你站的不够高而已。”

“请皇爷爷明示。”

“很简单,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舍弃掉一些东西。无论是皇室颜面,还是皇室威严,都必须保全,由此来看,能够舍弃的只能是个人的颜面,以及个人的威严。”

朱元璋简单几句话,直接打碎了朱高炽心中的认知障,他面露惊异之色,道:“皇爷爷的意思是,将所有事情,都推到二伯身上?可这样一来,二伯可就真的身败名裂了,史书上记载二伯,也绝不会有一句好话。”

“呵,他如果有半点自知之明,就不会做出这么多的腌臜事情来,咱就当没这个儿子。”

朱元璋冷冷的一声,没有什么情绪的波动,继续道:“他在陕西做的那些事情,哪一件不是天怒人怨,也亏得你父亲在奏疏中还有几分美化。像你二伯这样丧尽天良的禽兽,死了还想搏一个美名,这就真的是做梦了。

即便史书中记载秦王朱樉英明神武,可老百姓不认账,他的恶名终究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何必为了他一个不成器的宗室,毁了朱家的名声。

咱多次告诫过他,一定要好好地对待百姓,好好地对待下人,绝不能伤天害理,可他不听,最终导致了这等后果,还连累了不少人,实在是可恨。如果他不是咱的儿子,早就剥皮实草,千刀万剐了!

现在死了,也算是便宜他了!”

朱高炽不敢去接话,无论怎么讲,秦王朱樉都是他的长辈,朱元璋可以痛骂,但是他一个做晚辈的,去搭茬说秦王的坏话,那就实在是不知好歹了。

他心中思索着,也许父亲并不是想不到办法,但是受限于身份,也不能往这个方面去想。

天下都是老子训儿子,哪有儿子训老子的道理,正所谓长兄如父,这血脉关系,哪怕朱棣身为太子,也不敢乱来,必须要请示朱元璋才行。

不过朱元璋将奏疏给朱高炽去看,并不是真让他出主意,而是要借此引入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宗室问题。

这么好的契机,朱元璋可不会放过,不然下一次不知道要是什么时候。

身为大修,他在遍察前身设置下的诸多政策手段后,敏锐的觉察到,其中很多都太过于理想化,完全没有考虑到往后的年月。

有不少举措,更是现在都难以维系,全靠着他个人的威望在支撑着,一旦他百年之后,肯定会出现大问题。

因此,改变这些不能适应时代的政策举措,是他要做的紧要事情,但不能他亲自去做,得想办法让子孙去做。

改的越多,国运转交越快,他逍遥自在的日子就越近,这是一条近乎完美的通天之道。

秦王朱樉的死,虽说有国运返回的坏处,但也让朱元璋看到了更多的好处,至少关于宗室问题,有了一个新的契机。

朱元璋借题发挥道:“咱这个儿子,在封地之内常有不法之事,不仅虐待王府之内的下人,还恬不知耻的虐待百姓!就是有你父亲遮掩,咱也清楚,能够引起如此大的民怨,老二肯定在封地内干了很多不是人的事情。

他是爽了,可苦的就是百姓,就是咱了啊,还得给他擦屁股,解决这烂摊子,早知道当初就不该把他放出去,就该关在应天,好好地管教着。

高炽,现在咱封出去的皇子,也有不少了,其中像老二这样的,肯定还有很多。咱拼了命的打下这片江山,不是给他们这些不肖子孙败坏的,你讲讲,咱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家伙老老实实的在封地内多做好事?”

朱高炽闻言眉头皱得更深了,藩王乱来的事情,他也是深有感触。

哪怕是父亲在北平恪尽职守,没有过多的搅扰百姓,但抵不住有人会借着燕王的门面,去惹是生非。

民间有一句俗话:背靠大树好乘凉。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旦身后有了靠山,行事就必定会招摇过市,心态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拽得二五八万那都是好的。

更多的直接做起了不法的勾当,借助靠山的权势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情况绝不会少见。

北平这种情况很少,但也不是没有。

朱高炽记得,曾经就有燕王府中门房的远方侄子的外甥,借着这微不足道的一层关系,在乡间占尽了便宜,吃满了好处,简直就是土霸王。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